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4日 7.7°C-13.2°C
澳元 : 人民币=4.8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心理学:大部分社交关系的结束,都离不开这3句话

2022-03-24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类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人依附于社会群体而存在,我们不得不花费脑力精力去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但尽管我们为社交花费极多心思,有时依旧会陷入社交的混乱。

任何社会团体都会形成一些不清不楚,但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成年人于社会中求生存,一定要了解这些规则,否则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得罪别人,给别人留下糟糕的影响,进而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前程。

在社交中关系的建立比关系的结束要难得多,建立一段关系要认识、互相了解、攀谈、逐渐融入对方的生活,而结束、终结一段关系,只需要轻描淡写的3句话。

心理学:大部分社交关系的结束,都离不开这3句话 - 1

一、有机会

当一个人在社交关系中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双方的能够达成一致的机会渺茫,更直白点说这句话就意味着拒绝、谈话关系的结束。

中国人是一个讲究含蓄的民族,即便是拒绝也不愿意露骨,我们习惯于用这种隐晦的方式,暗示对方此事谈论的事情没有可能。

若一个人不懂得其中的隐含的意思,别人说有机会就真的以为有机会,那么最终一定会收获失望。

很多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人们虚伪,但其实任何社会现象的存在都有它形成的原因存在,一味批判并不能改变什么。

心理学:大部分社交关系的结束,都离不开这3句话 - 2

人无法改变时代,我们只能学着适应时代。那些在社会中适应良好的人都早早的意识到了要想更好的融入社会,个体就必须做一些思想和行为上的改变。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从根本上学会虚伪,而是说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现今自己的行为,适时的做出调整以便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

二、改天

社会关系的结束并不可怕,人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原本就处在流动的状态之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能否长久取决于双方彼此的价值。

如果两个成年人之间总是提到改天一起吃饭,但总是没有履行,那么大概率两人之间的价值不对等,因为不对等所以不想花时间对待。

心理学:大部分社交关系的结束,都离不开这3句话 - 3

成年人之间的友谊,势均力敌是基础,要么给别人创造价值,要么向别人展现你的潜在价值,否则这段关系就会失衡。

心理学上将之形容为“跷跷板定律”,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人踩跷跷板。长久维系,需要双方能力对等。

三、以后再说

社会交往的成功,需要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自己的责任。当一个人处在社会交往中,就该主动会承担一定程度维系社交的职责,当互动出现问题时要学会主动及时的修补。

心理学:大部分社交关系的结束,都离不开这3句话 - 4

如果你和一个你重视的人之间言谈中总是出现以后再说吧,那你就要警惕了,你们中的某一方一定处在劣势。

要么眼看这份关系终结,要么找到症结解决它。通常的症结都是个人实力价值的症结,如果你不想失去这个朋友这份关系,奋起直追提升自己或许亦能保住关系。

当然每个人对社交关系的的定义不同,有的人倾向于事在人为,有的人则倾向于顺其自然。只要能接受承担最终的结果,规则就没有对错。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过于疏离了不行,过于亲密了也不行,所以在社交中做到平衡很重要,我们需要经营良好的社会关系以便于自己能够在社会中生存,但也不要因此而过分的委屈自己。

心理学:大部分社交关系的结束,都离不开这3句话 - 5

综上所述,其实一切关系的结束,都离不开上面的这3句话。

如果为了维系社会关系而导致自己心灵满是创伤,实际上得不偿失,因为总有一天你会因为承受不住这份委屈而毁灭所有关系。

私以为最好的人际关系应当是具有建设性,即两个人拥有大致相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样两人相处起来就会很舒服,不会有太多冲突,且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比较良性的督促。

但如果两个人约个饭、约个展或其他社交活动,对方给予的答案总是“下次吧”、“有机会”,或许并不是谁的错,但这样的关系维系起来很累。

心理学:大部分社交关系的结束,都离不开这3句话 - 6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最好不要去挽回一段失败的关系,因为每个人选择的方向不同,总会有人因为价值观、方向不一致而掉队。

社会交往中没有可以一直留在另一个人身边,我们都是彼此的过客,遇见珍惜,分散祝福。人是很复杂的,社会关系更复杂,但愿每一个人都能经营好自己的社会关系。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