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和年羹尧都被雍正除掉了 张廷玉为什么还能配享太庙
还不知道:雍正和张廷玉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皇帝杀掉了隆科多和年羹尧,为何让张廷玉配享太庙?
雍正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在他执政期间,“康乾盛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他性格中有残忍暴虐的一面,为了推行改革,用铁血手段维护自己的统治。
作为皇帝的宠臣,为何隆科多和年羹尧会被皇帝忌惮疏远,最后被杀害?
而同样备受雍正信赖的张廷玉,却可以在雍正朝平安无事,甚至雍正死前还留下遗诏让张廷玉配享太庙?
隆科多和年羹尧的功过
在雍正继位的时候,作为武将的隆科多和年羹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时,隆科多的职位为九门提督,主要负责把控京城的局势。而年羹尧时任川陕总督,则需要控制在西北地区的十四阿哥的势力,确保他不能及时入京。
正是因为他们的帮助,雍正才得以顺利继承皇位,而他们也成为了雍正最信任的大臣。为何功绩显赫的两人最终会被雍正疏远,最终结局凄凉呢?
首先,让我们先分析隆科多和年羹尧之间的共同点。隆科多和年羹尧都和雍正有亲属关系。
雍正是康熙朝皇后佟佳氏的养子,从小被佟佳皇后抚养长大。而隆科多是佟佳氏的弟弟,也就是雍正皇帝的舅舅。而年羹尧的妹妹是雍正的年贵妃。年贵妃是在雍正后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的妃子,也是雍正最宠爱的妃子。
隆科多和年羹尧都在雍正朝初期都居功至伟。雍正皇帝是在隆科多的拥立下当上的皇帝,在康熙皇帝驾崩的时候,由隆科多负责宣读康熙的口谕,宣布雍正成为清朝的新皇帝。
隆科多为了确保雍正帝能够顺利登上帝位,负责对京城进行戒严,保护用雍正的安全。
而年羹尧则是在雍正初期,顺利让十四阿哥交出了兵权,并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叛乱,保证了西北地区的安定,立下了赫赫战功。雍正都曾给与隆科多和年羹尧无上的恩宠。
雍正给与隆科多的恩宠盛极一时,甚至足以比肩亲王待遇,赐予过他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等贵重物品。
年羹尧曾被雍正封为最高等级的一等公。雍正曾经还主动和他一起商量朝堂中的各种决策,还在写给他的书信里说过他们两人就是千古君臣的典范,甚至雍正还曾夸他是“朕之恩人”。
其次,解析隆科多和年羹尧被雍正疏远的原因。他们都以权谋利,干涉朝廷官员的任命。
隆科多在吏部任职的时候,他大肆提拔自己的亲信,他任命的官员被称为“佟选”。年羹尧则向雍正推荐了很多的官员,以此为自己谋利,由他举荐的官员被称为“年选”。
他们两因为官员任命这件事还曾经爆发过矛盾,为了缓和他们剑拔弩张的关系,雍正曾经下旨把年羹尧的儿子过继给隆科多,加强彼此之间的关联。他们包庇雍正的政敌,惹得雍正不快。
在九子夺嫡中,隆科多的大多数族人都拥护八阿哥胤禩,这些人曾经和雍正是敌对关系。而隆科多则袒护自己的族人,对雍正的不满视而不见。
雍正把让年羹尧监视九阿哥胤禟,让他汇报九阿哥的一举一动,但年羹尧则无视雍正的想法,任由九阿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隐瞒不报。他们都居功自傲,言行失德。
隆科多曾经说过一句:“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这句话传到了雍正的耳朵里,指责皇帝忘了当初他的拥立之恩,是个白眼狼。这极大地惹恼了雍正皇帝。
年羹尧曾经让巡抚下跪迎接,问候王公贵臣时不下马。他还曾经评价过与雍正交好的十三阿哥胤祥家里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最后,隆科多和年羹尧各自的结局是怎样的呢?雍正五年,隆科多被雍正定了41条大罪,被幽禁在畅春园外,一年后精神失常后郁郁而终。雍正三年,年羹尧被捉拿进京,被定92条大罪后赐死。
隆科多和年羹尧从早期的风光无限到最后落得阶下囚身败名裂,和他们没有及时看清楚自身定位,越权越矩触犯天子逆鳞有关。而作为雍正最为宠爱的文臣张廷玉是怎么样处理和皇帝的关系呢?
