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销社惊人复活,民众感受不出它的特殊(图)
本文转载自法广,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在中国蛰伏已久的供销合作社,近来因为一些地区大举为扩充供销社规模及征才引发热议。在目前的承平时期,供销社化身为平价超市的面貌出现在中国城镇,一般民众感受不出它的特殊。
关于中国的报道图片 2022年4月 北京 © AFP - JADE GAO
最近被热议的“供销合作社”,全称为“农村供销合作社”,简称“供销社”,是中共建政后实施计划经济时期,以农民集资为名义在中国广为设立。供销社负责组织供应农村生产资料、生活用品、收购、销售农产品,并由中国国务院设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统筹,属正部级单位。
中共推动改革开放后,供销社趋于式微,1990年代更陷入亏损。其后,供销社引进市场模式,甚至跨足农村金融业务,标榜“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其中,供销社在城镇内采取商业化经营模式,逐渐与一般超市无异,且标榜“农村直销”及“平价”,脱去了它的特殊性及任务性。
在北京三环外人口众多的团结湖社区,便座落着中国供销合作社以“便民服务中心”为名开设的生鲜超市。与北京其它民营超市相较,属于中上规模。各类蔬菜、水果、肉类、饮料、食品种类不少,且设有摊位,贩售现做的手工馒头、水饺,以及可即食的荤素熟菜等。
由于标榜“农村直销”,这家便民服务中心贩售的食品及饮料,明显比一般卖场便宜。像是现包的素食水饺,每20个仅售人民币15元,低于市售的20元以上;而一瓶250克的酸奶(优酪乳)仅售6元,低于市售的10元。同时还也比照一般商场设有会员制,多数商品还有更低的“会员价”。
虽然设在住宅区内,但由于当地住户众多,加上物价便宜,即使是上班日的下午,卖场内仍然颇有人气。至于客层,多半是附近居民,中老年人略居多数,但也看得到青壮年的身影。
一名店员告诉记者,既然是“供销社”,东西自然卖不贵,“政府的嘛,贵了就不叫供销社了”。而客人也是冲著东西便宜、新鲜和离家近前往消费,不太会去管“供销社”有什么背景和什么任务。
另一名北京民众观察,一般北京人对“供销社”的第一印象就是“东西便宜”,其次是“统购统销”,只有老一辈的人才知道它的渊源,其他人并不关心。但因为供销社在北京的门市不多,加上民营超市的促销五花八门,供销社却“不太行销”。因此,一般人不太会为了贪便宜特别到供销社购物,两者算是“相安无事”。
一名不愿具名的北京学者向记者表示,“供销社”和“国营食堂”在承平时期,都是方便民众生活和消费的社经网络。一旦出现物资短缺或如战争等紧急情况,它们将成为官方掌控资源的统筹网络。因此,供销社的存在价值,不能光以承平时期的角色来衡量。
本文转载自法广,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