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29日 15.3°C-18.6°C
澳元 : 人民币=4.7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当父母的,请尽量不要传递这种感觉给孩子

2019-08-22 来源: 武志红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武志红”,

回复数字“002”,免费领取专业心理测评

当父母的,请尽量不要传递这种感觉给孩子 - 1

来源 | meiya

ID:OneStepUp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写过一家人旅行过程中发生的一件小事,因为陪孩子玩喷泉,我的裤子被水弄湿了。

冷风吹着时格外的冷,便问老公大卫,我要不要找一个地方换裤子。

有读者留言说:如果是我,不会在裤子湿了需要更换的时候,问别人我是否需要换裤子。

我会直接告诉其他人,我需要找一个地方更换裤子,电话联系。

我回复: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我为什么会在自己裤子湿了需要换的时候还要征求别人的意见呢?因为这就是我的模式啊。

我的感觉是,我如果去换裤子,老公大卫就要一个人带孩子,这会让他比较辛苦,比较累。

我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就要损伤到别人的利益。这样不太好。

而且我的需要也没有那么重要到他要为满足我,而付出和承担一些对他不好的部分。

因此,我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内心其实对老公大卫是有一点抱歉的,所以我需要去征求他的同意。

这就是我“太过懂事”的地方,也是十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改变和学习的方向。

表面看来是我太过考虑别人的感受,太过懂事,害怕自己给别人添麻烦。

深层讲就是内心深深的不值得感,不配得感,觉得自己的需要不值得被人满足,自己这个人不值得别人的付出,对我好。

为什么我会成为这样的我?

这就要从我的原生家庭讲起了。

当父母的,请尽量不要传递这种感觉给孩子 - 2

在我的原生家庭中,因为父母都是农民,没有文化,要养育两个孩子生活就比较辛苦。

印象中,童年少年时期家里好像一直都没有什么钱。虽然上学的学费总是能交上的,但是常常不是借的钱,就是拖延到最后的期限才交上。

因为父母忙于生计,自身也有一些问题让他们自顾不暇,所以他们没有多少精力和能量去关心孩子,照顾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是一种比较忽视和忽略的状态。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父母总是和我们强调,他们干活很累,赚钱很辛苦,养育我们不容易。

也总是对我们两个孩子强调要懂事,要懂得关怀父母,不要再增添父母的负担,懂事的表现就是乖巧听话,分担家务,不要提自己的需要。

所以即便在很小的时候我对书籍就有很深的渴求,我也不会和父母提买书的要求。对于零食、玩具、水果、新衣服,我更是不会去提要求。

心里想的是“父母都这么难了,你怎么还想要这些呢?”于是,这些需要都被压抑下去了,压抑久了就感觉可有可无。

我猜想,在我很小的时候,也许在婴幼儿时期,我就已经学会去压抑自己的需要,去照顾和满足父母的需要,去体谅他们的情绪了。

当然这个也和我自身敏感的特质有关。

也许换一个人,是那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就算父母工作辛苦,我也会最大限度地去争取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去要求父母重视自己,她可能就不会那么压抑,不会有那么深的不配得感了。

同样的父母,也可以养育出不同的孩子。

因为孩子并非生来就是一张白纸,他们也有自己的性格特质。

当父母的,请尽量不要传递这种感觉给孩子 - 3

记得,上大学的第一年,需要跟父母要钱买第一台电脑和手机时,我的心里总有一种亏欠感,觉得自己给父母添麻烦、添负担了。

虽然,所有的同学都会在这个时候向父母要钱买电脑买手机。但是我心里就有我的需要过分了,对不起父母的感觉。

我从小就有这样一种感觉,自己活着对于父母来说就是一种负担,我如果想要在这个家庭立足,就要提供自己的价值,比如乖巧听话,分担家务,努力学习。

那种需要用自己的价值交换自己生存的感觉,是我在原生家庭中一直都有的内心感受。

就是说,我所获得的一切东西,父母的爱啊,关心啊,都不用说了,是必须要用自己的努力和价值去交换的,哪怕是在家里吃的一顿饭也是靠自己的努力交换而来的。

这个可能就构成了我“辛苦的人生”“淡淡哀愁的人生”的底色。

我记得很清楚,上大学放假回到家的一天,我一边做家务,一边有一种隐隐的担心,我要是不干家务,我在这个家就呆不下去,我就会没有饭吃(也许现实并非如此,可是现实怎么样不重要,一个人感觉到的现实是怎么样才重要)。

当父母的,请尽量不要传递这种感觉给孩子 - 4

原生家庭的生活经验告诉我:

一切都是有条件的,一切都是需要靠自己的劳动换取的。

所以,什么无条件的爱啊,对不起,我是一点都没有体会到的,也不相信的。

这样的原生家庭给我带来了一些坏处:

1.不配得感,不值得感。

不敢提要求让别人满足自己的需要,总担心自己的需要会给别人添麻烦和负担。

特别符合太宰治说的那句话:“生而为人,对不起”的感觉。

2.生存焦虑太强,总担心自己活不下去,活得比较累。

从高中就开始在亲戚的店里打暑假工,大学除了学习拿奖学金也是各种兼职,毕业后做广告策划的同时还做了好几份工作。

努力赚钱、攒钱是缓解我生存焦虑的方法。

但是这样真的很累。这样很累的生存状态,伴随我一直到30岁左右,通过阅读、写作、做心理咨询,我内心的匮乏和生存焦虑缓解一些,加上现实生活中也买了房,攒了一些钱,所以,生存焦虑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这一点的好处是:我事业发展得不错,一直以来好像挺能挣钱的,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够我买房买车。

