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8日 18.1°C-20.7°C
澳元 : 人民币=4.73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卷不过海淀娃的我,高中出国后才发现:留学生“下限”太低了…(组图)

2024-01-04 来源: 留学全知道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随着2024届高中毕业生的美本早申结果出炉,越来越多留学生家庭意识到一个严峻的事实——

据Common App公布的2023-2024申请季的数据显示,第一年注册该系统的账户的人数达到了1,862,719人。与疫情前的2019-2020申请季相比,这一数字增长了36%,而与上一申请季相比,增长了11%。

此外,实际提交美本早申的新生达到了836,679人,这意味着美国大学的申请总量已经突破了335万份。与疫情前申请季相比,这两项数据分别暴涨了41%和65%。

面对日益激烈的申请竞赛,许多家长选择送孩子进入欧美中学读书。低龄留学会为大学申请增加一份“胜券”吗?中学留学对孩子本身有什么样的素质要求,又有哪些成长收益呢?

我们采访了三位有低龄留学经历的朋友,一位正在申请中,另外两位分别就读于UCLA的商业经济专业和西北大学的新闻学专业。他们中有一路全面优异、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进名校的“牛娃”,也有生性散漫、很晚才确定学术志向的普通孩子。当然,他们也经历了所有中国留学生会遇到的文化冲击、社交困境以及新学习模式。

当低龄留学娃们畅所欲言,会给我们提供哪些启发呢?

卷不过海淀娃的我,高中出国后才发现:留学生“下限”太低了…(组图) - 1

 “出国后,实际的课堂体验没有辜负自己的期待”

讲述人:howhow(美本申请中)

我的“梦校”是MIT,最想学的专业是航天航空。可惜的是,中国留学生因为身份限制学不了这个专业,所以我转而申报了相关的物理专业。包括早申在内的三轮申请中,我预计共申请20个大学。

卷不过海淀娃的我,高中出国后才发现:留学生“下限”太低了…(组图) - 2

过圣诞节

我所在的寄宿制私立高中位于马萨诸塞州。虽然毗邻大都市波士顿,但学校要求的是,需要家长申请才能离开学校周边的镇子。

尽管学校的限制严格,但爸妈对我的安全焦虑,从我一出国到现在始终没有停止过。爸妈反复叮嘱我的是,不要抽烟喝酒,更不能吸毒。他俩的工作都在中国,没法过来陪我,我身边陪读的家长的确也不太多。

校园里相对比较安全,出校园的话,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比如晚上尽量不要出门,提前查一查去的地儿是不是有很多流浪汉等。我曾经有过一次挺吓人的经历。那是个大白天,我去校门外边买咖啡。没想到一个黑人兄弟开车跟过来,摇下车窗问我“你单身吗?”我立刻跑回咖啡馆里,等他不见了才出来。

我爸妈听了特别紧张,让我再也不要一个人出门。其实我觉得在外上学,时间表不可能和另一个朋友完全重合,也就避免不了单独出门的情形。我能做到的,就是不要打扮得像个学生,带好手机,随时盯着周围环境。

中学出国的主意,最初是由我提出来的。起因是初一初二寒暑假在英国私立中学的短暂留学生活,我被那里轻松的课堂氛围深深吸引了。和国内老师板板正正地讲课、学生一排排端坐着听课不同,英国中学课堂里有很多讨论,甚至和老师开个玩笑也未尝不可。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学习可以如此“好玩儿”。回想起国内的英语课堂,我回答问题特别积极活跃,背后还听同学透露过“老师不太喜欢你老说话”。两厢对比之下,我想自己更适合国外的学习模式。

到了具体的申请着手阶段,爸爸妈妈建议我去美国,因为美国中学对语言、绩点等方面的要求更严格一些。英语是我擅长的科目,托福考出了112分的好成绩。但因为脱产搞申请,学校里的课程、考试落了不少,我就去和老师们一一沟通如何弥补。好在老师们都挺理解通融的。

如愿来到美国读中学后,我实际的课堂体验没有辜负自己的期待。同学们发表的观点特别有意思,他们什么都敢说,讲出许多我从没想过的点。比起自己发言,我甚至更喜欢听大家说。

大家讨论起来挺聚精会神的,有跑题的时候,但不会长时间“不务正业”。原因可能在于,每一节课的课堂表现都会计入成绩。班额只有10人左右,为了争取好成绩,基本上大家是抢着发言的。如果整节课一言不发,大概只能得个3分(5分为满分),对最终成绩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和国内相比,美高上课的时间的确短一些,但学习时间一点不短,可以说我在国内从没熬过这么多夜。原因一是作业量比较大,二是考试特别频繁。

我选的文科都是AP,隔天写一个paper。不要求字数,但要达到老师的要求和标准。不同老师的偏好也需要自己去揣摩,比如有老师要求写复杂语法组成的句子,有老师要求文本分析要深入。这边的英语课没有教材,大概每学期读三本虚构、非虚构类的名著。

