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的审美到底是什么样的 所谓以胖为美是真的吗
还不了解:唐代审美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代时期的审美究竟怎么样,真的是以“胖”为审美取向吗?
唐代人喜欢的是五花肉,肥而不腻,别拿一大块猪肥膘说唐代人喜欢这样的。
很长时间以来,对于唐代时期的审美都有个很大的误解,那就是所谓的“以肥为美”,但实际上从各种记载与实物来看,唐代人喜欢的是丰腴,而不是肥胖。
对于唐代“以胖为美”的论调,大多数来自于当时的画作与陶俑之类,在唐代时期的很多图画与其他艺术作品之中,女子的形状的确是以壮硕为主。
但实际上,也并非如此,比如著名的《步辇图》,是当时将作大监阎立本绘制,吐蕃禄东赞前来长安求亲,被唐太宗李世民召见。
画中,李世民身边的宫女清一色都是体态清瘦婀娜的模样,跟胖完全扯不上关系。
《步辇图》所反映的也是初唐时代的主流美学,当时仍旧是以清瘦为美,而到了盛唐时代经济繁荣,可那时候的女子也并没有说就以长得胖为美。
盛唐时期,不管是《唐宫仕女图》、《捣练图》还是《虢国夫人游春图》,这些化作都成为了后来人们将唐代女子以胖为美作为标杆的一个依据。
但是,仔细看这些画作就会发现,画中的女子压根儿就没有那么胖。
之所以让人看上去比较胖,主要是因为穿着与发型的关系,当时的贵族女子都有极其夸张的发髻,穿上齐胸襦裙,身体整体呈现出圆桶状态。
如果仔细看画中的女子,她们的身材还是十分婀娜多姿苗条优雅的,而且富贵人家的女子就算是身上有点肉也没什么,但也与肥胖扯不上什么关系。
不仅仅是当时的各种画作,敦煌莫高窟之中,也有很多同时代的壁画与雕塑。
比方说敦煌第321窟里面的飞天图,根本就说不上胖,而像是同时代的菩萨、迦叶之类的雕像之类,也就稍稍丰满健美而已。
中晚唐时期,像是《都督夫人礼佛图》等作品,仍旧是如此的风格。
实际上在中国宋代以前,绘画艺术主要以写意画为主,并不会完全写实,因此很多的人物从绘画上表现出来,往往都会显得比较夸张,以突显人物的地位、性格之类。
唐代时代大多数比较“丰满”的画中女子,基本都是贵族女眷,她们因为富贵的身份还有优渥的生活,所以要相对夸张一些,这只是一种艺术手法而已。
除了绘画艺术,再看看当时人们的诗歌,到底是以胖为美还是瘦为美。
著名诗人白居易有两个美人侍奉,这两人一个叫樊素,一个叫小蛮,当时的诗歌描述是“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两个都是清瘦的美人。
贯休在诗中写道“为人无贵贱,莫学鸡狗肥”,反应的是当时的人,觉得肥胖是很不好的。
而《次柳氏旧闻》中记载,李林甫掌权时期,玄宗的儿子李亨生活清苦,玄宗有一次看到了就让人选了五个美人送去,要求是“细长洁白”,玄宗压根儿就不喜欢胖的。
唐代诗歌当中,用来形容美人的词句,几乎都是形容清瘦或者丰艳的,当时的人们觉得皮肤白皙身材清瘦苗条的,这才是美女。
说起唐代的美人,肯定有人要说到杨贵妃,说杨贵妃是个胖美人,但是,任何唐代时期的典籍都没有说过杨贵妃是个胖子,说杨贵妃胖,都是宋代开始的事情。
不管是《开元天宝遗事》还是《后唐书》,抑或是《杨太真外传》等等,形容杨贵妃的句子普遍就是“素有肉体”、“微有肌也”、“丰艳”之类。
说白了,杨贵妃最多就是比较丰满,该有肉的地方有肉,十分匀称。
杨贵妃的“胖”其实就好像是今天男生们喜欢的那种微胖,但是如今的人们却误以为杨贵妃的胖是现在女孩子们以为的那种微胖,这就是差距。
那么,为何许多人觉得唐代人以胖为美呢?
第一,艺术表现方面的错觉,唐代时期的绘画、雕塑等等仍旧是以写意为主,其展现出的模样比起实际要夸张不少,以此展现人物的个性与地位等等,这其中基本都是贵族。
第二,杨贵妃的传说出现偏差,宋代时期杨贵妃因为祸水之名,形象逐渐污化,不少人都传来传去,将压根儿没见过的贵妃给说的越来越胖。
第三,盛唐时期生活条件非常好,这一时期的确出现过微微的“以胖为美”,人们都觉得长得肉肉的是富有的体现,但也就是微胖,并不算是以肥为美这种等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