张廷玉和雍正的关系
雍正在第一次和张廷玉见面的时候,就对他印象特别好,对他说:“我父亲把你栽培地这样优秀,就是为了让你辅佐我呀!”而张廷玉回忆这件事时,觉得雍正一开始对他就另眼相看,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
一是因为他的形象气质好,给雍正留下了一个好印象。二是因为他父亲张英曾经是雍正的老师,他们有天然的亲近感。三是他的当官的名声很好,让雍正觉得他有能力。
从雍正登基开始,张廷玉就得到了雍正的重用和提拔。
张廷玉的个人能力很强,记忆力超群。他经常在回家后,把当天处理的政务记录在一个册子上,方便自己记忆,以确保每次皇帝问起的时候,可以准确地汇报给他。
他还负责拟写的诏书,不仅效率高,文字干练,还能精准地传达雍正的意思,经常得到雍正的夸奖。
张廷玉为人勤奋,办事效率高。他策划和完善了军机处的职能,他最忙碌的时候,有时候一天之内有几十人等着他批复文书,甚至在坐轿子的时候还处理公务,哪怕不睡都要处理完。
此外,他为人可靠,是雍正最为信任的大臣之一。在十三阿哥胤祥去世后,雍正就经常和他商量处理朝廷的各类事宜,常常在上朝结束后单独找他商量重要机密。
而他在皇宫内的南书房处理事情,这里距离雍正皇帝居住的养心殿只有几十米距离,雍正可以随时召唤他。在雍正身体不舒服,没法正常处理公务的时候,就会指定张廷玉代替他处理朝堂上的一切事务。
作为雍正作为宠信的大臣,他自然收获了皇帝许多封赏。在这些封赏中,有一个最为特别赏赐就是一块牌匾,上面写着“调梅良弼”,夸赞他是辅政良臣,这是他觉得很有意义的赏赐。
雍正把他当做辅佐自己的左膀右臂。他曾经和别的大臣说:“这几天我的手臂很痛,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大臣们纷纷关心雍正的身体状况,连忙询问原因。
雍正叹了一口气说:“张廷玉现在生病了,这可不就是我的手臂痛了,生病了吗?”大臣们纷纷感叹他们君臣情谊深厚。在雍正去世前,他便在自己的遗诏中嘱咐让张廷玉配享太庙,这是清朝历史中,唯一一位进入太庙的汉人大臣。
同样收获了雍正无数恩宠的大臣,为何最后隆科多和年羹尧落得含恨而终,而张廷玉却能够逃过一劫,最后安度晚年呢?
张廷玉与隆科多和年羹尧的不同之处
首先,张廷玉是文臣,隆科多和年羹尧是武将。张廷玉手里没有兵权,也没有带兵的经验,雍正对他没有拥兵造反的忌惮。
而隆科多和年羹尧不同。隆科多曾经派兵拥立过雍正登基,还受皇帝的命令封锁过京城。而年羹尧作为西北的大将军,立下过显赫战功。
当他们被雍正疏远的时候,手里的兵权对于他们来说则成为了一个烫手山芋,加重皇帝对他们的猜忌。
其次,张廷玉不结党营私。除了雍正皇帝的授意外,他没有用个人的名义和朝廷中的大臣有过书信往来或者私下交往。他对于利用职位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是严词拒绝的。凡是贵重的礼物,他从来不收。
而隆科多和年羹尧则是因为结党营私被雍正杀害。
最后,张廷玉为人谨小慎微,懂得保持君臣间的距离。张廷玉对于雍正给他赏赐的金银财宝和特殊待遇,能推辞的他都会立刻向皇帝推辞。
他的儿子张若霭曾经在科举考试中被录取为探花,这件事本来应该是一件值得大加庆祝的事情。他们家从他父亲开始,祖孙三代都考上了进士,这更是喜上加喜的事情。
但他却显得忧心忡忡,于是便去找到了雍正皇帝,请求把自己儿子的排名降低。雍正却觉得他是小题大做,因为科举考试过程中,考卷是密封的。他儿子是凭借真才实学考上探花,不存在徇私舞弊的可能。
而张廷玉则认为这次的科考是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学子们,千里迢迢赶到京城考试,探花是代表着万千学子的梦想,应该让给别的寒门学子,去实现他们的梦想。
雍正帝起初并不同意,最后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最终还是把张若霭的名次降下去一位。同年参加科考的考生中,其中有两位考生身份很特殊,他们是鄂尔泰的儿子和侄子。而鄂尔泰则是张廷玉在朝堂中最势均力敌的对手。
他们两人考上了这次的进士,但是名次却排在末尾。而张廷玉主动要求降低儿子的排名,避免了儿子成为他人嫉妒的对象,避免暗中儿子树敌。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他为人低调谦逊,不爱好大喜功的品质。
而隆科多和年羹尧为人居功自傲,在朝堂上树敌众多。当雍正开始冷落他们的时候,弹奏他们的奏章源源不断地递到皇帝的面前,成为最后压倒他们的稻草。
然而,恐怕连雍正都没有想到的是,他最宠信的大臣张廷玉逃过了雍正朝的腥风血雨,却也没有躲过乾隆朝的猜忌,最后郁郁而终,差点失去进入太庙的资格。乾隆登基后,重用满族大臣,对汉臣出身的张廷玉疏远起来。
张廷玉作为两朝的重臣,他只能行事处处留心,更加谨慎不留下错处。但奈何当时他已经年迈,做事情变得力不从心。
他几次向乾隆提出要辞官回到老家安度晚年,但都被乾隆拒绝。乾隆的理由是他将来要在太庙享受香火,不能现在就离开京城,也不批他的辞呈。
随着乾隆对他的忌惮加重,便找了理由,革去了他的爵位,抄了他的家,还剥夺了他死后进入太庙的资格。在张廷玉死后,乾隆念在雍正的遗诏上的叮嘱,最后还是恢复了他进入太庙的资格。
张廷玉历经了三朝皇帝,在康熙朝崭露头角,在雍正朝达到权力顶峰,最后在乾隆朝官场失意,最后在惶恐不安中郁郁而终。
自古伴君如伴虎,哪怕是权势滔天的权臣,最后落得怎样的结局也只取决于皇帝的一念之间而已。
参考资料:
《论雍正帝与隆科多的关系嬗变》
《从张廷玉之沉浮看雍乾时期汉族士大夫在清廷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