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09日 16.6°C-20.9°C
澳元 : 人民币=4.75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纽时:作家拉什迪遇袭重燃言论自由辩论(组图)

2022-08-18 来源: 纽约时报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本文转载自纽约时报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两年前,萨尔曼·拉什迪与著名文化界人士一起签署了一封公开信,谴责日益“狭隘的氛围”,并警告说“信息和思想的自由交流是自由社会的命脉,但现在日渐受到制约”。自1989年以来,拉什迪一直是这样一种宣言的化身,当时伊朗最高领导人阿亚图拉·鲁霍拉·霍梅尼下达追杀他的命令,使他被动地成为言论自由的象征。

纽时:作家拉什迪遇袭重燃言论自由辩论(组图) - 1

这封信于2020年6月发表于《哈泼斯杂志》(Harper’s Magazine),当时种族正义的抗议刚刚席卷美国。该信引起了强烈反对,有人认为它体现了一些思想倒退者的优越感和对批评的过分敏感——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签署该信的是“有钱的傻子”。

这种反应让拉什迪感到沮丧,但并不惊讶。“这样说吧:在糟糕的年代为我挺身而出的那些人现在可能不会这样做了,”他在2021年告诉《卫报》。“受到冒犯本身被认为是一种正当的批评,这已经是个日渐被接受的观念了。”

拉什迪上周五在纽约西部的一次文学活动中遇袭,在讲台上身中约10刀,许多人想知道,30多年前为回应他的小说《撒旦诗篇》(The Satanic Verses)而颁布的教令是否已经以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迟来的方式得到了执行。

作家们迅速谴责了这次袭击,英、法、美等国领导人也是如此。但这次袭击几乎以同样快的速度成为21世纪关于言论自由、自由价值观和“取消文化”的激烈辩论的最新热点。

周五,英国专栏作家凯南·马利克在BBC《新闻之夜》(Newsnight)上表示,尽管拉什迪的批评者“输掉了这场战斗”,但他们“赢得了这场战争”。

“小说《撒旦诗篇》继续在出版,”他说。但“他们声称的核心论点——即冒犯某些人、某些群体、某些宗教等是错误的——已经变得更加主流。”

“在某种程度上,”他说,“你可以说许多社会已经内化了这个追杀令,并在我们谈论彼此的方式中引入了某种自我审查。”

美国作家大卫·里夫在Twitter上表示,如果《撒旦诗篇》是在今天提交出版,将会与“敏感读者”发生冲突。“作者会被告知——就像教令所说的那样——语言即暴力,”他写道。

纽时:作家拉什迪遇袭重燃言论自由辩论(组图) - 2
成为言论自由拥护者的拉什迪在美国笔会主办的联合国国际作家聚会上。 BEOWULF SHEEHAN

当《撒旦诗篇》于1988年出版时,围绕言论自由的战线并不像某些人记忆中的那么整齐。这部小说虚构了先知穆罕默德的人生故事,其描写冒犯了许多穆斯林,被一些人贴上了亵渎的标签,还在世界各地引发了有时涉及暴力的抗议活动,包括在印度——1989年孟买警方向穆斯林示威者开枪后,至少十几人死亡。孟买是拉什迪的出生地。1947年,他出生在那里一个富裕的自由派穆斯林家庭。

在西方,对拉什迪的辩护并非铁板一块。前总统吉米·卡特1989年在《纽约时报》上撰文谴责了追杀拉什迪的教令,但指责拉什迪“诋毁”先知穆罕默德和“诽谤”古兰经。

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称拉什迪为“危险的机会主义者”。英国小说家约翰·伯格建议拉什迪撤回这部小说,以免它引发“一场20世纪特有的圣战”,危及那些“既没有写这本书也没有读这本书”的旁观者。

与此同时,穆斯林世界也发出一些辩护。埃及小说家纳吉布·马福兹认为这本书具有侮辱性,但签署了一封信,捍卫拉什迪的出版权。在1991年的一篇文章中,叙利亚知识分子萨迪克·贾拉拉勒-阿兹姆指责西方自由主义者居高临下地看待穆斯林。

“也许西方根深蒂固但并不声张的假设仍然认为,穆斯林根本不配拥有严肃的异见人士,不配拥有这样的人,而且最终也没有能力产生这样的人,”他写道。

1990年,拉什迪发表了一份措辞谨慎的道歉声明,徒劳地试图解除教令(他后来后悔这样做)。在该教令下达后的几年里,拉什迪一直在伦敦,生活严密的安保之下,而他的几名翻译和出版商遭到了袭击,其中一些是致命的。

1998年,在伊朗政府宣布不再支持该教令之后,他搬到了纽约,在那里成了文学界和社交圈的常客,频频出现在派对、活动和媒体上,包括客串出演《消消气》(Curb Your Enthusiasm),在该剧中就“教令性爱”向同样与阿亚图拉存在过节的拉里·戴维提供建议。

但是,教令(它从未被正式废除)的重要性似乎逐渐减弱之际,有关言论自由的讨论发生了转变,尤其是在美国。随着年轻进步人士越来越多地批评言论自由原则经常为仇恨言论提供掩护,攻击性言论属于“暴力”的概念越来越流行。“言论自由”成为保守派的战斗口号,他们把它作为反对自由派的武器,指责自由派想要审查异议。

2015年,美国笔会决定向法国讽刺杂志《查理周报》(Charlie Hebdo)颁发勇气奖,这让围绕言论自由的紧张局势变得更加明显。该杂志在法国穆斯林恐怖分子袭击其办公室并杀害12名工作人员后继续出版。

