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1日 11.8°C-14.7°C
澳元 : 人民币=4.83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以色列进军加沙,地面战开打,但结局可能是哈马斯“胜利”?(组图)

2023-10-30 来源: hk01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10月7日哈马斯(Hamas)发动闪击后,以色列展开了强力报复,先是祭出猛烈空袭,更多次宣称要进军加沙(Gaza Strip)。

以色列进军加沙,地面战开打,但结局可能是哈马斯“胜利”?(组图) - 1

例如10月11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便誓言,“会让哈马斯从地球上消失”;19日,以色列外长科恩(Eli Cohen)也称,“战后的加沙面积会缩减”,暗示以色列可能并吞部分加沙地带、或是建立缓冲区;20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Yoav Gallant)直接宣布,这次战争将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空袭和地面行动,目标是消灭人员、破坏基础设施,击败和摧毁哈马斯;第二阶段是消除零星抵抗;第三阶段是在加沙地带及周边地区建立“新的安全政权”。

但从上述发展也可以发现,以色列虽然持续威胁进军加沙,实际行动却是一拖再拖,原因除了考量城市战的成本,美国的不赞成显然也发挥了一定作用。10月15日,拜登(Joe Biden)便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专访中公开表示,“以色列占领加沙将是重大错误,哈马斯不代表每一个巴勒斯坦人”,接著还亲自飞往以色列,看似要展现对以色列的支持,其实更多是要劝停“加沙大战”。

以色列进军加沙,地面战开打,但结局可能是哈马斯“胜利”?(组图) - 2

美国总统拜登2023年10月18日访问以色列特拉维夫,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亲往接机。两人甫见面即拥抱。(Reuters)

当然,美国这么做并不是因为怜悯巴勒斯坦人,而是更担心自己会受困「支持屠杀」的舆论泥淖,甚至被以色列「绑上战车」,无奈重返好不容易撤离的中东战场、分散自己在印太的战略布局,所以才希望以色列「见好就收」。但内塔尼亚胡也有平息民愤的内政需求,如果真在地面行动毫无作为,恐会引发更大的政治危机。

两相权衡下,「加沙大战」以一种低调却惨烈的方式诡异开打:10月28日晚间,内塔尼亚胡宣布以军已于27日进入加沙地带,开始「战争的第二阶段」,但内塔尼亚胡并未正式宣布地面战的进行。接著外媒在29日报道称,以军已在加沙北部占据多个阵地;《耶路撒冷邮报》(The Jerusalem Post)也表示,有网络影片显示以军在加沙竖起国旗,是2005年以色列撤出加沙地带后首见。

如果上述报道及证据为真,那么可以推论加沙地面战其实已经开打,只是以色列显然是在持续推迟了全面入侵后,转为进行了更有限的地面入侵,至少目前还是如此。但之后伴随攻势推进,以色列终究逃不掉关键的灵魂拷问:地面战的高昂军事与政治成本,以及以军究竟要实现什么战略目标。

以色列进军加沙,地面战开打,但结局可能是哈马斯“胜利”?(组图) - 3

2023年10月29日,以巴冲突持续,加沙城不断冒出滚滚浓烟。(Reuters)

为什么加沙地面战不好打

首先是军事成本。

以色列最后一次对加沙发动地面进攻,是在2014年为期50天的「保护边缘行动」(Operation Protective Edge)。当时以色列动员了7.5万名预备役军人,对加沙进行空中、陆地和海上的联合行动,最后在双方各自宣称「胜利」下结束进攻,撤出了地面部队。哈马斯当然伤亡惨重,但以色列阵亡66名士兵换来的战果,也不过是推进了几公里,未能实现大面积占领。加沙显然不是软柿子,而是硬骨头。

而从时间视角来看,从2014年至今,哈马斯有近10年的时间生聚教训,强化城市战部署、囤积所需军备,眼下以军虽说动员了超过30万名预备役,但哈马斯也绝非毫无准备,火箭弹数量便是最好证据:2014年战斗期间,哈马斯在50天内发射了约6,000枚火箭弹;但这次「阿克萨洪水」行动中,哈马斯短短3天便发射了超过4,500枚火箭弹,库存数预计只会更惊人。

以色列进军加沙,地面战开打,但结局可能是哈马斯“胜利”?(组图) - 4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宣布新军事行动,以色列特拉维夫有建筑物起火(Reuters)