3.对父母没有多少感激之情,感情也比较疏离一些。

觉得自己所拥有的都是靠自己努力交换来的,养育之恩,我从小就一直在还,也没有向他们索取什么,所以长大之后也就还清了,不欠他们什么。

从传统的角度讲,这样想多少有点自大和忘本,我知道。但是,这就是我真实的感觉,我不能骗自己。

所以,当父母的,请尽量不要传递这样的感觉给孩子:

1.孩子是你极大的负担和麻烦;

2.你给予孩子的一切都是有条件的,都是需要它用自己的东西来交换的。

因为这会让孩子有“人而为人,对不起”的不配得感,也会让你们的亲子关系变得疏离,不亲密。

当父母的,请尽量不要传递这种感觉给孩子 - 5

什么东西都有两面性,这样的原生家庭模式也带来了一些好处(疗愈原生家庭的创伤需要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更客观地看待我们的成长经历)。

比如:

1.更有现实感。

我从来就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年轻的时候,哪怕我穷,我也不会被外界的物质诱惑。

因为我觉得人家给你买包,送你礼物,一定是要你回报和付出什么的。所以我不容易被诱惑,不容易受骗。

2.做事比较踏实。

不会想着走捷径,凡事喜欢一步一步地努力。

3.比较独立。

喜欢靠自己,相信自己,不依附于他人,不容易去崇拜和追随他人。

4.比较能干。(不带这样夸自己的)

工作、学习、做饭、做家务、带孩子、交朋友、和别人相处,我好像都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5.很容易感动。

任何一点人间的真情、爱都会让我很感动得流泪。

当父母的,请尽量不要传递这种感觉给孩子 - 6

你看,我的故事再次证明,即使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依然可以去创造属于自己想要的人生。

这么多年,我通过各种方式,读书、写作、学习心理学,做心理咨询,进行个人成长,努力在做的事情就是发扬和传承原生家庭带来的好处,克服或改善它带来的坏处。

甚至说,那些好处有的时候也可以进行一些调整,坏处也可以得以保留。

比如独立好不好,当然好,但是过分独立,不懂得依赖不懂得求助也比较累,不太好。可以让自己独立中又有依赖。

不值得不配得感好不好,当然不好,但是有一点不值得感不配得感,也挺好,人就不容易膨胀,不容易觉得什么都是该自己的,活得谦逊一些,容易对所得心怀感恩。

总之,就是活得更灵活,更自由一些,不过度,不僵化。

无论外在,还是内在都活得更自由一些,这是我追寻的人生目标。

当父母的,请尽量不要传递这种感觉给孩子 - 7

当我审视原生家庭时,我学会将好的保留和继承,坏的斩断和终结。那些伤害就在我这里终结,不要一代代传递下去就是一种成功。

所以,我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鼓励她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发展,不会给她过多限制。

也努力发展和提升自己,给她创造不匮乏的现实环境,尽量给予她无条件的爱,同时不对她灌输,养孩子多么辛苦,多么不容易的观点。

我也尽力不给她传递,她是父母的负担和麻烦的感觉,而是传递,她带给父母很多的快乐和满足。

养育孩子当然会有劳累和辛苦,它需要父母的付出和承担责任。

但是,我更愿意把它视为一种个人的选择,以及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形式,帮助我在未来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一种负担。

最后,愿你我都可以活得更自由。

当父母的,请尽量不要传递这种感觉给孩子 - 8

作者简介:meiya,畅销书作者,心理咨询师,五年心理咨询经验,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改变,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开始》等多部作品。微信公众号:meiya(ID:OneStepUp)

当父母的,请尽量不要传递这种感觉给孩子 - 9

1000份课程礼包 限时免费送

当父母的,请尽量不要传递这种感觉给孩子 - 9

当父母的,请尽量不要传递这种感觉给孩子 - 11

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完美父母,完美的原生家庭。但是,幸运的是,我们依然可以去创造属于自己想要的人生。

今天,我们特意从武志红X看见心理课程平台中,精选出人人都应该补上的原生家庭课,免费送给大家。

本课程由6位金牌导师心理学大咖亲自讲授,原价99元,限量开放最后1000个免费名额 。

原价99

前1000名扫码免费领

领完即恢复原价

当父母的,请尽量不要传递这种感觉给孩子 - 12

当父母的,请尽量不要传递这种感觉给孩子 - 13

扫码进入公众号,参加活动领取

推荐你看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

▽▽▽

当父母的,请尽量不要传递这种感觉给孩子 - 14

情商测试|隐性抑郁筛查|深度心理需求

当父母的,请尽量不要传递这种感觉给孩子 - 15

☞点击领取《成年人必备15堂心理学课》☜

当父母的,请尽量不要传递这种感觉给孩子 - 16

预约咨询师团体小组报名

后台回复数字“002”

随机送你一个专业的心理测试

点击「阅读原文」,

免费领取「人人必备的原生家庭成长课」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