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12.4°C-14.6°C
澳元 : 人民币=4.8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出身小地主家庭,童年无忧,大太监李连英不为人知的过往

2021-10-29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李连英是中国著名的太大监。凭借梳头的绝活,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扶摇直上,飞黄腾达。那么,发迹前的李连英过着怎样的生活,你知道吗?

幼年无忧,李连英出身小地主家庭

李连英的祖籍在直隶河间府大城县李家村,紧靠在子牙河的边上。这是一个低洼的地带,夏天雨水多的时候,很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庄稼颗粒无收。可见,这是一个贫穷的地方,也是一个出太监的地方。慈禧的二总管崔玉贵,还有大名鼎鼎的安得海,都是出自这附近一带。

谷物没有收成,存不下余粮,贫病交加中,李连英的爷爷奶奶去世了。当时,他的父亲李玉也不过十几岁,无依无靠,成了孤儿,靠讨饭和打短工度日。

看到李玉生活困难,李家的一户远房亲戚经常接济李玉。这是一对老夫妻,无儿无女。

人口少开支就小,夫妻二人几乎有进无出,久而久之就攒下二十多亩地、半亩园子的家当。这些地在农村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足以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老两口还仿照大宅门的做法,给自己也起了个堂号,叫“永德堂李”,相当于现在的商铺名称,为的是赶集时有个称呼。

头脑灵活的李玉认为这是一棵大树,就常去老人家里帮忙干农活、喂家禽,深得老妈妈喜欢。

出身小地主家庭,童年无忧,大太监李连英不为人知的过往 - 1

后来,李玉拜了老两口为父母,老人家也愿意收留李玉为养子。一方面因为他年轻力壮,可以顶一个劳力;另一方面,李玉无父无母,只自己一个人,收留他也没有后顾之忧,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又过几年,李玉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有这么大的家业,不想财产外流,就只有在自己的近亲中挑选合适的女孩。最后,老妈妈占了上风,把自己的娘家侄女曹氏娶了过来。

曹氏虽不漂亮,却精明能干,家里家外的活都能扛起。她善待公婆,一家人过的十分和睦。不久就为李家添枝散叶,一口气生了五个男孩,公婆更是合不拢嘴。

在这五个孙子中,老人最喜欢的就是二孙子,李英泰。

李英泰打小就聪明有心计,十分灵气。爷爷奶奶给他起的小名,就叫“机灵”。这个大名孩子就是日后的大太监李连英。

李连英五六岁时,夏天帮家里干农活,到冬天农闲时,家里人就送他去上冬学。

冬学不同于私塾,只在立冬后到腊月十五前上三个月课,所学课程只是背背《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读物,简单认些字而已。学员也不必缴纳学费,背一捆柴、捧一把枣,亦或等到来年夏天摘一把菜来,都可以充做学资,以示酬谢。

五六岁的孩子未免调皮捣蛋,念诵经文时,常夹杂一些戏弄老师的语句,被发现了,自然是挨打挨罚。

聪明的李连英可不做这样的事情。他做的都是打扫教室、帮老师清理烟袋、给老师烧热炕头这些讨喜的事情。再加上勤学好问,背书用功,认真练字,老师自然多教一些知识给他。

除了帮父母干农活,李连英还能帮忙带弟弟,把三个弟弟引导的规规矩矩,邻里无不称赞。

本来,一家人的日子其乐融融。谁都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李连英的命运。

突遭家庭变故,李连英走上太监路

李连英六岁这一年的年末,父亲李玉的养父——李柱去世了。

在古代,父亲去世,儿子继承财产,无可厚非。可在财产问题的分配上,遇到一些阻碍。

古代的中国人,讲究血缘亲族。血缘关系近,属“强血缘”关系,则是近亲;血缘关系远,属“弱血缘”关系,则是远亲。

所以但凡无后者,一般都是从至亲或近亲中选择一个男孩过继,十分严格。

可这李玉并不是李柱的亲侄子,只是远房亲戚,李家宗亲认为李玉没有资格继承财产,应由近亲族人继承。

当时中国的农民,都很贫穷,很少有人拥有自己的土地。看到这么大的家业,都想分得一杯羹。由谁来顶幡,一定要争出个究竟。按传统的习惯,谁扛幡,谁就有权继承家产。此时有心计的李玉沉着冷静,不争不抢,只让老妈妈说话主事。

