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6日 18.0°C-21.2°C
澳元 : 人民币=4.74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高度近视并发症致盲!手术可有效治疗

2017-09-15 来源: 湖南医聊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近视也会致盲?这绝非耸人听闻。

近视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高度近视(近视度数成人高于600度,儿童高于400度),而高度近视会引发诸多致盲性的眼病。

如果未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症有可能导致患者失明!

9月14日-17日在福州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全国眼科学学术大会上,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唐仕波教授发表了题为《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手术治疗》的学术演讲。

高度近视并发症致盲!手术可有效治疗 - 1

(唐仕波教授发表学术演讲)

唐仕波教授研究发现,对于因高度近视引起的部分致盲性并发症,九成以上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不同程度地恢复视力。

这意味着我国防盲治盲工作中的又一重要致盲因素将得到有效的遏制。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唐仕波教授发表了题为《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手术治疗》的学术演讲

减少高度近视致盲,提升防盲治盲整体水平

据了解,目前我国排在首位的致盲性眼病仍然是白内障,但白内障可以通过手术治愈,是一种可逆的致盲眼病。

而高度近视引发的诸多眼病中,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逆的,因为这些疾病而损失的视力将无法挽回。

唐仕波教授解释说:“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变长,将导致眼球结构变形、视网膜变薄、视网膜供血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进而会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包括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劈裂、黄斑裂孔、玻璃体病变、后巩膜葡萄肿和青光眼等。除白内障以外,其他都属于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

在高度近视引发的诸多致盲性并发症中,视网膜脱离、劈裂和黄斑裂孔常见且都有着极高的失明威胁。

唐仕波教授和研究团队通过长期、大量的研究与临床实践,发现目前先进的微创手术对治疗因高度近视引发的这几种疾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研究数据表明,超过90%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恢复了一定程度的视力。

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其威胁正在逐步减轻。

但随着我国近视人口的急剧增加,高度近视人数也随之水涨船高,已多达3000万。

而高度近视的致盲率高达1%-2%,加之其不可逆的特点,已成为制约我国防盲治盲水平的“短板”之一。

唐仕波教授的研究及经验表明,相当一部分高度近视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这将有效地减少我国因病致盲的发生,对我国防盲治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术后可能复发,远离高度近视方能“治本”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高度近视患者决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

唐仕波教授指出,高度近视引发的视网膜脱离、劈裂和黄斑裂孔在手术治疗后,仍然存在复发的可能性。

如果不定期随访并遵医嘱复查,一旦复发甚至病情加重,治疗的难度也将大幅增加。

同时,手术只能“治标”而无法“治本”,这也是令人遗憾的现实。

“对于这些患者而言,视网膜脱离、劈裂和黄斑裂孔都是‘标’,高度近视本身和与之相关的病理问题才是‘本’。目前的医学手段还无法做到让已经变长的眼轴缩短,也就无法解决‘本’的问题。”唐仕波教授说,“因此,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高度近视患者一要避免遭到外伤,不要做剧烈运动;二要定期做眼健康检查,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已经接受手术的患者一定要终身随访,并遵从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出现问题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精华,“上工治未病”的思想在高度近视致盲这一问题上体现得尤为重要。

由于我国近视人口已多达4.5亿,尤其青少年近视率更是逐年攀升。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近视的发生,以及在近视发生的初期进行有效的医学干预,使其不至于发展成为高度近视,是遏制高度近视致盲的关键。

研究发现,每天2小时、每周10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能帮助青少年近视率减少10%以上。

同时,科学、合理地用眼,减少使用电子产品,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减轻眼睛的负担,都是防止近视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而近视发生后,及时查明视力下降的原因,并对症采取科学的手段,在矫正视力的同时控制、减缓近视度数的加深,才能最大限度地远离高度近视。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爱尔眼科 屈慧莹

湖南医聊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获取更多健康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hnyiliao。

湖南医聊每日提供专业、靠谱、实用、及时的权威健康科普资讯,让我们一起收获健康,收获幸福。

点击“了解更多”,关注【湖南医聊】头条号!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