由于对该奖项的担忧,六名作家放弃了主持该笔会年度晚会的机会,理由是该杂志宣扬种族主义和恐伊斯兰情绪。140多名著名作家随后签署了一封信,抗议这一奖项。

拉什迪对抗议活动的反应很直率。他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我希望永远没有人找他们麻烦。”在Twitter上,他用脏话称呼退出的六名作家(其中有几个人是他的好朋友),还说他们是“六个在寻找点个性的作家”(此处为意译。原文取用了路伊吉·皮兰德娄的剧作《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Six Characters in Search of an Author]并做了反转,可直译为“六个寻找剧中人的剧作家”。——译注)。

上周的袭击事件发生后,许多作家和世界领导人纷纷表示声援拉什迪。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称赞他是“自由和反对蒙昧主义”的化身,反对“仇恨和野蛮势力”。

纽时:作家拉什迪遇袭重燃言论自由辩论(组图) - 3
2015年,法国讽刺杂志《查理周刊》的12名工作人员被杀。拉什迪尖锐地批评了那些反对美国笔会授予幸存员工“表达自由勇气”奖的同行。 DMITRY KOSTYUKOV FOR THE NEW YORK TIMES

24岁的新泽西州男子哈迪·马塔尔当场被捕,被控二级谋杀未遂和持械伤人。执法官员没有公开说明袭击的动机。拉什迪的家人说,袭击给他带来了“改变人生的伤害”。

但在文学界,一些观察人士发现,在某些领域,有些人不愿具体说出多年来一直在针对拉什迪的那些势力。

《哈泼斯杂志》公开信的组织者之一、作家托马斯·查特顿·威廉姆斯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许多作家的回应给他带来触动,并且对“自2020年夏天以来主导着有关正义和压迫的对话的许多声音”在此事上“较为平淡的反应”感到震惊。

周五袭击事件后,他在Twitter上写道:“言论不是暴力。暴力才是暴力。这种区别永远不能被淡化或遗忘,即使当我们在为一个我们认为受压迫的群体发声时。”

但一些与拉什迪关系密切的人表示,他们不希望急于用这次袭击为高度政治化的言论自由辩论提供素材。在接受采访时,英国出生的小说家哈里·昆兹鲁拒绝就拉什迪在改变言论自由辩论中的作用置评。昆兹鲁说,他在印度面临四起独立的诉讼,起因是他在2013年参加了《撒旦诗篇》的公开朗读。

他说一来他此时的心情还很乱,二来也因为言论自由“被那些实际上没有真正致力于此的人用作武器”。

拉什迪虽然竭力发声,但他“从来不想成为一个象征”,昆兹鲁说,他说,许多人提到“这位富有创造力的、风趣的作家”只能想到“这个可怕、阴郁的威胁”,这是一种骇人听闻的讽刺。

拉什迪的另一位密友、墨西哥小说家瓦莱里娅·卢塞利对网络对话如此迅速地转变为政治表示失望——“尽管萨尔曼肯定会在那里战斗,”她笑着说,“并且捍卫自己的观点。”

一些参与讨论的人则说,这是一个太过重大且关系到自身的问题。袭击发生后,伊朗裔美国作家罗亚·哈卡吉安周六在Twitter上发出抨击,认为美国政府官员没有做出迅速的谴责,2019年她曾收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提醒,称她已成为伊朗的目标。

(周六,拜登总统发表声明,谴责这次“恶毒”的袭击,称赞拉什迪是一个“根本的、普世的理想”的象征。周日晚间,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发表了一份措辞更为尖锐的声明,这是美国政府官员首次提到伊朗。)

在周日的一次采访中,1984年以难民身份来到美国的哈卡吉安说,拉什迪这件事的核心是“我们作为作家、小说家、思想家应该能够放心地在我们的作品中充分探讨任何我们想探讨的问题——这包括伊斯兰教。”

但是“没有人这么说,”她说。相反,“人们只是在口头上支持言论自由。”

美国作家阿亚德·阿赫塔尔在最近的自传体小说《国土挽歌》(Homeland Elegies)中,反思了《撒旦诗篇》争议对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穆斯林读者和作家的复杂含义。

在周日的电子邮件中,现任美国笔会主席的阿赫塔尔说,对拉什迪的袭击“提醒我们,言论的‘伤害’和言论自由对我们不是、也不可能是同样重要的”。

“我们可以明确言论会造成伤害,这没有错,”他说,“但正是在萨勒曼身处的困境最终发展到这可怕的高潮时,我们看到,思想自由和表达这种思想的自由具有最高价值和绝对核心地位。”

阿赫塔尔说,对很多人来说,为拉什迪和《撒旦诗篇》辩护可能很容易。但这种辩护也“必须适用于与我们意见不那么一致的地方,以及与我们牵涉较多的地方”。

“这就是它的涵义,”他说,“如果我们要把它作为原则的话。”

本文转载自纽约时报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朱小粉粉粉
朱小粉粉粉 2022-08-18 回复
这种行为太邪恶了
颜小小瑜
颜小小瑜 2022-08-18 回复
不允许评价、批评的邪教,必然邪恶
Carrieee彭
Carrieee彭 2022-08-18 回复
这个人真的超级有名,收到了几十万死亡威胁
charlotte
charlotte 2022-08-18 回复
排他性暴力宗教
Tinyyyx1n
Tinyyyx1n 2022-08-18 回复
这不反过来证明了他写的是真的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