再来是错综复杂的地下隧道。自2007年以色列封锁加沙起,哈马斯便持续挖掘用于走私、袭击的地下隧道,多年来已形成了某种「地下生活圈」:隧道有混凝土强化结构,甚至还配电以备人员避难逗留。2014年的「保护边缘行动」中,哈马斯便借隧道储存武器、开会通讯、运送人质、发动进攻、进行撤退,甚至渗透以色列。

之后以方虽逐年摧毁了多条隧道,却也不过杯水车薪,因为隧道数量破百,可能已经实现了加沙地下的大面积覆盖。此前摩苏尔(Mosul)战役时,「伊斯兰国」也是耗时2年在当地挖掘大量地下隧道,并以1万余名战斗人员同伊拉克政府军、库尔德武装等共计10万大军鏖战了9个月以上,被认为是二战以来最艰难城市战,最后摩苏尔几乎全城毁于砲击与空袭。而哈马斯在加沙经营十余年,隧道网络的数量与复杂度,当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接著是城市战必然面临的反装甲武器与据点攻防。2014年「保护边缘行动」时,以色列国防军就苦于哈马斯的各种反坦克导弹、直发火箭推进式手榴弹,包括RPG-7与更强大的RPG-29等,哈马斯战士便是以此穿梭城市、游击作战。而前述便携式武器也已被历史证明,是城市战的重要利器,曾在2004年费卢杰(Fallujah)战役、2022年马里乌波尔(Mariupol)战役中,增加美俄两军的作战成本,令双方头痛不已。

以色列进军加沙,地面战开打,但结局可能是哈马斯“胜利”?(组图) - 5

图为以色列国防军网站的图片,以军称巴勒斯坦哈马斯宁愿斥巨资修建地下隧道,都不愿用钱改善加沙民生。(以色列国防军网站)

再来,弹药需求也是以色列必须考量的问题。一般来说,城市战争所需弹药会是其他战斗环境的4倍甚至更多,再加上以色列地面部队久未经历城市战,在不熟悉的战场行动,预计会需要更多弹药,包括精确制导弹药、车辆主动防护系统(APS)弹药、火箭、火砲、迫击砲等。

结合前面几点,哈马斯与以色列国防军虽是不对称的敌人,前者却显然有一些「特殊优势」。因此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也曾在2017年的报告中,就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战争提出几点反思。

第一,火力打击有其极限,即便以色列猛烈轰炸,仅靠空中力量也无法在城市战取胜,且2014年以色列不仅没能达成战术目标,也无法借此达成威慑哈马斯、巩固和平的战略目标;第二,强化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APS)有其价值,后者尤其可以保护车辆免受火箭推进式手榴弹和反坦克制导弹药的伤害;第三,地道战需要继续发展,「保护边缘行动」虽已结束,但哈马斯的隧道依旧存在、且持续发展,而以色列对此相当脆弱。

时间来到2023年,前述问题不知以色列究竟改善多少,但哈马斯的壮大已是显而易见,即便无法阻止以色列占领部分加沙,恐怕也会让以军吃尽苦头。

以色列进军加沙,地面战开打,但结局可能是哈马斯“胜利”?(组图) - 6

2023年10月27日,从以色列南部斯代罗特(Sderot)看到加沙发生爆炸。(Reuters)

政治与战略问题令人头痛

再来是政治成本。

如前所述,内塔尼亚胡为平息复仇民愤,有发动地面战的政治需求,但这一做法也必然衍生其他成本。

首先是以色列军民的伤亡。2014年的「保护边缘行动」中,以色列阵亡了66名士兵,这一数字当然远低于哈马斯,问题是以色列对人命损失的心理承受度,显然与哈马斯不同水平。而有鉴于哈马斯这次闪击规模庞大,以色列的目标也可能会比9年前更全面,不只要清理城市,更要摧毁哈马斯的军事能力,但这也意味以色列军人要付出比9年前更大的伤亡,相关成本可能阻却地面战的推进。

且哈马斯绝不会坐以待毙。在以军推进的过程中,哈马斯为牵制对方的地面行动,可能会采取以下袭击平民的手段:将人质推上前线当成人盾、持续以高密度火箭弹打击以色列后方、潜入以色列城市发动恐袭等。这些做法当然没办法让哈马斯取得战场的关键优势,却有机会凸显以色列政府的无能,尤其是在地面战时间拉长的情况下,民众的不满可能会持续汹涌,质问「究竟何时能够安心生活」。

