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班公湖对峙 印军指挥混乱潜藏走火风险(组图)
到12月中旬,拉达克一线的气温不断转低,自5月以来的中印对峙也转入低潮。但对新德里的军界及防务人士来说,问题才刚刚开始。
回顾此前印军的行动,其指挥混乱的一面时时呈现。中印冲突没有因此不可收拾,实乃不幸中的万幸,这其中最突出的一节莫过于8月29日至30日间在班公湖南岸的对峙。
班公湖一线在2020年9月后仍存些许问题。
当时,面对印军在8月末、9月初的突然行动,很多分析人士深感费解:这场与中印两军边境谈判同时展开的“局势升级”过于突然。由于当地印军进攻意愿低迷。也意味着解放军8月29日后遭遇的对手另有其人,譬如直属于印方情报机构的“特别边境部队”(SFF)。
三个月后,来自印度《印刷报》(the Print)的报道让外界得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答案:此次行动竟是印军正规部队有意识展开的唯一“攻势”。
在12月14日,《印刷报》刊载了一篇题为《印军奇兵在班公湖岸智胜中国》的署名报道。报道不仅披露了印军在8月29日至30日间在班公湖南岸神炮山一带的行动是早有预谋的“攻势”,还指出此次行动系印军高层跨司令部调动集团军的尝试。
班公湖南岸地区在8月29日至9月上旬的紧张态势始终令人费解,印方媒体直到三个月后才不自觉地释出了关键细节:印军原来已调动正式部队,只是军令不通导致局势并未恶化。(谷歌地图截图)
据悉,印军首次调动了其“山地打击军”(MSC),即隶属于印陆军东方司令部,由国防参谋长拉瓦特(Bipin Rawat)一手组建的第17集团军。而驻扎在当地,由印陆军北方司令部节制的第14集团军则与此无关。
据印方披露的情报,第17集团军是在8月上旬接到“密令”后,即在24小时内展开调动。印方忌惮中国卫星侦察及地面观测设备侦查,17集团军前往拉达克时因此未携带任何重型装备,只有少数精锐随其军长前往一线。
印方又在一个月内于拉达克一线调集伞兵、SFF、装甲兵、炮兵等四万人,最终计划在8月29日至30日间一举突破。
从查漠到拉达克,新德里对其控制能力颇有信心
但印军分属于东方与北方司令部的不同单位,加之前往“进攻”的17集团军其行动也保密,导致驻屯列城至楚舒勒一线的14集团军似乎并不知晓上方密令。这场计划了一个月的突袭也变成了各说各话的闹剧。
到8月31日,仍与中方代表对话的14集团军即按兵不动,“仅进行防御性部署”。大举冲阵的17集团军则只有小股特种兵前往解放军监控点拔点,向媒体“报捷”后即撤回。印度各大媒体因此在8月31日大造舆论,强调“外科手术打击”。
在8月31日班公湖南岸事端爆发后,印度防长辛格(Rajnath Singh)、外长苏杰生(S. Jaishankar)、国安顾问多瓦尔(Ajit Doval)、陆军总司令纳拉万(M.M. Naravane)、拉瓦特等人即在9月1日连夜召开紧急军事、外交会议,进而在9月2日上午向印军发出“不惜一切代价坚守阵地”的指示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17集团军的行动可能也是印度上述高层中某一人授意下的一场秘密冒险。幸而,印军指挥系统的叠床架屋与混乱让一场可能因盲动而起的大战化为无形。随着北京已经给出警告:印度不仅应加强对一线部队的管理和控制,以免其越线挑衅或“采取任何可能引发局势升温的举动”,新德里也坚明约束,这场几乎引发战事的危机也由此消弭于无形。
这场风波的后续答案对中方也是一个警惕。中方深知班公湖一线的印军可能对短促突击早有想法。在印军于加勒万河谷踹营前,其一线军警早就有在班公湖北岸一线发动小规模暴力事件的前科。但中方终究未能没有摸清印度的一线实力和真实部署,亦未发现印军在一个月间的秘密部署。此次风波的答案,也让北京在面对边界问题时,不得不直面它需要较长历史时期来化解的艰难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