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9日 13.0°C-14.3°C
澳元 : 人民币=4.78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安倍遇刺案释放的信号和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图)

2022-07-11 来源: 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王英良:安倍遇刺是日本政坛近几年最大的政治事件。作为自民党重量级人物,其遇刺对中国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

安倍遇刺案释放的信号和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图) - 1

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市遭军方退役人员枪击身亡,时年67岁。他是日本任期最长的首相,也是二战后第一位因遇刺身亡的首相级人物。街头刺杀事件造成安倍个体政治生命与自然生命的终结,这是日本作为民主国家所发生的近乎“恐怖袭击”性质的案件,反映出了诸多的信号。

1. 安倍贵为前御任首相,标配有高级别安保,但实际中安保却出现了“天窗”。视频真实地显示,安倍在街道旁演讲时,安保力量并不充足,没有采用国家元首通行的“立体+包围”“固定+移动”式安保防御。对环境没有作人员身份严格的甄别,在其后方居然形成了安保“真空”,这使提前来现场并携带枪支的山上徹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连续开枪。尽管奈良市治安长期很好,但在人流众多的街道演讲出现明显的安保真空,这显然是安保队伍的失职。

2. 刺杀者是前军队成员,对安倍的执政路线存在不满。刺杀者有军队经历,有报道称其与宗教组织有关联。据日本媒体消息称,山上徹也还组织过一个专门反安倍的网络社团,社团成员一致认为安倍这种右翼分子践踏了日本的民主。这些因素显得这一刺杀并非像个人恩怨,而更加具有政治理念冲突的色彩。尽管有媒体称,其攻击对象不是安倍,但历史不容假设,像一战导火索裴迪南大公夫妇遇刺等太多的历史重大事件和国运的转折,都是由偶然因素引爆的。

3.暴力曾在日本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今暗杀又粉墨登场。日本政治中民主与暴力共存。此前有名的暗杀如:1932年5月15日,11名激进年轻海军军官枪杀时任首相犬养毅;2002年10月25日,时任日本最大在野党民主党众议员的石井纮基在自己家门口搭公务车准备上班前,突遭一名中年男子行刺,因伤重送医后死亡;2007年4月17日,长崎市市长伊藤一长在街头遭枪击身亡,当场被擒获的凶手叫城尾哲弥,是日本“山口组”成员。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政治学学者Zaryab Iqbal和Christopher Zorn通过对1952-1997年西方各国所有遇刺事件进行分析得出:“刺杀实际上会对国家内部政治稳定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刺杀大大增加了不同意见通过暴力表现的可能性。基于这些发现,刺杀显然是一种重要的暴力形式,值得对其原因和后果进行系统研究。”在和平时期,日本国会也上演过议员之间因政见相左而引发的群殴“武斗”。其实,在国际关系中,投毒、暗杀等秘密行动,往往可以起到迅速对敌对政治人物进行肉体消灭或推动政策路线变革的作用。如今,这一带有恐怖主义色彩的袭击登场,也反映了日本国内政治路线斗争的复杂和激烈性。伴随安倍消逝的是安倍的精神,安倍代表的执政路线也即将面临挑战。

4.国际社会对这一刺杀事件普遍表示谴责,对未来日本政策走向进行广泛讨论。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和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纷纷表达对刺杀的谴责。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称“这是毁灭性的消息”。日本自明治维新起,政治上学习西方,并成为东亚唯一的“西方国家”,但日本的“刺杀文化”却流毒深远。从事后一系列国家的反应看,安倍执政总体上获得了包括中国在内国家的欣赏,这反映了安倍在外交上的相对中庸。而他遇刺会造成某种权力真空和政策路线真空,这些真空会被哪些力量填充?现在不得而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吕耀东认为在此次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将“把自卫队明确写入和平宪法第九条”这一内容作为该党的主要理念加以宣传,以此争取在参议院选举中能够为保守势力、日本修宪势力赢得超过三分之二的议席。安倍这次到奈良进行竞选演讲,就是为了给自民党在国会参议院选举中造势。这样看,安倍以自民党前党魁的身份出席活动,进行政策的政治营销,一方面反映了安倍宣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显得自民党需要这种力量扩大军备,使日本成为“正常的国家”。无论如何,随后对安倍的纪念以及对安倍政治和精神遗产的梳理,都会是日本政治某一时期的主题。

安倍遇刺是日本政坛近几年最大的政治事件。作为自民党重量级人物,其遇刺对中国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

1. 遇刺事件会冲击自民党,可能带来自民党对华政策调整的变数。安倍在其任上对日中关系总体保持了“政冷经热”,其去世至少表明自民党的一个“中庸”的关键力量已成为历史。而安倍的去世会否对岸田文雄的对华政策产生冲击?这里存在一个新变数。

2. 日本政坛可能出现新一轮内讧。政府可能定性这一次袭击是恐怖袭击,相应地可能加强国内反恐,加强国内常规反恐力量布设,并加强国家元首的安保,或由此促成新的扩军契机。此后,日本政界争论的主题可能不可避免地涉及如何看待安倍的精神遗产、如何定性、如何评价。其中,如何评价安倍,是岸田文雄急需要面对的议题,按照岸田文雄现有的执政风格,他可能会高调评价安倍的执政政绩,因为肯定自民党前辈即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对安倍拥趸的拉拢和亲近。同时,由于安倍离世可能导致约束松弛,这也会触发日本对华路线是否需要反思修正的问题,并可能影响日本下一步的内政走向和外交亲疏。同时,拜登政府如何评价与安倍的过往关系以及展望未来的日美关系都是值得关注的动向。

3. 目前,日本依然奉行“安倍经济学”,“安倍经济学”的实质为量化宽松政策,试图以货币贬值提高日本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但为了摆脱日本经济的通货紧缩,“安倍经济学”设立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即修改《日本银行法》,推行积极的货币宽松政策。安倍是安倍经济学的标志性人物,也是主要推动者,安倍的去世为岸田文雄施展自身的治国方略提供了新空间,日本是否会走向更加亲美反华?如何对接加入印太经济框架?这些都存在变数。此外,日本经济会通过股市以及汇率传导到中国,由于股市跳水,日本经济可能出现新的一轮衰退,可能影响中日双边贸易以及汇率市场稳定。

4. 安倍遇刺激发了中国国内部分民众的反日民族主义,这种不理性的状态事实上落人口实,实际上会损害中国利益,影响中国外交。目前,中国国内的反日和反美主义等有走向狭隘、激进、偏执的动向。面对一个老者受到袭击,中国国内幸灾乐祸之人不少,这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反感,也体现了部分民众涉外心理的不成熟和幼稚。事实上,外交无小事,如何管控民间对中日动态的评价,这成为中国做好对日工作的新问题。

从宪法角度看,如果排除外部势力介入的因素,那刺杀事件大概率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审判。日本政治却面临一个新的分水岭,即如何看待安倍的思想和政治遗产。世界也将彻底迎来岸田文雄时代。总体看,安倍去世为“安倍经济学”和安倍遗留的外交内政遗产提供了新的继承、清算与反思的空间。国际社会要关注日本政府利用这一时机炒作扩军和加强国家自主性(军力以及政治诉求),紧密关注日本政治势力的力量变动和舆论走向。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