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10.8°C-12.7°C
澳元 : 人民币=4.83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健身成瘾者:不练才痛苦

2021-12-21 来源: 36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健身并不是一件简单且享受的事情,有这么一群健身上瘾的训练者,他们在健身过程中痛并快乐着——健身不好受,但不健身更是无法忍受。

对于他们来说练腿日不是痛苦折磨,而是日常生活中的激情刚需,以至于完成后又奋不顾身的投入下一次的计划之中。 另一面,疫情封锁的日子 ,足以让健身爱好者体会到「不健身的痛苦」。

运动成瘾(Exercise Addiction),与其他成瘾相似,训练者成谜于运动后带来的强烈快感、显著的成果,根据程度的区别,可分为积极、消极运动成瘾。

积极的运动成瘾能够打造一个规律的健康生活方式,身材自信以及新的社交圈子。相反,消极动成瘾可能导致受伤、极端的体重减轻和与饮食失调相关的健康问题。

运动成瘾原本并不常见,但它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一项研究分析(Marques et al., 2019)表明,在经常锻炼的人群中运动成瘾率为3-7%,在运动员人群中为6-9%,但后者估值最高达到17%;健身爱好者的运动成瘾率约在6.8%,但众多实验结果表明,健身时长越长的爱好者,健身成瘾的几率将大幅增加。

智能设备和线上健身也在无形中加剧健身成瘾。研究表明,运用健身智能设备,例如心率带、手环追踪的用户,运动成瘾的比率更高。智能化在将运动数据化的同时,也加入了挑战、对比的元素,激发着用户更高频、卖力的训练。

加拿大成瘾研究专家Gabor Mate表示,上瘾是对情感痛苦的一种反应。健身上瘾,更是当下年轻人工作压力外的一种心理释放。战绳、药球、拳击等强训练感团课,一直以来都是最火热的团课,对于年轻人,它们更多是情绪的宣泄。

来自外部的互联网,从来不缺身材焦虑。互联网普遍宣传的完美身材,女性的锁骨放硬币、bm女孩、男性的麒麟臂,都在不断提高对身材的要求。作为对身材缺陷对症下药的健身,便成为首选,但在不合理的健身计划之下,更多时候得到的是过度训练与饮食失调。

当下,健身成瘾更被看作是饮食障碍的补偿症状。学者Mia的研究团队(2017b)发现39-48%饮食障碍患者也同样承受着健身成瘾的折磨。

而在健身成瘾爱好者中,61.3%在受伤时仍会保持训练,16.1%也饱受进食障碍的折磨,这一比例是普通健身者的8倍之多。

面对健身,当下健身爱好者应该成为训练计划的主人,将健身控制在积极健身上瘾的范围,通过自律和高执行力不断提高健康生活的质量。

让健身成为爬出低谷的一臂之力,而不是崩溃边缘的最后一根稻草。

健身成瘾,健身爱好者的自律勋章

健身爱好者,对于健身,一定有着又爱又恨的时候。

健身是一个「自虐」的过程,蹲腿的酸胀感、饮食的控制与频繁的训练无疑是对惰性的考验。在健身的过程中,要求爱好者凭借自身毅力克制不情愿与困难,完成自己定制的训练计划、做完超级组深蹲的最后一次动作,最后静待这痛苦发酵。

但健身的另一面,更是一个摧毁重塑的过程,从肌肉破坏撕裂再愈合壮大,到一个人的身材蜕变,对于拥有规律锻炼生活的健身爱好者,无法健身带来的是莫大的心理痛苦。

「健身痛苦,不健身更痛苦」似乎已经成为部分健身爱好者的现状,他们之中或许已经无意识的对健身「上瘾」了。

运动成瘾(Exercise Addiction),已经不是一个新词,与其他成瘾相似,本质上是对事物带来的强烈快感产生依赖。运动成瘾,也被称为锻炼瘾、强制性运动,是一种强迫性地进行锻炼的自我状态。

常见的表现有:

为了运动而运动,为了打卡而运动;

运动的优先级完全高于其他事物;

