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29日 15.7°C-19.8°C
澳元 : 人民币=4.7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孤注一掷!日本央行“极限宽松”能把日本拖出“通缩陷阱”吗?辜朝明:难

2022-09-24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1条

“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提出者、野村著名经济学家辜朝明警告,日本央行无视输入型通胀、执行“极限货币宽松”的政策无法拯救日本。与30年前不同,日元的持续下挫不会提振出口,只会损害日本经济。日本央行应学习美联储,尽早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以减少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损害。

主流经济观点无法解决日本问题

野村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认为,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近期日元快速下跌的主因。该政策最初是在通货紧缩的环境下推出的,但目前的市场环境已完全不同。

黑田东彦坚持超宽松货币政策有经济学界的理论支持。目前经济学界主流观点认为,"通缩思维"泛滥是日本经济问题的根源。

这种观点认为,日本之所以陷入衰退,是因为人们预期会出现通货紧缩,因此推迟了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期望在未来能够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这些商品。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主张,只要用强有力的货币宽松政策推翻这种通货紧缩的预期,日本经济就会复苏。

但辜朝明认为,主流经济学观点忽略了同样可能导致经济衰退的“债务过剩”及“国内资本回报率过低”,这两大因素可能才是导致日本经济衰退的实际原因:

“债务过剩”主要是指企业或家庭因资产泡沫破裂而欠下巨债。为偿还债务,这部分企业和家庭选择储蓄还债同时放弃借款。

这导致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持续收缩,经济活动中的收入循环停止(即一人借款是另一人收入)。

除非有其他人借钱并花掉这些储蓄,通货紧缩将持续,且央行的宽松政策不会有效(即作者提出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国内资本回报率过低”则是指国内家庭一如既往地继续储蓄,但企业端由于国内资本回报率过低,放弃在国内借款投资,转而将精力投向海外新兴市场。

这造成国内储蓄过剩、收入循环停止,经济陷入紧缩的状态。

辜朝明认为,就日本而言,第一个问题——债务过剩——已经得到了解决;但第二个问题——国内资本回报率较低——仍然存在。减税和放松管制等结构性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

除非这些更基本的问题得到解决,否则无论多少货币宽松都无法消除私营部门储蓄过剩所带来的通货紧缩压力。

日元下跌相当于政府变相征税

辜朝明同时反驳了“汇率贬值可以提振日本出口”的论调,其认为与30年前的状况不同,日元的持续走低只会加速日本收入外流:

在30年前,日本存在许多进口壁垒,对进口的依赖性很低。更便宜的日元会通过促进出口而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但今天日本的进口壁垒要少得多,而且严重依赖全球供应链,弱势货币的优势已被大大削弱。

今天许多 "日本制造 "的产品实际上是使用进口零件或中间产品生产的。

而在日本严重依赖进口的领域,如食品和能源,日元的下跌会使商品价格飙升。这大大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从而严重影响了国内需求。

辜朝明警告,日元贬值所导致的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与日本政府国内直接增税没有什么区别,由此产生的税收 "收入"都流向海外,这将对日本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货币宽松无法解决输入型通胀

辜朝明提醒日本央行决策者,应注意区分不同性质通货膨胀所带来的不同影响,无视输入型通胀执行货币宽松只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通胀是由超过生产力的强劲国内经济驱动,那将可以刺激额外的商业投资,以提高生产能力。

但如果通胀仅仅是因为进口价格飙升,这种通胀将导致国内收入流向海外,使人们更加贫穷。

日本央行目前无视这些基本问题,试图通过引发货币的极端下跌来刺激通货膨胀。

他们可能会成功地拔除 "通缩思维 ",但其政策行动相当于对民众进行大规模加税,政策没有任何好处,而且经济伤害很大。

辜朝明强调,日本央行应当学习美联储,尽早货币政策正常化,以减少输入性通货膨胀的损害:

就在一年前,许多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官员还认为,应优先消除民众中的通货紧缩心态。

这些官员正是美联储在2020年8月实施的所谓货币政策 "新方法 "的支持者。

但面对目前的输入型通胀,这些官员已经扭转了立场(欧美央行已经联手加息)。

日本央行最近已经直接下场干预汇市,但目前的问题无法用这种有限的对策来解决。

央行需要放弃“只要允许输入性通货膨胀,经济就会恢复”的信念,尽快开始使货币政策正常化,以减少输入型通胀对国家经济的损害。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
kakei14
kakei14 2022-09-25 回复
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都被美国操控。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