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30日 17.4°C-19.1°C
澳元 : 人民币=4.75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为什么普通人碎片化时间很难得到利用?

2018-04-04 来源: 秋叶大叔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麦子导读:

给你三分钟,从游戏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你做得到吗?

大块工作的确是需要大块的时间,但学会管理自己的碎片化时间,也是通向自律的一门重要功课。

文 | 秋叶大叔(ID:qiuyedashu) 授权发布

很多人觉得碎片化时间没办法用。

客观上这一点也是对的,很多的工作需要大块的时间。

比方说写书。那很多人好奇啊,大叔你每天那么忙啊,哪里还有时间写书。

那可不一定,因为很多人把写书理解为,一定要把自己关在家里关好多天才能写出来,其实也不是这样子的。

这么说吧,让各位现在写一篇作文。

这个作文的题目呢:你认为美国跟中国打贸易战,结果会怎样?

我相信很多朋友呢,关起来也没话说,因为很多朋友可能对此话题毫无兴趣,这方面的新闻都没看,写的时候没有素材和灵感。

我用刚刚那个案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

大块工作的确是需要大块的时间,但是很多人花了大块的时间也一样没有产出,因为他没有为这项工作做好准备,没有做好知识的储备。

Part

1

即使给了大块的时间写书,我也得提前 ——

花三分钟找灵感,

三分钟找话题,

三分钟找素材,

五分钟写个小提纲,

用二十分钟跟朋友交流一下想法。

如果我没有提前准备好思路和素材,给我大块时间也只能是变成零碎的工作去找灵感和素材,我的时间利用是不连贯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并不认为我能利用大块的时间高效率写作。只有在我做好了准备的情况下,你给我两个小时,我可以一动不动在电脑上去写。

没有任何要因为找资料跳出的情况,顶多就是我把提前准备好的资料从一个文档里面复制到我的书稿里面,这样工作效率就很高。

但是大家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工作模式是这样的吗?

为什么普通人碎片化时间很难得到利用? - 1

我觉得很多人是看起来给了一个大块的时间做某项工作,但真实情况是不断地在现有任务进程里跳进跳出。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他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到位。

理解这一点,就可以明白:

我们越是要做大块的工作,越是要把这些小的准备工作。

从大块的工作里面拆出来,提前准备,完成好,大块时间才能有效率。

比方说我现在如果要写一篇微信文章,我会暗示自己 ——

我可以今天早上想个主题;

中午休息的时候刷朋友圈找两个灵感素材;

到了晚上,我先跟朋友聊聊天儿,就这个话题说说自己的想法。说不定碰出灵感;

再等到晚上九点钟以后一鼓作气花一个小时把这个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写出来。

还可以找图片还可以排个版,这样子的话,我们的时间利用的效率就非常高。

但是我相信很多人不是这样的,他们是平时不攒,事到临头了就猛逼自己,但是又逼不出个内容来,因为没有素材没有积累,没有灵感,就会把自己活活憋死。

在这种很郁闷的状态里面,时间也流失掉了。

又没有产出,人没有产出就会对自己很失望,人就会很焦躁。

一焦躁,就更加沉不住气,结果这个工作的时间利用效率,就变得更加低下,非常不理想。

Part

2

碎片化时间管理需要利用哪三个前提技能?

1.结构化;

2.心流;

3.快速整理。

- 1 -

结构化

刚刚跟大家说到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可以用一些碎片时间来做素材的搜集和整理,为自己的写作创造灵感。如果把这个模式稍微扩大一下,我们就会给自己先定义写作的框架,比方说我要写一本书,我就先把大纲搞定。

把大纲理顺以后,在我的大脑里面就有了一个框架,有了这个框架。

我就可以每天顺着这个框架写一点,每天写一点一天填一张里面的一小截。那么可能过了两个月,这本书里面的主要章节,我就写完了。

当你有了一个完整的结构,你就比较容易把握住细节,你也知道哪些细节应该放进来。

为什么普通人碎片化时间很难得到利用? - 2

我们都知道信息本身是没有规律的,只有把它结构化以后才能变成知识,而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够变成技能,产生的实际中的效果。

我们天天在网上看各种各样的消息,各种各样的热点,表面上看起来我们跟别人一样也是拿到零碎的时间吸收了大量的东西。

如果你的大脑里面没有一个框架,信息太多,反而会导致你被这些消息牵引着你的时间和情绪,导致你的注意力不集中,反而不能够产生大的成果,结果人会变得焦虑。

我虽然每天很多时间也在东逛西逛刷屏,但是我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

遇到有用的信息就马上积累到我的写作知识树里面,一天有一点点进展我就知道是做了添砖加瓦的工作,我心里不慌。

比方说我在网上聊天,我要么让聊天话题围绕着我的社群运营的要求,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导向。

为什么普通人碎片化时间很难得到利用? - 3

不同的小聊天都围绕着一个大的目的导向,增加社群的情感联系或人和人的链接;我要么在聊天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写一些话题,这句话话题写完可能就变成我微信里面的文章。

而这些文章很可能是瞄着一定的内容框架去写作的,比方说他就是我书稿里面的一小段,所以看上去我一晚上随心所欲聊天,或是散漫的工作,背后都是有一条知识框架线索的,这个线索会让让我的闲聊变成产出。

