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6日 10.7°C-14.1°C
澳元 : 人民币=4.83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清朝的一项仁政,曾经造福百姓,却最终演变成新灾难

2017-04-06 来源: 我们爱历史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历史迷聚集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问答

视频

专栏

音频

辟谣


清朝的一项仁政,曾经造福百姓,却最终演变成新灾难 - 1

清朝的一项仁政,曾经造福百姓,却最终演变成新灾难 - 2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字数:2144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清朝的一项仁政,曾经造福百姓,却最终演变成新灾难 - 3


康熙五十一年,即1712年4月4日,清朝康熙皇帝的一道圣旨,见证了一桩深远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日后所生人丁,不征收钱粮,编审时,止将实数查明上报”。


这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这一年开始,大清王朝传统的人丁税,这个理论上每家有多少人交多少钱的税赋,从此只以该年两千四百六十二万一千三百二十四口的数额交,多生的人口从此不再负担人丁税。这是中国古代赋税史上重大变革的一幕,亦是被大书特书的清朝仁政:盛世滋生人丁,亦不加赋。通用的美誉,就是“永不加赋”。


清朝的一项仁政,曾经造福百姓,却最终演变成新灾难 - 4


如此“永不加赋”的业绩,从此获赞十分多。野史甚至武侠小说里,下圣旨的康熙皇帝外带这条命令,更是能给的荣誉全给了。但其真实的效果,真有这么好?


首先必须纠正的,就是这个政策的真实意思,并不是像好些野史里说的,大清朝从此什么赋税都不加了。设为定额的,仅仅是人丁税。为什么不加这税了?《皇朝痛典》里说的清楚,清朝发展到康熙年间,传统的人丁税,其实已经麻烦丛生。人口统计混乱到什么地步?以康熙皇帝自己圣旨里的悲愤感叹说:好些家庭五六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就一个人交人丁税。其他能瞒就瞒。康熙二十五年到康熙五十年,大清朝总共竟只增加了一百万人,想想可能吗?


既然如此混乱,康熙干脆拍了板:也别费劲查人头了,就以康熙五十年的人口数收,多了也不再多收。就国家当时财政状况说,也就这办法能靠谱。


但绝不夸张的,却是这简单政策背后的大意义。尤其必须说的是,确实曾造福了老百姓!


在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里,人丁税从来都是套在老百姓身上的铁链子,为了防止瞒报人口,历代封建王朝更是各种政策层层严查,谁家多一个人就要多一份钱。更可恶的是,每到封建王朝衰败期,人丁税就是落井下石的甩锅大法,权贵地主们想要逃税,轻松就拿人丁税当锅,甩手就扣在苦老百姓头上。好些最后要了王朝命的农民大起义,常见这么扣出来。说是用来捆老百姓,其实也常把各个王朝勒死。


清朝的一项仁政,曾经造福百姓,却最终演变成新灾难 - 5


而随着康熙皇帝这个命令发布,这条传统锁链,从此彻底解了锁。家庭的人口数不再和赋税挂钩,生儿育女自然就毫无压力。人口多财产少的家庭,特别是无地少地的农民们,当然也可以松一口气。也正是从这年起,账面数字二千多万的中国人口,从此滚雪球井喷,到了19世纪更飙升过四亿,就是这个税收政策助推。


而对于18世纪初叶的大清朝来说,康熙这条圣旨,更是个关键的垫脚石。十一年以后,即雍正元年(1723),清王朝的新皇帝雍正帝,正是在这“永不加赋”的基础上,强力推行“摊丁入亩”的改革,明朝“一条鞭法”时始终不能彻底合一的丁税地税,从此彻底摊入田亩。无地的“市民”“乡民”这类穷苦阶层,也彻底不再受人丁税的重压。


清朝的一项仁政,曾经造福百姓,却最终演变成新灾难 - 6


但更重大的意义是,既然都摊在了田亩里,那么田亩财产,就成了清王朝唯一税赋标准,有钱阶层不但无法靠人丁税来给穷人甩锅。雍正的大招“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仿佛一把大刀,把昔日士绅阶层的特权砸的粉碎。明末东南沿海富户们那种轻松逃税的套路,从此全成了无用功。只要有钱有地,就别想逃朝廷的税。清王朝的农业税征收,从此更加稳定高效。


这个大意义,直接尝到甜头的,当属后来的乾隆皇帝,卖力搞了十多年摊丁入亩的雍正皇帝,给乾隆皇帝登基时,留下了国库五千万两存银。简直是登基大礼包。如此“大礼包”,确切说是康熙晚年至雍正在位十三年,前仆后继终于完成。而康熙五十一年的“永不加赋”国策,就是扫清路障的第一步。


清朝的一项仁政,曾经造福百姓,却最终演变成新灾难 - 6


但也正是这个贡献大礼包的仁政,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变成了新灾难。


首先的毛病,就是出在这“永不加赋”上,人丁税可以不加,但不意味着额外的税不加。事实是从来不少加。有人丁税的时候,逃税的情况严重,自从“永不加赋”了,地方官员却瞧出了新路子:朝廷不加赋,我难道不能巧立名目加?大清朝松散的财政体制下,随着所有的钱都摊进了田亩,官员捞钱的“商机”,也就源源不断。


这件事上,大清朝的一大特色,就是“耗羡”之征,也就是在国家正常征税之外,增加各种附加收入。也被称为“火耗”。这事在康熙晚年时,就已经十分泛滥。照康熙自己说法:地方官加征火耗,只要加的不多,比如只加一成,那绝对就是好官。


清朝的一项仁政,曾经造福百姓,却最终演变成新灾难 - 8


这件弊政,在雍正皇帝推行“火耗归公”时,也一度得以遏制,但国家的正税名义上减,地方府衙巧立名目要加,这个趋势就难以遏制,到了乾隆年间起还有了新模式,比如“勒折”,就是国家别看减税,我在税银的换算上做手脚,减的税玩个数学游戏,一分不少收到官员腰包里。更可恶是“浮收”,就欺负苦农民不识字,诸如漕粮运输等损耗费用,全都给老百姓狮子大开口。


发展到了鸦片战争前,这种贪腐泛滥,更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收税时宰割老百姓的办法,更是五花八门,前朝各种贪占办法,比起那时基本小儿科。比如道光年间的江苏地区,白银对比铜钱的正常价码,是一两白银换一千二百铜钱,但偏等到农民交税时,因为农民家基本是铜钱,那就得交两千四百铜钱,才能顶一两白银。中间的差价?全叫当官的赚走!连嘉庆皇帝都曾悲愤:这些官员简直是“遂尔需勒索百姓”,也就是想用钱就宰百姓。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上面这点现象,稍微算算就知道,数字很实在。


清朝的一项仁政,曾经造福百姓,却最终演变成新灾难 - 9


这样一个腐败严重加剧的清王朝,可以想象,就算武器不落后,又怎能打赢鸦片战争?说到底,一个王朝就好比公司,健康且与时俱进的财政制度,才是杜绝腐败滋生的最大防火墙。堵住漏洞却造出新漏洞的清朝,当为历史鉴!


清朝的一项仁政,曾经造福百姓,却最终演变成新灾难 - 10 好物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我们爱历史》商城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