无法接受「运动」在生活中比重减少;

如果运动计划被打乱,会出现焦虑、内疚、失眠等不适症状(戒断反应);

过度训练(Overtraining)出现后,依旧选择原有强度;

伤了、病了,锻炼也不能停。

运动成瘾的状况虽然并不常见,但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

健身作为运动一种,健身上瘾也同样出现在健身爱好者之中。一份面向577位健身爱好者的健身成瘾调查(Mia et al., 2017) 显示,6.8%的健身爱好者高概率有健身成瘾。研究还表明,健身成瘾的爱好者每周健身时长也相应增加。例如,80.6%的高成瘾风险人群每周锻炼8小时或以上,而低成瘾风险人群的这一比例为35.3%。

健身成瘾者:不练才痛苦 - 1

■ 高概率vs低概率健身成瘾的训练者特征对比 (Mia et al., 2017)

但与其他上瘾不同,健身上瘾更像是一种对自律生活、自我要求的反馈。放弃偏执,健身成瘾也可以是积极的上瘾。

健身上瘾并没有那么容易,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兴趣培养以及高执行力。无论是出于身材管理、体重保持、社交拓展的目的,健身上瘾要求较为规律的生活,爱好者能够得到提升体能、改善身材的生理反馈以及增强信心、减轻焦虑的心理反馈。

与之相反,健身成瘾的消极更多被大众诟病。消极的健身成瘾国语强调了对健身的自律与约束,最终导致了为了健身而健身,对心理和身体产生负面作用。最明显的就是,健身、饮食以及心理这三者的联系。

比如说,大概率健身成瘾爱好者中,61.3%在受伤时仍会坚持训练,16.1%也是进食障碍患者,这一比例是普通健身者的8倍之多。

可以预见,他们容易处于一个身心俱疲的状态进行锻炼,当效果不尽人意时,副作用也更加明显,逐渐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健身=甜品,当代人的痛苦安慰剂

尽管健身是痛苦的,但健身的成果足以让人上瘾。就像是巧克力,一小块就能抚平一刻的焦虑,这份短暂欣喜逐渐成为当代年轻人生活中的安慰剂。

每一位打工人都在情绪工作,就像是银行柜员,再不开心也必须微笑接待下一位顾客。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当下都得学会「假装开心」「保持沉稳」。在工作中,情绪的压抑和积累需要一个释放的场所——健身,成为了一个不二的选择。

在调研了1790名健身房长期用户后,以Kun为首的匈牙利学者们(2021)首次证明了拥有更多运动成瘾特征的用户拥有更高的心理压力水平,也揭示了情绪调节在心理压力与运动成瘾之间的重要性。尤其对于男性健身者,这一特征更为明显,而女性在情绪调节不当时,更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和饮食失调。

而节奏强、强度大、冲击感强,具有爆发性的高强度团课成为健身爱好者的情绪释放营。战绳的鞭打、药球的砸地、快速的冲拳,都可以是情绪的宣泄,同时还带来训练的爽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身体素质下降的年轻人,更加偏好高强度、强训练感的健身课程,把团课现场变成修罗场。

身材焦虑更是互联网人绕不过的话题,无论是40cm麒麟臂、还是A4腰,每个跟身材相关的热点都牵动着身材焦虑这根弦。这也带来的一系列不科学的健身、减肥方案,以及不良的后果——对赘肉、身材缺陷的零容忍,或者健身上瘾。

健身是对身材缺陷的精准治疗,能够准确刺激指定肌肉群,其成果也是能肉眼可见增加肌肉量、肌肉分布明显,更是一种直观的视觉冲击。这也使得相比于普拉提一类刺激舒缓的运动,训练者更容易对健身这一项运动上瘾。

但无论是参与普拉提或是健身,健身爱好者们一致的表达运动上瘾或多或少与身材外貌焦虑有关,有趣的是,运动上瘾与年龄、性别并无干系 (Kara, Kara & Dönmez, 2021)。

