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11.4°C-13.1°C
澳元 : 人民币=4.83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你分得清抑郁症和坏情绪么?

2021-11-13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这两天有一则关爱学生群体的新闻讨论热烈: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了。

这则新闻背后是如今人们所面临的的共同问题:心理疾病正变得越来越主流。

你一定很熟悉下面这个场景:手机显示凌晨两点半,你睁着眼躺在黑暗的卧室里,屏幕荧光随着手指滑动闪烁着脸庞。手机的那点光藏在拉紧的窗帘后面,还是舍不得睡。

当代人熬夜的原因,大概都是一样的吧...因为只有夜晚才属于自己。

夜晚的情感总是格外浓烈,勇气、脆弱都是。孤独的人躲在被窝里打开了“网抑云”,听着音乐独自忧伤。这场景,在每一个夜里都大规模的独自发生。

第二天在太阳底下,自我隐没,浮现在脑海里的是一个问句:难道我有抑郁症了?或者只是单纯的emo?

Emo本身是“emotional”的缩写,而emotional的意思是:情感的;情绪激动的。

“我emo了”这一网络语,常被用来形容负面情绪,比如:我颓废了、不开心、郁闷、失落等。

相比起emo,抑郁症并非只是简单的“坏心情”,而是一种较严重的精神类疾病。

在如今的现代社会,抑郁症已经从以前的“少有提及”变成了现今的“发生在我身边”。

究其本质,还是因为社会带给人的“焦虑”。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人被焦虑推入了精神崩溃的深渊,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从全球范围看,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焦虑症的患病率为3721.764例/10万人,在精神障碍类问题里患病率居首位。

特别对于年轻人来说,焦虑已经成为了常态,为工作焦虑、为恋爱焦虑、为收入焦虑,乃至是外貌焦虑、身材焦虑......

年轻人的生活被焦虑围绕了。

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你分得清抑郁症和坏情绪么? - 1

根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显示:18-34岁的青年的焦虑平均水平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

焦虑是对威胁和心理应激的正常反应:当一个人面临危险的处境时,焦虑可引发一系列机体的反应,增强力量以应对威胁。

但当焦虑过了头,抑郁症很快就来了。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常继乐介绍,根据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达到2.1%,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是4.98%,抑郁症和焦虑症这两个患病率接近7%。

这还只是去医院确诊的数据,还有很多潜藏在生活中的潜在抑郁患者。

分析其成因,有以下几点:

1.人类获取信息的数量爆炸式增长,让人的神经始终处于绷紧状态;

2.毒鸡汤太多,你看到了太多比你强大无数倍的人,不停地被刷新三观,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

3. 时代红利流不到自己头上,而社会评价标准失衡,最直接的就是“以钱为准”,但你赚不到钱。

作为学生,要面临着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同学朋友间比较的压力;而作为成年人,更要面临来自家庭的压力,来自情感的压力,来自事业的压力,来自人际交往的压力。

这些问题,对于一些存在遗传易感性或本身体内生物环境在神经递质方面存在抑郁基础的人而言,很可能是难以自我疏导的,不知不觉就会出现情绪的持续性低落,久了就会演变成“抑郁症”。

今天,这一话题就冲上了微博热搜,人民日报列出了抑郁症在早期的四个征兆,这里贴出来供大家自查:

1.一段时间总也高兴不起来。这种忧伤不只表现在表情上,也可能表现在动作和姿态上;

2.可能会体现出对社会交往的厌倦、冷淡,对周围的事物都开始失去兴趣;

3.认知功能受到损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创造性下降;

4.伴有一些没有明确原因的长期失眠、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身体总觉得很疲倦。

如果有上述四点,且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正常生活、工作、学习还有社会交往都受到明显影响。

抑郁患者就像是一座孤独的岛,失去和这个社会链接的支撑,轻则孤僻少言导致“自闭”,重则丧失生活信心导致“轻生”。

所以,抑郁症很可怕,它危及生命,甚至可以从精神到躯壳吞噬掉一个人。

成功的走出抑郁症的人会比常人更加热爱生活,并且自信、勇敢,敢于接受一切挑战,面对一切未知。

如果你身边碰巧有抑郁症的朋友,记得多与他/她沟通交流,一起出门锻炼,帮他/她找到往日那个热爱生活的自己。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