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6日 9.7°C-15.2°C
澳元 : 人民币=4.8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清朝北方的府很少有双附郭县,但大名府却是,与南方相比有何不同

2021-12-22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我国古代的行政区划设置中,往往是县级以上的政区没有直管的区域,比如秦汉和魏晋时期的郡、隋唐宋时期的州(郡、军)、元朝的路府州、明清时的府,这些管县政区的治所也不会单独设置,往往会和某县同城而治,和管县政区同城而治的县被称为“附郭县”。

清朝北方的府很少有双附郭县,但大名府却是,与南方相比有何不同 - 1

唐朝越州治有会稽和山阴两县同城而治

当附郭县的长官是很悲催的,有“三生作恶,知县附郭”的说法,说的是本来作为一县父母官的县太爷有着“百里侯”的尊称,是一个地方的“土皇帝”,应该是非常风光的,但是如果和管他的长官在一个城池里,低头不见抬头见,无形中头顶上就多了一个随时能管着自己的“婆婆”,随时听候长官的调遣,这样的落差是任何做官之人都受不了的。

清朝北方的府很少有双附郭县,但大名府却是,与南方相比有何不同 - 2

有3个附郭县的苏州府城

在清朝管县的政区为“府”,据《光绪会典》的记载,当时全国共有府一百八十五个,在这些府城中,一般一个府有一个附郭县,但也不乏有2个、3个附郭县的府城,比如江苏苏州府城就有3个附郭县。而江苏江宁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福建福州府、建宁府,广东广州府,江西南昌府,浙江杭州府、湖州府、绍兴府、嘉兴府,湖南长沙府、衡州府等地则在府城内有2个附郭县。

清朝北方的府很少有双附郭县,但大名府却是,与南方相比有何不同 - 3

1859年与大名府同城而治的大名县、元城县

可以看出以上同城有2个或者3个附郭县的地方均位于南方,位于北方省的府城附郭县绝大多数只有一个。但也有例外,比如直隶大名府城内就有大名县、元城县两个附郭县。

那么为何全国南方和北方拥有多个附郭县的府城数量差别这么大呢?

这个答案需要从一个城池内为何要设置多个县来查找。其实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为了安置众多官员的需要。

这种情况主要是发生在南北朝时期,此时国家处于极度混乱和动荡时期,各势力和大小国家割据,建立了多个政权,每个政权还都想以正统自居,在有限的空间内效仿两汉、魏晋设置州郡,自然在全国的范围内就形成了许多重复的州郡。并且为了安抚部下,各政权的统治者都纷纷封官许愿,造成了官员极多,但他们控制的区域却是有限的,因此在一些地方就出现了把2个县在一个城池的现象,被称为“双附郭县”,比如北齐在太原郡城内本有晋阳县的基础上,又析置出了龙山县,形成了双附郭县格局。此外还有南朝陈会稽郡内也有山阴、会稽2县附郭。

清朝北方的府很少有双附郭县,但大名府却是,与南方相比有何不同 - 4

隋朝的太原郡治仍然维持晋阳、太原两县双附郭格局

二是政务管理及征收赋税的需要。

这一点也正是在南方府城内有多个附郭县的主要原因。唐宋之后,全国经济重心逐步由北方向南方倾斜。特别是明清两朝,江南经济极为活跃,人口增长迅速,但也导致了赋税征收困难,就像两江总督臣查弼纳于雍正二年六月十九日,向皇帝上书《请分大县以收实效事》中提到的那样:

窃照江南赋税甲于天下,苏松所属大县,额征地丁漕项杂税银米,多者至四十余万,是一县粮额与四川、贵州一省之额数相等。况州县钱粮,纳户零星,款项繁杂。民情巧诈。百端诡隐,征比倍难。加以人情好讼,盗贼窃劫,刑名又极纷繁,县令征比钱粮,办理饮部案件,日夜匆匆,不得休息,力既疲惫,才难兼顾,安有余力除弊。……大县难理,莫若分而为二,则银少易征,上有益于国课,事简易从,下有裨于民生,此亦因地制宜补偏救弊之一术也。

清朝北方的府很少有双附郭县,但大名府却是,与南方相比有何不同 - 5

清朝江南有众多的一城多县

大意是江南的赋税天下第一,一些大县所征钱粮能够与四川、贵州一省相等,但是州县钱粮征收时需要大量人力,此外大县的政务管理也极为繁杂,因此收赋税和管理政事无法兼顾,需要把大县分开,增加管理人员,解决这个矛盾。

后来在雍正二年江苏省新增置了15个县,新县设立后并没有建立新的治所,而是和旧县同城而治,分担旧县的事务,所以就出现多县同处一城的状况,而新增加的县设在府城就形成多个附郭县。

三是躲避洪水灾害的无奈之举。

这一点是造成直隶大名府大名县、元城县同城附郭的原因。

直隶大名府城即今天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城。在清朝大名县、元城县同时在府城“附郭”的时间是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六月之后,但是在那之前府治和县治则经历了诸多变化。

在今天的大名县一带,最早出现的政区设置是元城县,设置于汉朝。大名县则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汉。并且当时两者的治所并不在一起。

清朝北方的府很少有双附郭县,但大名府却是,与南方相比有何不同 - 6

康熙年间的大名府中大名县并未在府城内

元城县治所于唐朝开元十三年移到今天大名县大街乡一带,在这个位置到明初一直没有变化。其中还为唐魏州治所、北宋北京大名府治、元大名路路治、明初大名府治。

大名县设置之后,治所迁移较多,据《清一统志》卷35大名府大名故城条:故城在今县东三十里,俗名旧县村。宋熙宁中移治洹水镇(今魏县西南)。政和六年徙治南乐镇(即今天大名县旧治乡)。

清朝北方的府很少有双附郭县,但大名府却是,与南方相比有何不同 - 7

明清时所建的大名府城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建于唐朝的原大名府城淹没于漳河洪水之中,府城与元城县只得南迁至今天大名县旧治乡与大名县同城而治,这是大名府与大名县、元城县首次同城。

洪武三十四年(建文三年)在旧城西八里重新筑大名府城(即今天的大名县城),府治与大名县治、元城县治共同迁入新城。永乐九年大名县又迁回原治,府城仅剩元城县附郭。

清朝北方的府很少有双附郭县,但大名府却是,与南方相比有何不同 - 8

清朝北方的府很少有双附郭县,但大名府却是,与南方相比有何不同 - 9

大名县旧县城,今天大名县旧治乡老地图及卫星图

清初,大名府城内仅有元城县附郭。乾隆二十三年六月因大名县治遭遇水灾被毁,大名县移治府城内,与元城县同为大名府附郭县,形成北方少有的在府城有双附郭县格局。

清朝北方的府很少有双附郭县,但大名府却是,与南方相比有何不同 - 10

清雍正十三年《畿辅通志》中的大名府舆图,大名县仍未和府城同城

因此,直隶大名府的双县附郭与南方部分府双县附郭、多县附郭产生的原因是根本不同的,南方各府是因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赋税征收困难分置而成,而大名府则是因为漳河、卫河水患的袭扰造成的双县附郭。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