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1日 17.6°C-19.6°C
澳元 : 人民币=4.69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骤变:有人要死了!

2021-10-18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明朝的科举很有意思,开了又停,停了又开,断断续续搞了两次,期间间隔了二十多年,直到洪武三十年才正式确立科考的地位,从此有序地进行。

这里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按理说国家建立之初最缺的就是人才,如果不开科举,那么大明朝的人才从哪里来?难道就吃老本,靠着一些老人?

而这些老家伙基本都是武将,让他们开疆拓土倒是没问题,但说到治理国家,造福一方百姓,他们就算是有心,恐怕也无力吧。

其实朱元璋何尝不知,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官员缺员严重。

因此他在第四年就开设了科举考试,希望解决官员不足的问题。

可按照历史的记载,这次科举虽然很圆满,但却惹得朱元璋非常不高兴,不仅殿前出难题,而且还杀了一位大臣,甚至因此停掉了科举,直到洪武三十年才重新开设。

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骤变:有人要死了! - 1

殿前试题

洪武四年,朱元璋因为朝廷急需官员,因此特别批示,之前每三年一次的乡试改为一年一次。

皇榜一出,全国上下的考生们都非常兴奋,这样的规定无疑是增大了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

在经过一轮轮的考试之后,一批进士进入皇宫,准备进行殿试。

考生们都是信心满满,认为考试肯定考的都是八股文章,自己苦学十年,为的就是这一天的到来。

然而等到殿试开始之后,所有的考生都傻眼了,原来朱元璋并不按常理出牌,而是命令卫士从殿外抬来了三筐稻谷作为考题,让考生们来评价这些稻谷的好坏优劣。

站在一旁的刘伯温也走上前去查看了一番,之后他脸色骤变。

他心知肚明,因为之前和朱元璋讨论过今年稻谷的收成情况,因此这三筐稻谷可不简单。

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骤变:有人要死了! - 2

这三筐稻谷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分别是扬州、太仓以及军仓。

首先扬州的粮食粒粒饱满且新鲜,一看就是遇到了好收成。

而太仓的粮食有些发霉,明显是以次充好。

最差的就是军仓的粮食,其中不仅有许多干瘪的粮食,而且还掺杂了稻草,这显然是克扣军饷的结果。

此时皇帝将这些粮食抬上大殿当考试的试题,按照朱元璋的性格,恐怕是要死人了。而这个要死的人,恐怕就是中军都督府司。

事实也确实如此,考试结束之后,朱元璋先是褒奖且提拔了扬州官员,此后府司被斩首示众,太仓守虽然留了一条命,但也被罢了官职。

然而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虽然朱元璋的试题被刘伯温看出了端倪,但考场上考生们的回答,却让刘伯温颇感意外。

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骤变:有人要死了! - 3

江南学子

这群考生们虽然饱读诗书,但面对明显不同的稻谷,却讲得乱七八糟。

其中有的说稻谷看似不同,其实都差不多,最多就是有的稻谷卖相不好看。

还有的说,稻谷产自不同的地方,自然有些许差别,随后便夸夸其谈,开始卖弄自己的地理知识。

此时别说是朱元璋,就连刘伯温也有些意外,粮食是国之根本,这些学子竟然对此毫不了解,将来如何能做好父母官?

不过这就奇怪了,为什么一群饱读诗书的进士,会对粮食的了解如此之差?

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骤变:有人要死了! - 4

暂停科考

朱元璋马上找来主考官询问,可这一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站在殿前的考生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来自南方,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富贵家庭,自幼就衣食无忧,自然不会了解民间疾苦。

而越往下了解就越可怕。

原来北方被之前的元朝大肆破坏,因此北方参加科考的考生非常少。

此外,此次的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其中有不少考生都是这些考官的门生,自然就会掺杂人情关系。

这样的科考很不公平,对国家也不利。

开设科考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是为了让他们造福百姓,为国家分忧,而不是找一群只会纸上谈兵的无用之人。

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骤变:有人要死了! - 5

事后朱元璋和刘伯温商议,刘伯温觉得科举必须停止,起初他只是看出了皇帝想借着试题来乘除奸逆,却不曾想这批考生如此地浅薄,这说明之前宋朝的商贾之气尚存。

南方之人只图名利,而不顾家国百姓,这对国家的发展自然是不利,因此现在要大力扶持北方的经济以及文化的宣传,让北方的学子可以看到希望。

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之后,朱元璋决定暂停科举,先进行选举荐辟等方式来挑选官员,等北方的考生休养生息,可以参加考试之后再举行。

就这样,一直到洪武三十年,才又一次开设了科举。

虽然之后还有南北的差距问题,但相较于洪武四年,已经好了很多。

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骤变:有人要死了! - 6

背后的深思

不过这里还是要说一下朱元璋的这一道殿前试题。

这道题一箭双雕,不仅解决了克扣军饷的问题,而且还给考生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以及他治理国家的决心。

尤其他将这些稻谷的来历讲明之后,考生们先是自惭羞愧,随后又被他恩威并施的天子风范所折服,使得在场的所有考生都无比地震撼和钦佩。

此外刘伯温也是聪慧至极,一眼就看出了皇帝出题的目的,而且发现考生们的问题后,马上给出了最为合理的意见。

这也难怪朱元璋会对其评价为:“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参考资料:《明实录》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