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10.3°C-13.7°C
澳元 : 人民币=4.83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致富新路!只要编个假身份,就能当上48家学术期刊的编辑!

2017-03-31 来源: 果壳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Anna O. Szust压根不是一个真人。就算从字面上看,她也是个骗子——在波兰语里,oszust的意思就是“骗局”。然而,这个假人已经被48家期刊任命为编辑。

致富新路!只要编个假身份,就能当上48家学术期刊的编辑! - 1

这是一场非常书生气的卧底行动,研究者Piotr Sorokowski和同事们编造了Anna O. Szust这个假身份,然后向各家期刊发出了申请担任编辑的电邮。他们几乎立刻就开始收到回音。Sorokowski在《自然》上报告说,“有四家当场就任命了Anna O. Szust为总编辑。”

致富新路!只要编个假身份,就能当上48家学术期刊的编辑! - 2

学术期刊的编辑,是个什么职位?

在正经学术期刊中,编辑起着控制文章质量的重要作用。他们决定是否值得将某篇论文送给同行评议,假如值得应该送给哪个有资格评议的同行,最后,他们基于评议决定是否发表这篇论文。

高品质的期刊往往有着谨慎的编辑,这样才能保证最终发表的不是“坏科学”——那些愚蠢甚至危险的研究。

然而,还有一种期刊叫掠夺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s)——翻译成人话也就是野鸡期刊,他们不关心研究质量,只想着赚钱。

致富新路!只要编个假身份,就能当上48家学术期刊的编辑! - 3

在期刊之中,有一类是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期刊)的,意思是要读论文的人不需要向期刊付费。为了弥补成本,这种期刊往往会向作者收费

而掠夺性期刊也学会了这招。和正经OA期刊一样,他们邀请研究者付费在自家期刊上发表论文。但和正经OA期刊不一样的是,他们既没有谨慎编辑,也没有真正的同行评议。为此,他们会积极招募学者来建立一个看似正经的编委会。

很多学者都收到过野鸡期刊的招募信,但只把它当成奇怪而小众的垃圾邮件。但这背后还有更大的问题:总有一些年轻不谙世事的研究者,会上这些野鸡期刊的当,付费在上面发表论文,而最后这些论文对他们的研究事业毫无帮助。

但因为有利可图,这样的野鸡期刊数量简直是井喷。截至2014年,已经有将近五十万篇论文发表在这样的野鸡期刊上。

致富新路!只要编个假身份,就能当上48家学术期刊的编辑! - 4
图片来源:Shen, C., & Björk, B. (2015). ‘Predatory’ open acces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article volumes and market characteristics. BMC Medicine, 13(1). doi:10.1186/s12916-015-0469-2

另一个大问题是,普通公众也往往不知道正经刊物上的论文和野鸡刊物上的垃圾是不同的

——于是就有了这场卧底行动。

这场行动的要点,是揭露野鸡期刊如何运作。Anna O. Szust这个假身份并没有多完美,她的简历里列了学位和一些书的章节,她有社交媒体账号,但没有发表过任何学术论文,也没有同行评议经历,更没有担任过编辑。任何尽职一点的期刊绝不会接受她当编辑。

Sorokowski和他的同事还是为Anna O. Szust发出了360份简历,其中120份是传统期刊(在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上有影响因子的期刊),120份是开放获取期刊(被列入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目录的期刊),120份是Jeffrey Beall编写的掠夺性期刊黑名单上的期刊。

结果如下,图片来自nature↓↓↓

致富新路!只要编个假身份,就能当上48家学术期刊的编辑! - 5

显然,黑名单上的期刊反应最热烈,120家里有40家接受了Anna O. Szust当编辑。当然,许多期刊同意她当编辑是有附加条件的,她必须付他们钱,或者在他们期刊上发表文章(当然,这也要付钱)。还有些希望她能找来其他研究者在他们期刊上发论文,并允诺分给她利润提成。

……这根本就是打着科学名义的传销好不好??

令人不安的是,120份“正经”的开放获取期刊里也有8份接受了Anna O. Szust当编辑。要知道这8份可还没上掠夺性期刊黑名单呢。

幸好,120份传统期刊无一上钩

总之,有时候很容易判断一份期刊是不是野鸡期刊,有时候则没那么容易。现在有黑名单,也有白名单,它们能帮上些忙。但最终,还是得靠研究者自己去确定期刊的声誉。即使有发表论文的压力,也千万别上野鸡期刊的当呐!

致富新路!只要编个假身份,就能当上48家学术期刊的编辑! - 6


O'Grady, C. (2017). Scammy science: 40 journals appointed a fake person as editor. Ars Technica. https://arstechnica.com/science/2017/03/scammy-science-40-journals-appointed-a-fake-person-as-editor/

Sorokowski, P., Kulczycki, E., Sorokowska, A., & Pisanski, K. (2017). Predatory journals recruit fake editor. Nature, 543(7646), 481-483. doi:10.1038/543481a

一个AI

致富新路之二:【亲爱的Nature/Science/Cell你们好,虽然我既没有发表过论文也没有同行评议经历,但是我身兼48家期刊的评委/总编呢!你要不要考虑给我个职位?】



果壳网 

“我看的这是果壳吗?”

——当然是啦!

公众号下方的【传送门】里

有更多神奇的内容哦~~

致富新路!只要编个假身份,就能当上48家学术期刊的编辑! - 7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致富新路!只要编个假身份,就能当上48家学术期刊的编辑! - 8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