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30日 15.5°C-17.7°C
澳元 : 人民币=4.73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后疫情更中心化,音乐剧迎来了真正的繁荣期吗?

2022-01-28 来源: 36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要点:

1、上海音乐剧市场繁荣,成为驱动音乐剧行业发展的“排头兵”。

2、在后疫情时代,音乐剧市场复苏能力强劲,票房普遍较好。

3、原版引进剧、国际IP的中文版和中文原创音乐剧三种类型中,大制作和原创成为市场亮点。

4、音乐剧市场规模扩大,一批批人才由影视和话剧行业加速回流到音乐剧舞台。

5、在政策的引领下,音乐剧产业正由各环节发展形成中心化聚合之势,音乐剧市场的蛋糕正在变大。

6、原创音乐剧的发展迅速,剧目繁多看似内卷,但依然面临音乐和内容不够好的现状。

7、小剧场演出的聚集效应+沉浸式演出打造新体验,新型演艺空间正展现出市场竞争力。

26日,阿云嘎受聘成为首个国有音乐剧北歌音乐剧团团长,成为带领中国音乐剧的发展的领军人物。

不久前,也就是2021年12月14日,阿云嘎在作为“演艺大世界——2022上海国际音乐剧节”形象推广大使。他在为中国音乐剧发声时表示,2021年是对中国音乐剧而言是很重要的一年,从经典大戏中文版到中文原创音乐剧,上海舞台不断涌现有号召力、有感染力的作品。

4天前,伴随着音乐剧《粉丝来信》中文版演出在上海落下帷幕,“上海文化广场2021年末演出季”也正式收官,在近两个月的演出季历程中,约6万名观众见证了41场剧院演出。

这样积极的市场反馈只是一个小小缩影。据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的统计,2021年度上海剧场及演出场所的演出24681场,其中剧场演出8894场,演艺新空间演出15787场,场次较2020年增加76%,票房收入增加125%。其中音乐剧演出场次达到911场,同比去年增长142%,观演人次达52.4万,同比增长129%,音乐剧票房1.06亿元。

放眼整个音乐剧市场,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线下演出停摆,全年音乐剧共演出997场,观众总数达61万人次,票房虽大大下降,但从平均场次上座值达610人每场来看与疫情前2018年的650人每场基本持平,可见音乐剧市场的回血效率也较为可观。

现在已经是疫情下的第三个寒冬,遭到剧烈冲击下的音乐剧产业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抗寒和应变能力,但音乐剧亮眼表现背后是整个产业多年潜心的孵化与发展。观察整个后疫情时代的音乐剧产业,我们可以发现,各环节发展推动产业形成聚合之势,是行业得以快速回血的保障。

那么,2021年中国音乐剧市场整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剧本+演员,原创要靠两条腿走路

剧本和演员是音乐剧产业前进的两条腿。

2018年音乐剧市场突飞猛进的增长之后,市场上剧目的数量快速增加并且头部效应明显。目前,已经形成国外引进原版音乐剧、国外音乐剧中文版和中文原创音乐剧这三大种类型。

2021年,我国引进剧和原创剧的数量都远超上一年,其中不乏《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文版、《摇滚浮士德》、《人鬼情未了》中文版等大IP的引进,也有《人间失格》、《赵氏孤儿》、《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等原创音乐剧的上映。

其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开头提到的《粉丝来信》热门场次售罄速度更是与2019年经典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持平,这也体现出中文音乐剧不输国际大IP的市场号召力。《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文版更是加盟了2021哔哩哔哩跨年晚会,在主演阿云嘎的明星效应的带领下,以2.5亿的观看量破圈,受到更多观众群体的追捧。

而一台好戏出品的环境式驻演音乐剧《阿波罗尼亚》(俗称“小酒馆”),以3人演绎12个角色总共27种卡司组合、开放式的氛围、零距离的互动,创造了每月开票即被秒光的神话,也带动了一系列沉浸式戏剧的发展。

另一方面,2021年,红色剧目演出备受瞩目。

后疫情更中心化,音乐剧迎来了真正的繁荣期吗? - 1

△ 音乐剧《追光者》剧照

音乐剧《在远方》、《新华报童》、《速记员》等主旋律作品,也受到业内人士和观众的一致好评。12月份,由山东东营雪莲大剧院创作的音乐剧《追光者》在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开幕之际上演。

总体来看,原版音乐剧、经典音乐剧中文版和中文原创音乐剧三足鼎立的特点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虽然引进的大IP经历过市场检验,在内容品质上也有一定保障,但大部分头部音乐剧IP的引进谈判时间较长,例如七幕人生拿下《狮子王》IP前后便用了7年。

为满足市场需求,更多的从业者投身于原创音乐剧的工作中。根据大麦网票务平台数据,2021年上演中文原创音乐剧15部,约为疫情前的三倍。

上海文化广场节目总监费元洪表示,对于原创音乐剧来说,市场是残酷的,但总要有人往前冲,在碰撞中提升自我,赢得观众。因此文化广场每年春天的“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都会为原创音乐剧搭台,扶植和推广作品,同时培养观众。

