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5日 10.2°C-13.2°C
澳元 : 人民币=4.7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新社会的我们,要吃梅兰芳家的大热荤

2017-07-06 来源: 悦食中国 评论0条


以下冷热22道,系从梅兰芳生前的60道日常饮食中选出。

十味冷碟

蟹粉鱼翅盅

干煎明虾

青椒银芽炒鸡丝

白汁甲鱼

萝卜丝煎饼

金钱牛腓利

奶油三绿

京葱烧海参

干贝鸭子

清炒豆苗

火腿珍菌白菜炖汤

核桃露


梅府家厨王寿山,是梅兰芳从“梅党党魁”冯六爷(冯耿光,中国银行总裁)家里“抢”来的,并随梅先生于1932年由北京迁居上海。


新社会的我们,要吃梅兰芳家的大热荤 - 1

▲ 前排左二许姬传先生,前排左五梅兰芳先生,后排左三梅先生家厨王寿山先生


1951年7月,梅兰芳由沪返京就任新社会的“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王师傅则留在了上海,北京梅府之厨政交由琴师徐兰沅介绍的一位“女炊事员”执掌,(见许姬传《梅边琐谈》)。


7年后,应上海大厦首任经理任百尊之邀,王寿山出任18楼淮扬餐厅主厨,直至1961年去世。在此期间,梅兰芳每次到沪,都要到上海大厦重温王寿山的手艺。王寿山生前将梅府菜谱亲授弟子王致福和张坤祥,经过整理,于是就有了前面的这份菜单。


新社会的我们,要吃梅兰芳家的大热荤 - 2

▲ 左王寿山先生及弟子王致福,右上海大厦


这桌菜,2001年10月梅葆玖到上海大厦吃过,据他当时在餐桌上回忆,上世纪50年代初他们一家住在上海思南路,父亲一演完戏,王师傅就来梅家做菜,整个剧团一块儿吃夜宵,边吃边总结演出的情况。“我那时刚开始学戏,一边听他们聊一边跟着吃。”


见识再广的食客,就算流着口水盯牢这份菜单整整看上一宿,也未必能从所谓“菜系”或“风味上”看出个所以然来。“梅生于旧京,长在北平,但其先世,实为江苏泰县梅家堰人。故其饮食口味,偏重于南方者居多。梅自成名后,虽极力避免各方酬应,但推不开之大宴小酌,仍无日无之。”(唐鲁孙《燕京梨园知味录》)。


新社会的我们,要吃梅兰芳家的大热荤 - 3

▲ 梅兰芳收陶默厂为其开门女弟子而特设的拜师宴


“梅府菜”由清末而民国,时间跨度极大,加上梅老板一向五湖四海,交游广阔,10点后只要一散戏回家,带回家吃宵夜的必是浩浩荡荡的一群人,虽不是钟鸣鼎食、食客三千,但王寿山必定会摆上至少三桌──所谓“梅三桌”,包括亲眷桌、佣人桌及好友桌。


座中高朋们口味原本不一,后来又加上络绎不绝的洋人,用陈凯歌导演的话来说,“自然不能光吃韭菜盒子炸酱面,翅是少不了的,燕也要数盏”。福芝芳在电影里也撂下过这样的话:“要不怎么梅家整天开着流水席呢,穷的富的,当红的落魄的,认识的不认识的,谁不是坐下来就吃啊。”


新社会的我们,要吃梅兰芳家的大热荤 - 4

▲ 梅兰芳在无量大人胡同家中与外国友人合影


陈大导的感慨和福大奶奶的台词虽然不知真假,不过据上世纪50年代起在北京给梅兰芳当专职司机的满善举师傅回忆,因为梅院长刻意留饭,因此他每天中午都在梅家吃,一吃就是整整11年。


隔着这张薄薄的纸,似乎仍能听到夹杂着各地口音的各种高谈阔论。“干煎明虾”和“京葱烧海参”固然系出旧京,但“白汁甲鱼”和“萝卜丝煎饼”却无疑源自淮扬。论出身,冷菜里的那道麻酱鲍鱼却着实出人意料:虽然是鲜鲍片,但其原本鲜明的粤菜血统却被一层老北京的麻酱所覆盖,一时间竟搞不清究竟是淮扬混搭了京粤,前清混搭了民国,还是食客混搭了主人。


新社会的我们,要吃梅兰芳家的大热荤 - 5

▲ “干煎明虾”和“京葱烧海参”

新社会的我们,要吃梅兰芳家的大热荤 - 6

▲ “白汁甲鱼”和“萝卜丝煎饼”


至于整桌“梅菜”中的第九道也是最精彩的“大热荤”干贝鸭子,准确地说,应该算是一道“冷菜”:鸭煮熟,去骨,高汤加干贝煨制─到这里,老北京“谭家菜”里第八道“干贝酥鸭”之影似乎可窥,然而制成之后,却不是下油锅,而是连肉带皮、连汤带汁地一并被送进冰箱,上桌时,简直就是圆滚滚的一个啫喱“鸭肉蛋糕”─至此。