老妈妈看明白了这些人的心思,坚持自己打罐,谁要阻拦就撞死在谁家。众人皆怕闹出人命,只得照办。争家产的风波总算平息下来。

可老妈妈心里也清楚,留着这些地,总是祸患。等到自己老去的一天,这些人是不是又来抢夺呢?自己辛苦一辈子攒下的家业,就这样留给这些对自己没什么赡养之恩的、所谓的宗亲吗?

在曹氏的谋划下,老妈妈谎称办丧事落下了亏空,变卖田地庄园还债,一家人来到北京谋生活。

本来,凭着二十多亩地,李连英和家人过的衣食无忧。可现在进了城,花钱的地方多了,老妈妈变卖田地的银两显得微乎其微。

出身小地主家庭,童年无忧,大太监李连英不为人知的过往 - 2

好在曹氏有个表哥在北京经营皮货坊,与各级皮贩都有来往。他帮李玉成立了一家熟皮作坊,把剥下来的动物皮毛用硝揉搓、洗净,去掉血水,再卖给曹氏的表哥。作坊延用了从前的堂号,叫“永德堂李皮作坊”。

不得不说曹氏的表哥真会做生意,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条简单的“产业链”,两家的生意都有了保障。李连英一家在北京的生活也安定下来,从农民变成了城市手工业从业者。

尽管有了稳定的营生,可家人的生活还是不宽裕。除了李连英兄弟几个,曹氏又给李连英添了两个妹妹。一家子十几口人,吃穿住行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也许是太过懂事,想帮家里减轻压力;也许是想换个生活环境;也许是受了同乡的影响,此时的李连英,竟然要进宫当太监!!

在那个讲究传承的年代,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让自家的男孩净身的。

尽管舍不得,可女人的心似海绵,没有能拗过孩子的父母。儿子哭闹着要做太监,曹氏只得为李连英进宫找一个“引路人”。毕竟李连英聪敏伶俐,家里开销又大,进了宫也许有飞黄腾达的一天。

通过一番周折,曹氏找到了老太监沈兰玉。他也是河间府人,与李连英是同乡,此时已是咸丰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还被赐可出入禁宫,有一定的权利。

沈兰玉很痛快地答应了曹氏的请求,把李连英带进宫,还帮她联系了刀子匠,免费给李连英做手术。

不久,李连英就躺在了手术台上。

入宫学艺,李连英担当重任

那时刚净身的小太监是不能立刻进宫的。需要调理好伤口,再送到宗亲府中培训实习一段时间,才有机会进皇宫伺候。

李连英被安排进了郑亲王端华的府邸。在这里学习明称谓、端茶倒水、穿衣等基本礼仪。

学习规矩礼法并不难,要点却是要靠心计去领会的,对李连英也不是什么难事。

李连英九岁多时,沈兰玉把他安排进了皇宫,在奏事处当差;1860年调到景仁宫侍俸婉贵妃。

李连英的这次变动,是他的师父有意为之。他们的目的是让李连英侍奉慈禧,在此之前,先让他在温顺的婉贵妃宫内做事,培养他与后宫妃子们相处的经验。

出身小地主家庭,童年无忧,大太监李连英不为人知的过往 - 3

1860年夏英法联军攻占天津,不久又进逼北京,同年9月23日咸丰皇帝带着所有后妃和军机大臣逃到避暑山庄,留下恭亲王奕?留守北京城。

外敌来犯,天子不坐守国门,反而逃之夭夭,沉迷酒色,流连鸦片,真是一个国家的耻辱!!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把院内珍奇珠宝抢劫一空后,10月18日烧毁圆明园。此后,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三国签订《北京条约》,将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俄国。

