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30日 16.1°C-18.1°C
澳元 : 人民币=4.73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东莞篮球故事:大年初一是村篮球决赛 他们说自己是最正派的城市

2019-09-16 来源: 腾讯NBA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视频】东莞,一座篮球的城市

在《东莞篮球之光》画册里,为篮球世界杯而来的国际篮联秘书长扎格里斯指着其中一张照片,问东莞赛区工作人员:这是什么时候的?

照片上,戴着草帽的群众里三层外三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坐在地上的、个子矮一点的、个子高一些的、踩着板凳的、站在自行车上的、架着梯子的。一块篮球场被团团包围。

其实还有第七层。在最外面的,是乡村的树木,以及爬在树上看球的人。

东莞赛区工作人员告诉扎格里斯秘书长,照片摄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东莞人对篮球的喜爱)历史比较悠久了。”工作人员说。

篮球在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热度,足以让这里的人为之骄傲。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俱乐部球星;不管是野球之王,还是体育记者;不管是当地企业家,还是中学校长和他的学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篮球的荣耀时刻。

东莞篮球故事:大年初一是村篮球决赛 他们说自己是最正派的城市 - 1

饭馆里,热情球迷给宏远队员偷偷结账

“上个赛季我们拿了冠军,是时隔六年再夺冠。从市委市政府到基层的每一位球迷,感觉(都像)是,整个东莞在夺冠。”著名球员、现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总经理朱芳雨说。

作为荣耀的代表人物,他常常能感受到这个城市对篮球的热情。

有时候出去吃饭,埋单时发现已经有人悄悄先给结了。到市区政府部门办手续,工作人员常给开绿灯,前面排队的群众也一路谦让。

“球迷们对我们的喜爱,不管是从球场上还是从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会体现出来。”朱芳雨说,“东莞球迷也很有性格。他们也会直接跟我们说,有时候看到谁谁谁架子大,我们也不理他的。”

球迷的态度,让朱芳雨们既明白自己是球星,也感受到了朋友和亲人般的喜爱和支持。

篮球在东莞,既是热烈的,也是日常的。

“每年大年初一都是村篮球赛决赛啊。大家都是打着篮球、拔着河过年。”

“小时候爷爷要我打乒乓球,我不太喜欢,身边的同学都打篮球,我就加入他们。”

“出门走几步就到了篮球场。”

只道是寻常,这大概是体育在城市生活中存在的最好状态。

“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放学以后,我的书包就是在篮球场里,不是在家里。”

书包的主人是东莞篮球协会名誉会长方伟民。他退休前是体育局副局长,主管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

方从小就喜爱篮球,每天都打到“天黑看不见才回家”。在体育局任上时,方力主开办了东莞市篮球联赛,从2003年一直延续至今,已经成为东莞篮球的一大品牌,被称为“草根CBA”。

东莞篮球故事:大年初一是村篮球决赛 他们说自己是最正派的城市 - 2

搞市联赛的底气,来自于篮球在这里深厚的群众基础。

“解放前,篮球一直都是东莞群众喜爱的项目,很普及。”方伟民说。

东莞地形河田交错,缺少大块平整地面,所以在广州异常火爆的足球,在这里不太具备条件。相对的,篮球对场地需求的友好,受到田间劳作人们的欢迎。

1984年,东莞常平镇农民夺得全国篮球“丰收杯”冠军,这被当地视作竞技荣誉的开端。

也难怪,“丰收杯”的参赛条件很严格,第一,选手是农民,第二,人均年收入必须达到800元。东莞的夺冠,是经济实力和运动水平的双重体现。

身处广深之间,东莞是珠江口岸、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是开放的窗口。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成长为制造业名城,吸引了港台商人前来投资开厂,也有众多外资企业。这些老板爱篮球,也出于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的考虑,篮球在工厂中也开展起来。

篮球氛围随着现代商业社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浓。

南城篁村人陈林,1987年创立宏远集团。林叔喜欢打篮球,公司离体育中心很近,有时会叫上其时还是科长的方伟民过去,帮着“搞运动会”。相邻的几个公司时常打比赛,有公司找来专业队的退役球员,别家也迅速跟进,竞争激烈,水平越来越高。