而2021年也是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的“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的第三年,该计划以不足200万元的投资“孵化”了77个剧本,最终入选的3部作品:上海合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出品的《生死签》、上海剧伙音乐文化有限公司与上海上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出品的《南唐后主》、以及北京蚂蚁脚印文化有限公司与上海旋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出品的《对不起,我忘了》,在2021年纷纷完成首轮演出。

在今年新一届的孵化计划中,环球音乐版权与爱奇艺星尘工作室也将入局,构建“自由投稿作品”“点唱机音乐剧”与“影视ip音乐剧”等新的孵化项目。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赵光曾指出,近年来虽然原创音乐剧作品越来越多,但整体的创作水平还不高。虽然音乐剧的创作要不拘一格,但没有器乐思维,没有用音乐来构建戏剧的能力,很难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因此,国内优质音乐剧创作者的培养仍是重中之重。

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性格、审美习惯、语言特点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都决定了音乐剧市场必须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费元洪曾表示,“中国的代际差异很大,时代的转型速度很快,所以我们观众群的圈层化也很不一样”。

在几天前结束的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青年歌唱家扎西顿珠也表示,随着国内音乐剧市场逐渐升温,民族音乐剧的发展前景广阔。比如云南就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打造一批受到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喜欢的民族音乐剧。

从演员方面来看,2018年《声入人心》之后,关于音乐剧演员明星化、偶像化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2019年,李宗盛的音乐剧《当爱已成往事》上海站开票18分钟票房就破百万,根据黄舒骏经典歌曲创作的《马不停蹄的忧伤》也同样是市场上的热门剧目,就连周杰伦也在近年开始布局音乐剧。

2020年,参与过《声入人心》的郑云龙以自身的知名度带动中文版音乐剧《变身怪医》获得空前关注,但在郑云龙没走红之前,同样由他主演的《变身怪医》的票房并不成功。

除了疫情后观众报复性消费看剧的心理外,费元洪认为,明星+音乐剧会制造更大的“出圈”可能性,“明星作为一个产业,一旦进入音乐剧,产业就提供了一个商业载体,不用很大牌的明星,就能形成垂直的链条。在音乐剧领域,历来演员是保戏的,戏也可以反过来推演员,两者不可分割。”

同样参加过《声入人心》的阿云嘎,其参与的新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文版采用了一人多角、多人一角的排演机制,在他的带动下李宸希、孙圣凯、周默涵,徐瑶、张会芳、陈玉婷、赵珈婧芸等青年演员都有了更多被观众看到的机会。

《阿波罗尼亚》在凭9.7分的高口碑成为大麦2020年度高分音乐剧必看榜第一后,其背后的团队也成为近两年发展最快的演出团队,还走出上海亚洲大厦登上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2021年11月,东方卫视官宣了将于2022年推出全产业链音乐剧竞演综艺《爱乐之都》,节目将集结32位优秀的音乐剧演员,用“唱、跳、演”的方式,争夺最终的“音乐剧之王”,这对音乐剧行业来说无疑是有一个向大众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内容的设计上,《爱乐之都》将引入国内外著名经典IP剧目,并邀请4位顶尖制作人参与其中。除了再现经典,团队更将致力于剧目原创孵化,让观众感受中国原创音乐剧的魅力,打造一张属于上海的音乐剧名片。

近年来,音乐剧整体行业的突飞猛进使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迅速提升,一批批人才由影视、话剧逆流向音乐剧舞台,报考音乐剧系的学生呈几何级增长。

以上海戏剧学院为例,音乐剧专业报考人数由2019年的641人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1037人。而刚刚开始的2022年艺考,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美声专业的录取率更是达到33:1和75:1。

政策扶持下,音乐剧产业呈现聚合之势

音乐剧的产业化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相辅相成的产业链,才能健康长久的持续发展。所以2019年以来,一些具有平台性质的机构、组织相继成立。

2019年10月16日,中国音乐剧协会创作专业委员会在北京舞蹈学院正式成立;同年11月23日,上海市崇明区政府与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共建中国音乐剧产业基地;随后,12月4日,SMG宣布国内首家音乐剧产业平台公司“演艺大世界·上海音乐剧艺术中心”正式成立。

2020年7月16日,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中国音乐剧产业基地成立了“音乐剧出品公司连线”,12家优质音乐剧出品公司成为首批入驻成员,实现资源共享和团结共赢。同年8月,基地主办了第一届“华语音乐剧大赏”。

2022年1月16日,亚洲大厦“星空间”和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上海文化广场、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海兰心大戏院、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上海中国大戏院、上海大世界、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等单位一起,首批获得“演艺大世界”铭牌。