再看逃到避暑山庄的咸丰皇帝,并没有研究督战的对策,而是沉迷于鸦片、女色和丝竹之声中,在太平世界里享受歌舞升平。让咸丰没想到的是,即便逃到热河,也没能保住他的性命。

1861年8月20日,咸丰病重;8月21日,做了三件事:立载淳为太子、确定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人选、制“同道堂”和“御赏”两枚印章,分别由同治皇帝(实为慈禧太后保存)和慈安太后掌管,八大臣拟好的章程需加盖两枚印章才能生效。

咸丰皇帝特制两枚印章,意在两宫太后和顾命八大臣联合执政,防止八大臣专政和两宫太后专权的现象。

此时,远在北京的奕?并不知道这个消息,顾命八大臣迅速控制了局势,掌握了主动权:下令除了倒泔水的小太监,任何人不得出入行宫。

可慈禧太后野心勃勃,作为幼帝的生母,她不甘心大权旁落,不想成为钩弋夫人。

汉武帝晚年时,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为防止幼帝的母亲钩弋夫人干政专权,就下令杀掉了她。虽说慈禧太后权利大于八大臣,但是心中的恐惧让她不得不采取行动。

慈禧接受了大总管沈兰玉的意见,派一个聪明伶俐、又不惹人注目的小太监出宫报信。他们选中了十三岁的李连英。

传送密信,小太监李连英立功

李连英趁倒泔水的时机,成功逃出避暑山庄,一路向北找到北京恭亲王奕?的王府,把这几天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都说了出来。

自从咸丰皇帝逃到承德,恭亲王奕?对那里的情况一无所知,一时分不清真假,就把李连英关在密室里。仔细斟酌后,奕?判断李连英的话都是真实的。

他拌做萨满巫师来到行宫,与慈禧秘密见面,商讨了发动政变的具体事宜。

奕?与肃顺本就有矛盾,回京后,秘密联系了僧格林沁和胜保,这两人都有兵权,因战败与肃顺有嫌隙,倒向太后一党。奕?迅速控制了京城武装力量,再加上有人通风报信,发动政变,慈禧太后这边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肃顺等人也想得到军队的支持和配合,有意拉拢湘军首领曾国藩,曾国藩静观形势变化,没有同意,肃顺等人孤立无援。

直到此刻,肃顺等人还没意识到危险即将来临,认为顾命制度符合祖制,没把表面顺从的慈禧太后放在眼里,端华辞去步军统领、载垣辞去銮仪卫事务大臣、肃顺辞去向导处事物大臣等职,把失去了仅有的一点兵权。

这么做,也许是想表明自己的忠诚,不敢拥有太大的权利,但慈禧志在夺权,此举正是慈禧太后希望看到的,肃顺等人的兵权都是距行政中心最近的,在关键职位上安排自己的亲信,无疑增加政变成功的筹码。

出身小地主家庭,童年无忧,大太监李连英不为人知的过往 - 4

1861年10月26日,咸丰皇帝的灵柩回京。得意忘形的肃顺安排端华、载垣等人陪同两宫太后从小路先回北京,自己和奕譞等人则护送笨重的棺椁从大路缓缓而行。直到此刻,肃顺还不知道奕譞是慈禧派来监视自己的人。

一路上,慈禧太后端坐在轿辇里,想着肃顺这些天的举动安排,正中自己下怀。她选用快班轿夫日夜兼程,提前四天到达北京,又派太监安得海给恭亲王奕?报信,准备政变的最后一件事情。

11月2日,两宫太后在宫中召见了奕?等留守的大臣,指责肃顺等人大逆不道、飞扬跋扈,哭诉肃顺等人的种种罪行,众大臣愤慨激昂,纷纷要求下令解除顾命八大臣的职务,将他们缉拿问罪。