以色列进军加沙,地面战开打,但结局可能是哈马斯“胜利”?(组图) - 7

2023年10月26日,以色列特拉维夫有人质家属参加集会,要求哈马斯枪释放家人。(Reuters)

再来是加沙平民的伤亡。过往的加沙冲突已经证明,不论以色列事前有无警告,基于哈马斯要求民众不要撤离、以色列也有意下狠手的两个基础,其报复根本无法避免所谓「附带伤害」,而只要平民伤亡持续增加,要求停火的国际压力将与日俱增。美国也正是预见了这一发展,所以持续要求以色列推迟地面战、甚至不要进行,想最大程度避免日后的难堪。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以色列究竟想在加沙实现什么战略目标。考量到加沙地面战的复杂度,以色列目标如果真如内塔尼亚胡所说,「要让哈马斯从地球上消失」,或是像防长加兰特宣布的,要在加沙地带及周边地区建立「新的安全政权」,过程必定旷日废时。

以2022年的马里乌波尔围城战为例,全副武装、久经沙场的俄军,面对244平方公里的马里乌波尔,也是花了超过80天才正式攻下。期间乌军与许多平民躲藏于地下隧道、亚速钢铁厂这座工业碉堡内,让俄军在城市战中吃足苦头,最后俄方虽然宣告占领,马里乌波尔却已全城95%被毁,重建成本相当惊人,且还付出了4,000多名俄军阵亡、3,000多名被俘的代价。

以色列进军加沙,地面战开打,但结局可能是哈马斯“胜利”?(组图) - 8

2022年5月21日,亚速钢铁厂内最后一批守军投降,马里乌波尔陷落。图为4月3日,马里乌波尔受损建筑。(Reuters)

而加沙共有365平方公里,且自2014年起便持续武装,即便哈马斯的战力不如乌军,但以色列要彻底剿灭这一「准国家实体」,恐怕也要付出超乎想像的时间与伤亡代价。因此对以色列来说,最可行的或许就是有限的地面进攻,如现在所做,并以竖起国旗的方式向民众展示:已占领加沙北部部分地点,地面战不是一无所获。

但这又会让以色列陷入战略迷走的困境。因为依照过往经验,哈马斯就算伤亡惨重,都会在双方停火后持续宣称自己「取得了战略胜利」,相关说词包括:「是哈马斯将以色列赶出加沙」、「是战士们在前线浴血作战,才让以色列被迫休战停火」、「没有哈马斯就没有现在的和平」等,即便整场冲突的导火线可能就是哈马斯的攻击,前述说法仍在加沙具有广大市场,受到民意的信服与支持。

换句话说,不论推进多深、空袭多强,只要以色列无法彻底击败哈马斯,哈马斯都能将血战当成光荣勋章,增加自己在巴勒斯坦人心中的威望,继续对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进行夺权。所以兰德公司也早在2017年报告就指出,2014年的「保护边缘行动」不仅战术失败,也没能达到威慑哈马斯、巩固和平的战略目标。

以色列进军加沙,地面战开打,但结局可能是哈马斯“胜利”?(组图) - 9

10月7日,加沙民众为阵亡哈马斯武装份子举行丧礼。(Reuters)

但即便以色列真的不惜成本歼灭哈马斯,在加沙建立「新政权」,要用谁取代哈马斯也是一大挑战。因为加沙地带其余武装团体的激进程度,与哈马斯相比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又早就丧失威信,所以以色列如果不是扶持没有威望的傀儡政权,就只能直接统治,但两者的结果必然都是永无止境的叛乱与袭击,让以色列被锁在安全困境中。简单来说,以色列要对加沙发动地面战,不仅所需的军事、政治成本巨大,「没有尽头的战略目标」也是一大问题。

如果这次以色列选择「见好就收」,占领加沙北部部分地带后,便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带回人质,那么不仅以色列会宣布达到「削弱哈马斯军事能力、使其无法再发动袭击」的战略胜利,哈马斯也必然会宣布「成功击退以色列、换到和平协议」的战略胜利。而只要双方「右翼vs激进」的政治结构、「不愿妥协vs暴力建国」的社会氛围未变,国际各方又只会空喊停火与「两国方案」、毫无实际作为,那么下一次大规模冲突的爆发,也将在停火那刻进入倒数。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