“林叔看到,就有了成立俱乐部的想法。”方伟民说。

1993年,广东宏远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职业篮球俱乐部。

如今宏远立交桥旁的酒店停车场,是当年公司的篮球场。起初是露天的,后来盖了顶。再后来,俱乐部成立,有了自己的体育馆,篮球场也就结束了历史使命。俱乐部的办公和生活区,依然还安静守在当年的水泥球场附近的小小门庭之中,但九冠王的声望早已流传全国。

我们如今看到的草根篮球与顶尖联赛双重繁荣的氛围,在东莞来说,是现代商业的加持,更是历史血脉的延续。

东莞篮球故事:大年初一是村篮球决赛 他们说自己是最正派的城市 - 3

据《东莞时报》,20世纪30年代,常平迅雷队的袁兆鎏是群众心中的偶像,“每逢比赛,许多农民特意放下农活,来为袁兆鎏加油助威。”

四五十年代,东莞华青男队在刘文女的带领下,打遍珠三角,鲜少有对手。《东莞时报》评述,“华青男篮就是那个年代的广东宏远,刘文女就是那个年代的乔丹。”

报告文学作家赵瑜2009年走访东莞篮球界的时候,有个发现——老球星的影响力经年不减。

“这班老球星至今仍然受到了推崇和爱护,这种爱护既来自官方,也来自全社会。”

比如,林叔“就经常请刘文女等人吃饭豪饮,逢到一票难求的大型比赛活动,陈林还常常把林景贤、谢润深等人请到主席台上就座。”

赵瑜还听说,另外一位企业家常年包下了这些老球星的早茶,“茶楼上,80岁的刘文女习惯坐在哪里,哪里便成了他的专座。”

赵瑜评论说,“我想东莞篮球能够打到全国一流水平,与这班老球星的积极参与、出谋献策,也是分不开的。”

而历史上球迷的热情,跟如今帮球星结账的球迷有过之而无不及。

《东莞体育志》中写到一位叫李超的华青球迷,人送绰号“球场木虱”,说的就是他铁粉篮球,无孔不入。志载,一日,李超为了到广州看华青队比赛,早上六点从莞城跑步到新塘,未赶上公车,便继续跑,“一直跑到广州黄埔区鱼珠附近,才乘车进入市区,跑程近五十公里!”

从老一代的球员开始,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来者,都在这里谋到了很好的生活,安定下来,实现了自我价值,赢得了尊重,于是顺理成章地投入到下一代的篮球事业中。

东莞经验中的“篮球氛围”,实际上便是喜爱和成绩互相回报的良性循环。

东莞篮球故事:大年初一是村篮球决赛 他们说自己是最正派的城市 - 4

朱芳雨也曾打野球,一场1000块

朱芳雨还记得,刚来东莞的时候,曾被叫去村里“帮忙”——打野球。

这里的野球江湖是火热的。收入也……

“很丰厚。”朱芳雨说,“我记得很清楚,一场球给一千块钱。99年、2000年的时候,一场球一千块钱,很高的收入。我说,有比赛再叫我来。”

东莞的比赛太多了。按当地人话说,一年到头,篮球场无闲。

村、镇、市,各级行政单位有联赛,市联赛分甲乙丙三级,镇联赛至少也分甲乙组,都有升降级。相邻的企业之间、行业系统内部、外地驻莞商会、楼盘之间、学校之间、中老年、幼儿园都有比赛。社会上,人群有不同的划分维度,而圆圆的篮球则据此渗入到社会的各层肌理中。

“在东莞,企业、学校、政府单位,对篮球队员的招收是非常积极的,(球员)比较容易进入这个工作体系里面。”朱芳雨说。

一路从青年队走到职业体系金字塔的塔尖,老朱看过队友逐层被淘汰。有些人选择出走其他球队继续寻找机会,或者转做青少年队的教练。更多留在东莞的,通常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并继续为工作单位打球,篮球人生从另外的场景里实现。

“就篮球运动来说,在东莞,甚至在广东,就算你进不了职业队,只要你具备了一定水平,你的出路是非常容易的。”

朱芳雨还会不时跟以前的队友聚会。

“可能就是他们的生活不像我们作为明星、职业运动员、国家队球员这么光鲜亮丽,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幸福。”