每天的运动时间是下午3:30—5:30。我在学校舞团,这段时间主要在跳现当代舞。学校里不少同学的运动水平能达到运动员级别,我认识的大部分美国本土学生都是通过体育特长申上大学的。

卷不过海淀娃的我,高中出国后才发现:留学生“下限”太低了…(组图) - 3跳舞剪影

除了学业上的辛苦外,我还遇到过被一个中国留学生造谣中伤的事儿。当时她拉着身边的中国学生一起孤立我。不过我不是很在乎,庆幸的是我还有不少外国朋友。

和外国人交朋友首先语言上不能有障碍,其次是自己要主动,多吃几次饭自然就熟了。文化差异的地方当然也有,比如美国中学生普遍觉得恋爱阶段发生性行为很正常。我们学校医务室桌子上摆满了避孕套。我一开始觉得好震惊,现在感觉只是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文化。

另一方面是,即便我英语再流利,也不知道美国孩子童年里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好在大家聊起来学校、老师的事儿,以及周围同学的八卦,立刻就无话不谈了哈哈。

总的来说,有自驱力的人才适合出来留学。中学留学最大的收获是,我更明白如何独立处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生病、人际冲突、学业压力等。等读了大学后,我会庆幸:怎么跟老师、学校沟通,怎么获取帮助资源这些能力,已经在美高锻炼过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弄懂了给老师写邮件用什么样的语气、措辞更容易收到回复,那么到了大学遇到同样情形也会更适应。

卷不过海淀娃的我,高中出国后才发现:留学生“下限”太低了…(组图) - 4

“留学生的下限比国内低很多”

讲述人:阿醋(就读于UCLA商业经济专业)

听说今年申请难度倍增,以我去年申上UCLA的经历来看,申请约等于考察“学生的全方位素质”加上“与学校、与考官的契合度”。大家常开玩笑说申请是一门“玄学”,玄就玄在很难有一个量化指标。换句话说,今年我用相同的背景再申一遍,未必能申上UCLA。去年拒了我的学校呢,今年却未必再拒。

卷不过海淀娃的我,高中出国后才发现:留学生“下限”太低了…(组图) - 5

游历洛杉矶

要说我的申请材料里比较亮眼的点,应该是我从五岁起就开始坚持的冰球。在加拿大私立高中读书时,我参加过一些省级联赛。这项运动的确是很加分的地方。

卷不过海淀娃的我,高中出国后才发现:留学生“下限”太低了…(组图) - 6

从五岁开始坚持练习的冰球

其次是我上过两年UCLA的夏校,这估计也是考官比较有好感的地方。被录取后,我在夏校获得的学分可以直接转进大学里。我当时上夏校的缘由,是我想了解一下上了大学以后,我想学的专业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它的难度如何,我究竟喜不喜欢。

我并不是一开始就对学术这么有规划性。相反,在国内读初中以及刚来加拿大读高中的一年多时间里,我都是懵懵懂懂,习惯于“不为明天发愁”的。

说来好笑,我爸当初力主我中学出国的原因是,他觉得我和一群海淀牛娃同学竞争,挫败感比较强,中游的成绩恐怕将来出路也不会太好。然而,我那时候的真实感受是:我哪有什么压力?每天上课就想着中午吃什么,和谁约球,简直不要太开心了!

我爸也换到加拿大工作,工作地点在距我学校三四十分车程的城市。我周中在学校寄宿,回家过周末。刚转到加拿大读书时,我有点小小的失落。和之前就读的“海淀六小强”相比,这里的校园规模小多了。

老师的风格差得更远。我所在的加拿大中学,老师一般压着点上课,下课了顶多回答一两个同学的问题就匆匆离开了。到了课下,有些老师是比较乐于解决问题的,收到学生的消息会回。有些老师则消失得“杳无声息”,信息都要等到第二天工作时间才回。

国内常见的老师提醒写作业、频繁检查作业在这儿也是看不到的。如果不交作业,老师顶多等个一两天,再不交就是0分。老师们的态度很明确:写作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那段时间里,写完作业,一个人待在宿舍,我有点无所事事的感觉。我了解到大学申请原来要从高中阶段就开始规划,包括定专业方向、选相关课程等。一旦开始自我规划,就会不自觉地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国内考大学是考上自己分数能去的最好的大学,不太需要提前规划什么。顺着这条思路来看,那就是985大学比211大学好,985里的前面几所又比后面的大学好。但是在我来看,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适合的大学,高中阶段就可以开始进行择校的探索,而不是等到最后只看看大学的口碑和排名。

我在美加的好朋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太像外国人的外国人”。我更欣赏那些谦虚、内敛、随和的朋友。而那些进攻性、情绪化强的外国人,我真的很难和他们成为朋友。