这些机构和组织的成立,显现出整个产业的聚合之势。而上海作为中国消费力、人群密度位居前列的经济发达城市,成为了中国音乐剧产业的中心。

其中黄浦区的专业剧场在2021全年共上演639场音乐剧演出,占全市音乐剧演出份额的七成,区域特征显著。而上海“演艺大世界”是目前国内密度最高的剧场群之一,在核心区域的1.5平方公里内有22个专业剧场。

大约一个月之前,“演艺大世界——2022上海国际音乐剧节”宣布开幕,一直到2022年5月,“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音乐剧歌唱大赛”、“国际音乐剧发展论坛”等演出和活动,共同组成这场立足上海、辐射全国的“音乐剧嘉年华”。

位于黄浦区的亚洲大厦作为“演艺新空间”的最佳代表,也正在形成小剧场演出的聚集效应。在引入“星空间”沉浸式驻演后,大厦内已经开出了十余个空间,随着《阿波罗尼亚》、《桑塔露琪亚》等环境式音乐剧从这里孵化、走红,到一票难求,让亚洲大厦也成为了上海戏剧演出的新地标。

同时,环境音乐剧的驻演式表演形式,也让更多从业者告别过去演完一个剧目与下一个剧目之间无法估计的空窗期,过上了稳定的上班生活。

上海文化广场也在2021年末与战略合作伙伴崇邦集团、一台好戏、剧伙音乐、九维文化联合推出《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十九日》,以音乐剧主题集锦音乐会的形式,将四部音乐剧输出到演艺新空间今潮8弄,打造新的演艺空间。

后疫情更中心化,音乐剧迎来了真正的繁荣期吗? - 2

今潮8弄是保留了8条弄堂,60幢石库门的老地标,开放三个月来迅速成为上海的网红新地标。这个老建筑能留出6000平方米的空间用于沉浸式演出和舞台,与上海国际艺术中心主办的“艺享申城”合作,快速成为演艺新空间,这也证明上海音乐剧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当地政策的扶持脱不开关系。

2017年,上海九发布了《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上海要打造“亚洲演艺之都”,争取今后每年演出场次达到4万场。并且明确提到要优化演艺设施布局,鼓励商业综合体引进创新演艺项目,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新建、改建剧场和演艺空间。

2019年,上海市文旅局把发展100家演艺新空间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当年5月,随着《上海市演艺新空间运营标准(试行版)》的推出,演艺新空间正式诞生。

在上海的“十四五”规划中,再次提到扩大演艺大世界和演艺新空间的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建设国内外一流的“名作首演地”文化地标,加快引育形成驻演和独演品牌,打造亚洲演艺之都。

其实这样小型、灵活的开放演出模式在后疫情时期对于音乐剧市场的复苏和回血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正向作用。

在其它地区的“十四五”规划中,也有很多地方对文化品牌打造提出了目标,其中就包含演艺市场这个大门类。公开报道显示,温州大剧院、杭州运河大剧院都于2021年竣工,上海杨浦大剧院的改造也进入尾声,此外,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工程、武汉东西湖文化中心剧院、南昌保利大剧院、深圳歌剧院都已在建或立项。

北京、天津、南京、西安、青岛、廊坊等地政府也推出了文化惠民卡或购票惠民补贴,观众可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观看舞台剧演出,差价由政府补贴。山东、江苏等地也会推出文化惠民季,大力推广文化产品和演出。

在上海开心麻花经理汪海刚看来,演艺新空间首先就不像标准化场地那样台上台下泾渭分明,其次,演艺新空间里观众不再只是单纯的观看者,要用更独特的体验来征服观众。所以2021年,多家演出机构积极探索“演艺+”,不断探索融合发展的多样性。

比如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12月,国家话剧院与波司登合作举办“中国羽绒服全球领先”发布会,通过“戏剧秀场”概念,以舞台剧形式演绎品牌45年发展历程。

开心麻花旗下首家音乐戏剧酒吧Stage One也在北京开业,其上演剧目《芳心之醉》喊出了“边喝边玩,边演边爱”的口号,以“戏剧+酒吧”的形式,打破传统演出边界,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

总体来看,随着行业内各环节的发展,推动着音乐剧产业整体蛋糕的扩大,政策的扶持和导向、大众认知和消费习惯进一步形成等利好因素也将进一步发挥作用,助力音乐剧行业逐渐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

不久前,上海亮出了一份2022年“演出月历”。按照名家名团、首演首发和市场口碑标准,选择了394个重点项目形成全年“演出月历”,提前向公众发布档期。其中,演艺大世界区域内的演出约占70%,首演首发的原创剧目近40个。

虽然这也难免让人担忧剧目内卷造成票房差距过大,毕竟经常看剧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音乐剧的主要消费人群一直都有较强的针对性。但正如费元洪所说,“在面对难以意料的未来发展时,沉下心来做好应该做的事,拓宽赛道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就是我们抵御风浪与动荡的有效手段。”

那么,在中心化形成聚合力量之后,音乐剧在2022年将打出怎样的“重拳”?又有哪些音乐剧公司成为新一年的行业亮点?小鹿角智库团队会继续保持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作者:小鹿角智库,36氪经授权发布。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