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9日 7.5°C-13.6°C
澳元 : 人民币=4.84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请远离生活中那些,三观“太正”的人,3大原因很现实

2021-12-30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什么叫三观?通常而言,三观是人生观、价值观、价值观的结合。人生观指的是处在什么年纪,用什么样的眼光去对待与剖析事情的真相,它是人对新事物判断的反应。

价值观指的是人的认知能力,了解、选择与分辨事实,是大家对价值观的看法。

人生观是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对人生目的和实际意义的基本观点,它决定着大家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还有人生前进的方向。

而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见到一类人,他们会依照书里规范的经典语录去生活,还特别相信那些所谓的专家的话。

请远离生活中那些,三观“太正”的人,3大原因很现实 - 1

三观正的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始终有自己的标准和道德底线,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在生活中也会做到非礼勿听,非礼勿视,还经常克己复礼。

可是与她们交友的时候,她们过度“规范”的三观会令人感觉到无尽的压力。所以大家也必须要经常留意,一不小心就会失了分寸感。

请远离生活中那些三观太正的人,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他们会依照自身的道德规范去教育要求别人

因为她们自身有着严谨的道德底线与原则,与他们相处时,大家会时时刻刻感受到压力,害怕自己一不注意就会犯错。

请远离生活中那些,三观“太正”的人,3大原因很现实 - 2

而且他们习惯让别人依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来生活,假如你的做法他们不了解或者不赞成的时候,他们就会对你的做法进行一番点评,甚至是带有批评的语气,当她感觉你在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时,就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抨击你。

可是被指责的一方,通常会感受到不愉快。

这些三观极正的人,她们为自己创建了一个规范的处事原则,做事的标准、为人的标准都会一一设定好。

他们在这个架构里循规蹈矩的生活,而且会期待身旁的人也和自己的行为模式与准则一样。

请远离生活中那些,三观“太正”的人,3大原因很现实 - 3

他们还经常说这是为了让对方变得更好,但实际上就是一种“狂妄自大”的表现。

心理健康咨询室内,有一位求助者向心理咨询师表露内心的不悦:她的老公受不了她了,觉得她脾气冷淡,办事太拘泥于条条框框,把自己束缚住了,坚持要和她离婚。她想去挽留这段婚姻,但无论做什么好像都无济于事,这让她觉得十分忧伤。

咨询顾问听完以后认为这不是性格的问题,这是因为两个人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在一段婚姻中必须两个人共同奋斗坚持下去,在沟通交流的时候应该是平等的,并不是一个人趾高气扬地去教育另一个人。

请远离生活中那些,三观“太正”的人,3大原因很现实 - 4

只有沟通交流才能彼此之间相互理解,在轻松悠闲的氛围下一同沟通交流才会更有效。

假如一个人仅仅是想要教育另一方,告诉另一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那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

在两人沟通交流之前,大家需要知道另一方的态度和办事准则,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才能更好地解决。

有时候,虽然说的大道理也是事实,但如果不被别人接受,就很难起到作用。假如你自始至终以俯瞰的角度去教育另一方,那对方就会很难接受你说的大道理,即使你说的是合理的大道理。

请远离生活中那些,三观“太正”的人,3大原因很现实 - 5

二、与他们共处会出现很大的压力

这些拥有正三观的人会忍不住用对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别人,一直想要去改变其他人,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与他们共处的过程中,大家会真正感受到来自她们的压力。微博上有很多大牌明星的忠实粉丝们,她们时时刻刻在互联网上保护着自己偶像的形象。

一旦有人对他的偶像有一点其他的看法,他们便会马上否认甚至痛骂对方,他们期待每个人都和他们一样,能够喜欢他们的偶像。

请远离生活中那些,三观“太正”的人,3大原因很现实 - 6

他们将自己的想法作为准则去考量别人,而且期待同化别人与自己一样。

人生有很多无可奈何的地方,在成长历程中大家必须去宽容对待这些不同的人,了解他人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看法,而不是一味地教育别人。

三、他们十分遵循“道德标准”,欠缺理性

心理学专家弗洛伊德觉得,真实意味着人最原始的欲望,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怎么快乐怎么来。

这些三观太正的人,欠缺理性,不能客观对待他人的想法和习惯,他们很难了解到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情感。

请远离生活中那些,三观“太正”的人,3大原因很现实 - 7

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自己也会经常遭受来自他们的抨击与怀疑,也会经常深陷消极悲观之中。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