新社会的我们,要吃梅兰芳家的大热荤 - 7


虽然又隐约能嗅出淮扬菜里“冻鸭”的气息,但是这道菜并未见于任何食谱。它是广东顺德罗瘿公、广东番禺人冯耿光的提议?还是河北高阳人齐如山或江苏苏州人许姬传的贡献?抑或是王寿山与琴师王少卿通宵聊出来的?(梅葆玖:“当年父亲到外地巡演时总带着王师傅,而琴师王少卿恰巧也是个美食家,与王寿山同住一屋,可以聊上一宿。”)


混搭的背后,更多的还是家常。没有妩媚的扮相,没有妖娆的身段,更不见瑰丽的行头,一碗一盏,全部平淡到不着痕迹。十味冷碟中的“南乳肉”,大排里脊肉用南乳腌制后,薄切成名片大小,复以五六十摄氏度文火煎熟,冷食。


新社会的我们,要吃梅兰芳家的大热荤 - 8


这道胭脂色小菜名不见经传,也家常得紧,但滋味俱佳,一箸入口,满桌的人就不约而同地想要一碗泡饭。“青椒银芽炒鸡丝”,再平常不过,但在考师傅的菜里,除了蛋炒饭,就是炒豆芽了。娇气的豆芽自始至终要保持脆度,绝对不能出水,不但须以极速炒熟,而且整盘菜吃到最后还是不能出水。


新社会的我们,要吃梅兰芳家的大热荤 - 9


“梅菜”的另一特征是护喉。梅郎一生,饮食上都严格遵循着“三不三怕”的原则:不饮酒,怕呛倒嗓子;少食内脏及油腻食物,怕生痰;演出前后不吃冷饮,怕“热嗓子”受到冷刺激。此外,更忌辣、甜、酸。据梅生前自道,辣使嗓子发干,甜使嗓子发黏,酸则令声带发涩,所以一律不碰。


故一席“梅菜”吃下来,若忠于原著地不饮酒,今之食客应该会留下“不够喉”之憾。不过,作为压轴甜品的“核桃露”,不仅是梅兰芳护喉的秘密武器,而且还因略甜而格外出挑,原来是潜伏了养颜的红枣。


新社会的我们,要吃梅兰芳家的大热荤 - 10


以带根大白菜(或改为娃娃菜)为主料,用鸡汤加火腿、菌菇烂煮而成的“火腿珍菌白菜炖汤”,足足要炖上一小时以上;“白汁甲鱼”,甲鱼严选一斤左右者,蒸至烂熟,但形不可散,再以高汤煨白。滋肺润喉之物,总以汤汤水水为上,唱戏的腔,做菜的汤,谁敢说,唱戏不靠汤?


新社会的我们,要吃梅兰芳家的大热荤 - 11


You are what you eat. “梅派”就是“没派”,“梅菜”也是“没派”─这桌“梅菜”,不落派别,不着痕迹,除了温润,唯余平和。被梅兰芳生前在台上台下“做圆了”的一切,在餐桌上也来了一场“小团圆”。


诚如翁思再所言:“看梅派戏,你可以体验中庸之道,体验不温不火、中正平和、归绚烂于平淡的艺术,会提高文化修养,你的人生不会有火气,就会心平气和地走在中正平和的大道上,做人很正气。”高处取法,移步不换形的“梅菜”,吃进肚子里也是这个感觉。


新社会的我们,要吃梅兰芳家的大热荤 - 12


据当年在北京经常和梅兰芳一起下馆子的包天笑在《钏影楼回忆录》里吐槽说,梅兰芳是“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辣的不吃,酸的不吃,不但是北方的白酒不吃,连南方的黄酒也不吃。为什么呢?那就是怕破坏了他的嗓子。虽则兰芳自己也很为谨慎,但这几位先生(注:指一众梅党)好像有意无意的监护他似的,颇觉可笑。”


虽然“这不吃那不吃”,不过就食量而言,梅郎的胃纳却大得惊人,据说曾在“全聚德”创下一口气连吃7个烤鸭卷的纪录;美国回来之后,梅博士又好上了西餐,尤嗜牛排,一人能吃一份半。当然,这种情况多发于下戏之后,所谓“饱吹饿唱”。


新社会的我们,要吃梅兰芳家的大热荤 - 13

新社会的我们,要吃梅兰芳家的大热荤 - 14


上世纪50年代,梅兰芳以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的身份对学生说过,若演武戏,登台前只能吃个五分饱;文戏的话,可以吃到七分,但文戏如果“文”到是像《醉酒》那样需要大幅度向后下腰者,戏前的进食量是绝对不可以“不文”的。


新社会的我们,要吃梅兰芳家的大热荤 - 15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封面插画作者|古谷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美食与美酒(ID:foodandwine) 

新社会的我们,要吃梅兰芳家的大热荤 - 16


新社会的我们,要吃梅兰芳家的大热荤 - 17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前往悦食家微店购买。

关键词: 梅兰芳美食京剧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