正在这时,载垣端华等人前来上朝,看到满朝文武,指责两宫太后不该召见奕?等人。慈禧大怒,下令将载垣、端华、肃顺等人革去官职,交宗人府看管。

随后,两宫太后又以同治皇帝的名义,命令奕譞抓捕肃顺。接到密旨,奕譞连夜赶到肃顺寝室,在卧室中将其抓获。

11月8日,奕?宣布八大臣的八大罪状,令载垣、端华自尽,把肃顺押赴刑场处决,另外五人则被革职发配到新疆为奴。

慈禧和奕?又进一步肃清余党,把八大臣定的年号“祺祥”改为“同治”,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至此,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奕?密谋的辛酉政变成功了。小太监李连英,也被奕?从密室里放了出来。

苦练绝技,李连英升官

李连英传递了重要信息,为慈禧立了功,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13岁的李连英得到了1000两赏银!!一千两白银,还真是一笔巨款!他把这些银两交回家里,父母拿这些钱买了一块地,在离紫禁城不远的酒醋局胡同买了一个院子。

立了功的李连英没有立刻调到慈禧太后身边,而是继续做原来的差事。

1864年,李连英被调到储秀宫当差,职务是给慈禧太后梳头。

慈禧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长发垂在肩上,像小瀑布一般。随着头轻柔地摆动,画面也很养眼。

慈禧很珍惜这一头秀发,让梳头的太监变化着发式给她梳头。当时宫中的妃子和宫女们梳的发式都是很多年前的,慈禧早就厌烦了。她听说外面就行一种新的优雅的发髻,就让太监们给她也梳这样的发式。

可是太监们梳的发髻她总是不满意,不是把扎的很松,就是留下一撮在外面。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掉头发。每当看见太监们手里有脱落的头发,就把这个太监揍打一番,有的还不明不白的死去。

时间久了,没有人愿意去给慈禧梳头了。慈禧太后需要梳头太监的这个消息,也传了很久。

有心机的李连英却想,如果自己能梳几个漂亮的发髻,那离飞黄腾达可就不远了。

出身小地主家庭,童年无忧,大太监李连英不为人知的过往 - 5

李连英家刚到北京时,开了个熟皮坊。因洗皮子用到的化学用品硝异味太大,洗完皮子的水又脏又臭,不能住在城市里。他们一家只能住在西直门外沿护城河一带。

这附近开着很多类似于“发廊”的铺子,李连英经常去观看别人梳头,久而久之学会了一些皮毛。进宫后又接着回家探亲的机会,再去店里学习实践一番即可。

凭着自己摸索出的经验,加上模拟苦练,李连英已经熟练的掌握几十种发型了。他自告奋勇,缠着师傅给他安排这一差事。

李连英仔细观察慈禧的脸型,给慈禧梳了一个新的发髻。慈禧坐在镜前,端详着自己的新发型,十分满意,让李连英第二天再来梳头。

这李连英不仅在梳头上下功夫,还仔细研究了太后的心理。他一边给慈禧梳头,一边讲笑话或民间趣事,一边将脱掉的头发藏进袖筒。

说笑声中,慈禧的注意力被转移,不觉得疼痛,也看不到落发,发式样子还好看,甚是喜欢。

从此,给慈禧太后梳头就成了李连英的专职工作,很快就被慈禧提拔成了梳头房的首领太监。李连英也成了太后身边的红人,仅次于安得海。

凭借自己的努力,李连英还免去了梳头房的“杖刑”和“板型”。以至于自己休息时,其他的太监都自掏腰包,“贿赂”李连英,让他继续给慈禧太后梳头。

安得海死后,又经过一些波折,李连英扶摇直上,坐上了大总管的位置,成了慈禧的心腹,陪伴慈禧几十年,实现了自己飞黄腾达的夙愿。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朝实现,都要经过刻苦努力学习和长期的探索实践。甜蜜的话语只能搏人一时之乐,要想在事业上走的更远,没有超人的技能本领,都是不可长久的。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