留学生活对一个人的要求看上去是更松了,其实对个人自控力的要求更严了。我个人感觉国内学得最不好的同学放到加拿大中学也属于中间水平,这种教育模式的下限真的非常低。从上限来看呢,可能也没有国内高,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小很多。

对于那些目标明确的同学来说,在北美中学能学到更多想学的东西。他们不需要把时间花费在很多和大学专业无关的科目上,能更专注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机会,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这样的人我觉得很适合北美中学的教学体系。

卷不过海淀娃的我,高中出国后才发现:留学生“下限”太低了…(组图) - 7

 “北美老师不培养学生的‘形式主义’”

讲述人:小陈(就读于西北大学新闻学专业)

我是以击剑特长的身份录取的西北大学,和普通申请相比,流程更简化一些。不过,西北大学作为名校,即便对特长专招类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求一点也没降低。

卷不过海淀娃的我,高中出国后才发现:留学生“下限”太低了…(组图) - 8

和击剑队队友一起参加美国NCAA联盟赛事,以上为训练场一角

目前我在我们大学的校击剑队,每天上午7:30—10:30是训练时间,我一般六点半起床,尽量在晚上十二点前入睡。击剑训练加上学业课程,我感觉时间安排还是比较紧张的。人家别人都讲“时间管理”,对我来说应该叫做“效率管理”。

和在加拿大读中学一样,我目前学习速度依旧比较快,继续着从高中就开始的自学习惯。像新闻学等质量高、实践性强的课,听课很必要。但对于一些有教材、网络学习资源又比较丰富的课程,对我来说自学就完全足够了。

卷不过海淀娃的我,高中出国后才发现:留学生“下限”太低了…(组图) - 9

笔记一角

我父母都在欧洲留过学,相对来说国际视野比较强,对我一直是以中英双母语进行培养的。我从小就没有厌恶过学习,知识的丰富给我带来很多快乐。父母觉得国内的应试教育模式比较限制我的好奇心和思维发展,所以我妈带我来到了加拿大读中学。

我发现国内的中学也在做探究式学习,但探究的问题浮于表面、层次较浅。随着学习上一个难度后,表面性的解决问题方式是行不通的,必须了解背后的框架、原理。数学学习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看上去北美中学的数学课一开始节奏很慢,其实是在搭建深层数学原理的基础。

还有一个区别在于,北美中学把我们当成专业的学习者,课堂上探讨的涵盖国际主义、反乌托邦、性等非常深入的话题。这种学习模式非常激发一个人的思考能力,考察出的是他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学习知识不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或向外炫耀,这样是没办法精进的。

不过,在这样的探究式学习模式下,一个学生要么学得非常深入,要么只知道一点点,处于中间状态的人反而是少数。

这种状态下,老师们也不培养学生的“形式主义”。几乎没有老师会查学生的笔记。如果你去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会注意分辨你有没有热切的求知欲,还是仅仅想展示一种求知的态度。

北美工作生活的“标签化”倾向也比较淡。许多名企招人的确看名校,但它实际看的是名校背后的学习能力。如果你出身一个很一般的学校,能证明出自己有同样的能力,那也完全没问题。因此,和中国人养出一个藤校孩子就感觉光宗耀祖相比,北美社会中类似的想法要少很多。

howhow、阿醋和小陈一起

为学弟学妹们提供的低龄留学小贴士:

贴士A——低龄留学需要做好的心理准备

1) 比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敢于开口、乐于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交流。

2) 安全问题不同地区差别极大,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3) 学业上要适应探究式、讨论式的学习方式,团队合作与独立思考能力同样重要。此外,在异国还会遇到各种突发难题,学会查找信息,积极求助。

贴士B——低龄留学的必备素养

1) 从日常生活到学业规划上的自主能力。如果目前以家长包办为主、一切听从指挥,那“及时断奶”很有必要!

2) 对自己的学业发展、申学目标有一定追求。

3) 自律精神,至少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等娱乐活动。

贴士C——低龄留学对大学申请的助力作用

1) 北美高中的中国留学生在申请时会和国内学生进入同一个“池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低龄留学生在大学申请中依旧面临激烈竞争。

2) 但是,低龄留学生一般在大学学业适应上有更高水平,这也是吸引招生官的一个点。

3) 另外,低龄留学生在申请背景上一般有运动、公益活动等优势项。他们在中学阶段参与竞赛的含金量对招生官而言,也更加一目了然。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xkamkam
xkamkam 2024-01-04 回复
留学生生活对自律能力的要求比国内要高很多
樱桃就大葱
樱桃就大葱 2024-01-04 回复
美国中学的教学模式和国内真的有很大的区别
Amber只爱粗龙虾
Amber只爱粗龙虾 2024-01-04 回复
对于低龄留学,的确有成长收益,但是要面对的困难也是不少
garychicken23
garychicken23 2024-01-04 回复
低龄留学对孩子的素质要求真的很高
Real如
Real如 2024-01-04 回复
家庭条件允许,出国留学是很好的出路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