市联赛就是大批草根球员的大舞台。

有“东莞球王”之称的张冠豪,南城人,是野球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因为没有从小进入专业体系,长远培养,以1米85的身高打前锋,无法在高水平职业比赛中出头,便退一步,在草根CBA中风光无限,收获市井里的极高人气,以及丰厚的经济回报。

“打篮球,你水平高的话,在东莞这边,确实是过得挺好。”

在南城体育中心工作的张冠豪,如今是以半球员半教练的身份,参与着从市联赛到社区联赛的各级篮球活动,起着传帮带的作用。

东莞篮球故事:大年初一是村篮球决赛 他们说自己是最正派的城市 - 5

办镇篮球联赛,一个晚上赞助210多万

市联赛始于2003年。起初,创办人也没具体规划它的未来。当时连凑齐33个(现为32个)镇街满额参赛都是费了一番功夫。

“我们跟领导(镇委书记、镇长)说,你当一把手,当然搞经济是第一要务,但群众体育把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不让他们经常打麻将,晚上喝酒这些东西,应该也是个民心工程。”方伟民说。

各级联赛的稳定开展,各级预算也都会将篮球发展列入其中。32个镇街,三级联赛,每支队伍都有着捍卫荣誉的心愿。

经济发展水平高些的镇街,推行落户和工作安排等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篮球人才,比如大朗镇,是市联赛的七冠王,其球员在世界青年三对三篮球比赛中也有亮眼的表现。

同时,大朗镇在全市率先成立镇街一级篮协,具体推行篮球工作,探索篮球市场化进程。

大朗篮协的运转资金,一部分来自会长和董事们的捐资,这些平日里低调的民营企业家们,会在换届后的聚餐时,声明自己的捐资金额。

“(2014年当选会长的)德叔(陈贵德)给了80万,其他有的给两万三万五万。当时那个晚上一共赞助了210多万。”方伟民说,大朗政府也会给篮协以支持。

“大朗是很成功的一个镇,从年头到年尾,比赛没停的。”

目前,大朗正在推动篮球跟当地的主要产业相结合。在篮协办公室一角摆设的各色篮球工艺品上,“中国毛织第一村”的字样非常醒目。大朗也会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一起,举办全国纺织行业的篮球赛。

相比之下,没那么财大气粗的寮步镇,则有着“跟经济水平相匹配”的篮球规划。寮步镇体育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镇政府每年在体育方面的预算中大部分都用在篮球上。

寮步镇地理上夹在南城和大朗中间,后两者都背靠CBA俱乐部优势,宏远和新世纪(后搬至深圳)。两强挤压下,寮步镇的篮球发展更接地气,每年市联赛必上演“保甲”之战——甲组10支队,最后两名降级,“六七八名都是我们能接受的。”

“我们要的是全民运动,这种氛围一直保持下去,小孩子能有那种热情,延续下去。”体育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发展自己的基层,不做拿来主义。”前《东莞日报》记者刘伟昌说。

几年前,刘伟昌从市区的报社辞职后,回到家乡寮步镇,成为村里篮球队教练,之后成为镇篮球队教练,并联合镇体育中心发起成立寮步镇篮球裁判联盟,整合比赛资源,培训裁判队伍,同步国际执法规则更新,如今发展到裁判成员五六十人,2018年执法寮步和外镇的比赛近千场。

从市到镇,从镇到村,篮球工作层层传导,好像毛细血管通往整个东莞的角角落落。

东莞篮球故事:大年初一是村篮球决赛 他们说自己是最正派的城市 - 6

东莞篮球经验的重要一条:抓“主要矛盾”

延续10多年后,东莞市联赛已经形成了有品牌效应的地方正式赛事。如今,冠名赞助商的经济回报,会由篮协补贴给各支镇街球队。

市联赛能够有很好的延续性和持续火爆的上座率,最关键一点在于,主办者衡量比赛组织工作的标准只有一个:群众觉得好不好看。这样的标准之下,赛制并非一成不变,组织者会根据当年的比赛效果调整来年的计划。

比如,总决赛曾采取两局总得分制,当实践证明这种赛制下第二场比赛会很难看后,方伟民决定采用算大分,1:1平后直接加时5分钟决胜负。

也曾有相关领导提出异议,“这样不公平,还是三局两胜好。”

