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5日 11.8°C-15.6°C
澳元 : 人民币=4.8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人中诊法”在妇科疾病上的诊断参考价值如何?

2022-02-13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人中诊法”又称为“面王诊法”,最早见《灵枢·五色》,文中说:“面王以下者,膀胱处也。”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面王以下者,人中也。”将原文翻译成现代文,大意就是说:人中部位,是反映膀胱与子宫病变的地方。

“人中诊法”在妇科疾病上的诊断参考价值如何? - 1

人中部位可以反映子宫病变有无科学依据呢?从人体组织发生学的研究上发现,女性的子宫是由中肾旁管(苗勒管)演化而来的,也就是说,中肾旁管发育的正常与否直接决定了子宫的形态。人中的形成正巧与中肾旁管的形成在同一时期,即胚胎生长的第六、第七周间,如果在这个时期胚胎接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而影响到胚胎细胞的分裂、发育时,就有可能出现“形似之象”。

中医理论认为,冲、任、督三条经脉发源于胞中;人中是冲、任、督三经以及手、足阳明经和足厥阴经支脉上行交会之处,因此,子宫与人中在经脉气血方面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根据中医藏象学说,内在脏腑的生理或病理变化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的某一部位,成为观察与诊断疾病的依据。子宫与人中正是一对反映表里脏器变化的对应部位。这一理论就是现代医学提出的生物体每一局部都包含着整体信息的“生物全息律”。

正常人中的形态应该如何?根据《人体测量手册》所述,正常人中应是:整齐端直,以鼻下点(鼻中隔与上唇顶部定点)至唇上缘中点的连线为人中的长度,一般为12~19毫米;两沟缘的间距为宽窄度,为7~10毫米,下比上略宽,或在近上唇缘处稍变窄,而成梨形;两沟缘平直,与上唇连接处有明显棱角;沟道深度适中,平整,沟缘清晰。人中色泽明朗,微黄透红。

“人中诊法”在妇科疾病上的诊断参考价值如何? - 2

根据人中的不同形态,分为以下几种:

①人中长度小于12毫米,上唇较厚,沟缘浅显或隐约,属短促型。

②人中沟细狭,沟缘间距小于5毫米,属狭窄型。

③人中上部明显狭窄, 下部明显开阔,属八字型。

④人中上部特别宽,沟道变浅,下部狭窄,属倒梯型。

⑤人中或左或右偏斜,属偏斜型。

⑥人中漫平,上唇变薄,沟缘不明显,甚至消失,属浅平型。

“人中诊法”在妇科疾病上的诊断参考价值如何? - 3

⑦人中沟四陷呈圆型,上唇上翘,属圆凹型。

⑧人中沟中部有横纹,笑时横纹更明显,属横纹型。

⑨沟道内有线状或丘状增生隆起,其位置、大小、长短不固定,有的可呈线状凹陷,无充血,无痛痒感,属隆凸型。

不同形态的人中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①人中短浅的临床意义一般是子宫小(常为幼稚型子宫),子宫颈短,发育差;或子宫颈松弛,受孕后易漏胎,多有不育症;月经初潮迟,经量少。

②人中狭长的临床意义一般是子宫体狭小,子宫颈狭长,多见痛经。

“人中诊法”在妇科疾病上的诊断参考价值如何? - 4

③人中长度大于中指同身寸,常见于子宫脱垂。

④人中沟深者常见于子宫后位,浅者子宫前倾,宽阔者为子宫肌瘤。

⑤人中上宽下窄提示子宫前倾或前位,常有经行下腹胀痛。

⑥人中上窄下宽,提示子宫后位或后倾,常有经行腰痛,严重者影响受孕。

⑦人中偏向那一侧,子宫也往往偏向那一侧。

⑧人中有凹陷,提示骨盆异常或狭窄。

“人中诊法”在妇科疾病上的诊断参考价值如何? - 5

⑨人中有双沟者提示有双子宫,甚至双阴道,或双阴道横膈。

⑩人中沟道浅而平,沟缘不显,浅而窄者提示后天性子宫萎缩,质硬,活动较差,常表现为月经紊乱,经量逐渐减少而致闭经;浅而宽者提示子宫先天性发育不良,或生殖功能低下,或子宫萎缩(多见于老年人)。

有人对284例女性的人中形态与子宫形态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比较,发现子宫发育不良组中人中沟浅平型或短促型出现率较高;卵巢功能不健全组中人中沟浅平型出现率明显增高;畸形子宫组与子宫肌瘤组中人中沟形态异常(隆凸、褶纹、线状隆起)出现率较高。在某一种程度上证明子宫与人中在形态学方面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人中诊法”在妇科疾病上的诊断参考价值如何? - 6

有人研究还发现,人中隐现青色,多见于寒性痛经;人中隐现紫红,多见于瘀热痛经;人中淡白而干者,多见于血枯经闭;人中下段近唇际潮红,有灼热感者,多见于血热崩漏;人中上段近鼻际呈㿠白色,每觉似有清涕欲下者,多见于气虚崩漏。人中沟短于同身寸(患者中指中节长度为1同身寸)的孕妇,多为先天肾本不足,有流产或早产的倾向;如果人中原来正常,某一时期突然缩短,伴有腰骶酸痛,带下增多,提示难免流产,此现象常在发病前7~15日出现;如果胎儿发育停止,甚或胎死腹中,在母体尚无感觉时,往往人中已现枯黄而浅平,人中沟每呈倒置的梯形(上宽下窄);人中色红而经常生红疹者多示胎毒甚重。

人中诊法是一种古老的诊断方法,在中医妇产科领域具有某些参考价值,但它毕竟还缺乏更深一步的科学研究和论证,在临床诊治妇产科疾病时,杂谈一论,不可较真,还请注意取舍!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文中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