那我觉得很多人做事情,是没有建立知识框架建立业务结构的,他的工作是被别人安排的,他的时间也是被别人安排的。

一个人没有主动管理自己的产出内容,自然就不能得到好的碎片化时间利用的效果。

- 2 -

心流

心流这个事情,很多人都看过一些书的描述。这是一种很好的状态。

如果我们进入心流状态,做事情的效率会比你被干扰、心情烦躁的时候高10倍以上。

我有这方面的体验,当我高度注意力集中做事情时,产出效果非常高,一个小时能写个五千字,都不觉得困难。

如果这样连续工作两个小时一天一万字的初稿就完成了,这个感觉是非常愉快的。

但是很多人是没办法进入到心流这个状态的。

或者说我发现很多人,也不是完全没有体验过高效专注做事的感觉。而是普通人从一件事情切换到另外一件事情,特别是这件事情又需要他全神贯注,他切换的时间太长。

我们看过很多女孩子读大学的时候,进了图书馆把书打开,看上去很努力地在看书,但是你会发现,过了半个小时,她依然在看第一面。这说明她虽然早早地占着位置,但她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到学习上面。

我进入工作状态时间很短。我基本上把书一打开,要看的话,我觉得五秒钟到十秒钟,我就进入到沉浸式学习状态了。

为什么普通人碎片化时间很难得到利用? - 4

这是我经过刻意练习后能达到的状态,我读大学的时候就是我说的那种女孩子那种类型,跑到图书馆,占了半个小时的座位了,表面上看起来我在上自习,其实什么都没做到,人的心思没定。

这就是我注意到很多人没有刻意的练习一个能力,快速进入心流工作状态的能力,而我现在可以做到一秒切换。

说过大家不知道的事,我经常在分享前一分钟还在忙别的事情,一看时间,啊,21:01了,群里说欢迎秋叶大叔。

大家以为我在线,等待分享,其实完全不是的。我就是临时拿起手机,马上我就开口讲,没有任何的调整状态,我就直接切入到这个分享状态。

我想用这个例子说明什么问题呢?

我能够很快的从拿起手机,以一秒钟就切换到分享状态;

当我进入分享心流状态以后,我可以很快的回忆起我就这个话题原来做的分享;

而且我会结合我原来分享的框架,在分享的过程中马上调整我分享的内容。

尽量让它讲出一点心意讲出一点新东西,然后这些新内容赶紧整理出来,写到微信公号或者那里存档。

讲到心流模式切换,我相信大家都意识到一个问题了 ——

有的人的确可以做到从一个状态快速切换到另一个状态,工作质量还很高;

但是绝大部分人根本做不到快速切换。

这就导致普通人就算有了碎片化时间也不能够充分的利用。

为什么普通人碎片化时间很难得到利用? - 5

给你三分钟的时间,结果这个人调整状态还需要五分钟呢。那三分钟的时间只能用来刷手机吗,被别人带着呵呵呵一下就好。

但如果你给我三分钟时间,我两秒钟就调整完状态,还有2分58秒。那我就用2分55秒来工作,再用三秒钟的时间切换到另外一个工作场景里面。

有了这个快速切换到不同工作场景的能力,才能做到利用碎片化时间,只不过这种能力也是需要刻意练习才能掌握的。

- 3 -

快速整理

其实很多事情不在于你做的多,而在于你做过一次以后,把它归纳总结、结构化,在你下次做事情的时候,能够以很好的状态、很高的效率去做。

就像我的学生做课题呀,做各种各样的东西啊,我都会跟他们讲做完以后要总结,要做成流程,写成标准化的方案。

要想一想这个事情前后的时间顺序、每个阶段应该有什么样的工作要做、由谁来负责、这个人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才能把这些事情都想清楚。

做一次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做事的套路和方法,那么下次再做事情的话,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套路和方法给大家参考。这样的话我就可以节约很多人的学习时间,基本上在我们内部做事都是这样的。

把自己做过的事情,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这个在企业管理里面不是什么新东西,难就难在很多人没有做到,不会努力的去做这一点。

很多人一直在做事情,但是从来不思考自己的这些时间利用效率有没有办法优化,而要优化它的一个最简单的前提,就是你必须把你做的事情都记下来。

只要把你做的事情都记下来你才能够观察拆分,把它变成标准化的动作和流程;

然后你就可以看哪些环节是不必要,就合并;

哪些环节是自己技能不够的,要提升;

哪些环节是可以外包的;哪些环节一定要自己做才能保证质量。

为什么普通人碎片化时间很难得到利用? - 6

只有把这些事情用流程化的思维管理你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而且做完就要快速整理,才能避免遗忘和信息缺失。

快速整理就是要趁着新鲜去整理,像昨天和今天的文章,就是我在550书店群里做的分享。我如果不能马上把它变成两篇文章,发到微信公众号,我自己也忘了。

我为一件事情找到了多元化的用途;

第二我时间忙,我可以外包;

第三那在别人帮我整理文字的时候,我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做别的事情,这叫统筹;

第四等我整理的东西扩散出去,让它的价值被更多的人看到,如果大家觉得能通过大叔这里学到的东西,这样又扩大了我的影响力。

最后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启发到你。

* 来源微信公众号“秋叶大叔”(ID:qiuyedashu)。

— END —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