运动成瘾也被发现与自恋人格有关联。一项对2629名参与者的调研 (Zeigler-Hill et al., 2021) 显示,所有自恋人格的各方面特征均与运动成瘾有着正向关系。

这也不是难以启齿的事实,毕竟健身上瘾的爱好者们,对自己有着更为严苛的健身、饮食要求,是一个健身完美主义者,更是一个懂得自我欣赏的群体。

适度健身,才是健身届的万能通行证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社交媒体上,对完美身材、健康生活方式的「极端化追求」,都在增加着当下年轻人的生活焦虑。而身材焦虑更是其中的大头,与之而来的便是运动成瘾和饮食障碍,健身届日益普遍的问题。

虽然,运动成瘾在学界尚未认定为独立的精神障碍,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被列为神经性贪食的补偿行为。足以证明,运动成瘾与厌食症同时出现的情况并不在少数。

2021年一项对140名健身运动员的调查 (Dell'Arte & Lenzo) 发现,健身上瘾的比例高达13%。这是因为运动耐受性的增加,他们需要在健身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高的运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在这之中,67%的运动员有饮食障碍的症状,甚至6%有较为严重的饮食障碍。

而对于非职业,尤其是对身材要求较高的健身爱好者,在过度训练的情况下,对自身训练强度不满意,便会更加严格的控制饮食、热量摄入,造成身体更难以储备能量、及时恢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厌食症以及其他心理疾病。

调节消极的健身成瘾可以通过:

制定合理、可实现的目标,基于本人体验而非数字,有训练感≠700卡/小时;

结合其他舒缓的健身项目,比如瑜伽、冥想和散步等;

培养其他技能转移注意力、重心,例如舞蹈,减轻训练的压迫;

若与厌食症并发,建议寻求专业康复机构进行调整。

运动成瘾,不仅限于健身,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竞技运动也走向大众化,属于专业运动员的烦恼也逐渐成为运动爱好者的难题。虽然运动成瘾与厌食症并非常见症状,但也无声地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对于现代都市健身者来说,健身更应该属于一种身心释放的活动,把健身成瘾控制在积极的反馈内,无疑是对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Adams, J. (2009). Understanding exercise dependenc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y, 39(4), 231–240. https://doi.org/10.1007/s10879-009-9117-5

Dell'Arte S. & Lenzo V. (2021) Personality, Exercise Addiction and Orthorexia: A research contribution. Journal of Clinical &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2), 2021, 63-83. https://doi.org/10.13129/2612-4033/0110

Jennifer K.(2021) Exercise Addiction: Signs, Causes & Treatment. The Recovery Village. Available at: https://www.therecoveryvillage.com/process-addiction/exercise-addiction/

Kun,B., Urbán,R., Szabo,A., Magi,A., Eisinger,A. & Demetrovics,Z.(2021).Emotion Dysregulation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Distressm Symptoms of Exercise Addiction and Eating Disorders: A Larger-scale Surevey Among Fitness Center Users. Sport, Exercise, and Performance Psychology. doi:10,1037/spy0000274

Mia L., Bolette E., Simone H., Nina H. (2017a) Is exercise addiction in fitness centers a socially accepted behavior?. Addict Behav Rep. 2017 Dec; 6: 102–105. Published online doi: 10.1016/j.abrep.2017.09.002

Mia L., Cecilie H., Bolette E., Freja T., & Simone H. (2017b) Compulsive exercise: links, risks and challenges faced. Psychol Res Behav Manag. 2017; 10: 85–95. Published online. doi: 10.2147/PRBM.S113093

N. Şeyma Kara, Mehmet Kara, Ahmet Dönmez (2021).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Appearance Anxiety and Exercise Addiction. Pakistan Journal of Medical & Health Sciences. Available at: https://pjmhsonline.com/index.php?route=product/product&path=16655_16673_16677&product_id=10658

Zeigler-Hill V, Besser A, Gabay M, Young G. (2021) Narcissism and Exercise Addiction: The Mediating Roles of Exercise-Related Motiv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1; 18(8):4243.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808424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精练GymSquare”(ID:GymSquare),作者:以偿,36氪经授权发布。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