但三局两胜的弊端是,第二局比赛前,组委会要不要准备全套的颁奖仪式?包括邀请颁奖领导、聘请礼仪小姐、购买庆祝用品、调度大量摄影师、邀请媒体记者以及准备宣传物料等等。

做业务的人不唯上,他们会先计算成本和可行性。于是出现了5分钟加时赛判输赢、今天肯定能颁奖的确定局面。

“加时赛最激烈,大家也最爱看。”

东莞市的公务员联赛也很有特色,富有现实意义。

方伟民退休后,到篮协义务工作,发挥余热。他提出,办公务员系统的联赛,从2012年开始实施。

这个联赛赛制很特殊,以镇街为单位,每队可报名21人:普通公务员12人,党委班子7人,书记、镇长及女公务员各1人。后3人属于“特殊运动员”,每种得分都比正常高1分。全场4节比赛,如果有党委班子成员从头打到尾,加10分;如果没有,扣10分。

“有时候普通公务员打完赢了8分,但那天党委开会没来人,就扣了10分,结果还输了2分。搞得他们领导很重视。”方伟民说,特殊赛制调动了基层领导的积极性,“这么一搞,差不多50%的镇长或者书记都参加了。”

公务员联赛的现实意义很显著。

其一,坐办公室的公务员们多了运动机会,少了些应酬的时间,对身体好。

其二,促进交流共通。在比赛前后,客队来访人员可以安排对主队镇街的参观;普通公务员和领导干部一起打球,能加深了解。

其三,一把手到场馆打球,发现地板烂了,或者电子屏不亮,一问,报告刚打到主管领导那里。

在现场,一把手发话:“赶快搞好。”

于是,通过亲身参与,公务员系统的人们对体育有了更深刻地体会。

“搞这个比赛对推动地方体育很有帮助。”方伟民说。

“我们东莞,现在是全国最正派的城市”

2014年2月,央视曝光东莞市多个娱乐场所存在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此后,公安部门展开雷霆般的行动,东莞的色情行业得到了彻查。

“我们在外面一讲东莞,有人就‘哈哈哈’,意思是,我们涉黄了。”一位东莞的公务人员提起外界的异样目光,略显不平。

“以前我们广东省的领导来东莞,不敢(跟别人)说来东莞,而且来了(办完公务)就回去,一定不在东莞过夜。”另一位东莞的前政府工作人员也对这种“偏见”印象深刻。

如今,连沐足店里的门都拆掉了,“我们很规范,非常健康。……夜总会没人去的,只有量贩式的卡拉OK才有人去。”前述公务人员说,有中央级媒体报道为证,“东莞是目前全中国最正派的城市。”他深以为然。

的确,在成见之外,东莞的文体活动也一直是亮点频现。既有原版音乐剧《人鬼情未了》和《猫》的火爆,也有全国各地打着飞的前来观看亚洲最大IMAX屏幕《阿凡达》的热情观众;既举办了国际马拉松赛,又创办了户外时尚运动节。但让整座城市都沸腾、让外界最为认可的,还要属今年CBA和WCBA的双冠。

“实际上就是篮球扭转了(外界对)东莞的印象。”那位前政府工作人员说,现在大家在外面提到东莞,都会赞叹一句,“你们的篮球很棒。”

高水平的竞技成绩固然是炫目的光环,但让东莞篮球更意义深长的,则是篮球对城市精神的塑造。

作家赵瑜在走访东莞之后,著述《篮球的秘密》。他在与体育学者卢元镇的对谈中说道:

“在东莞随处可见这类场面,市府高官与平民在一起参赛,巨商老板与普通员工混战不休,本土人与外省来者同场竞技,专业球员与业余高手打成一片。场外助阵的人群中,说什么口音的人都有,老名将和青少年扎堆评球,不分层次。……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东莞现象。”

卢将此总结为:“大家的文化认同都一样,都认同这颗奇妙的篮球了。”

2007年,东莞提出了自己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至少在篮球的实践上,东莞的确做到了。

结语:

也许,这座城里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刻骨铭心的篮球时刻。

“东莞球王”张冠豪记得,2006年市联赛与中堂争冠,他一战成名。那是在队里的前职业球员退役之后,自己成长为球队领袖,终于“被东莞篮球界认可”的时刻。

基层篮球教练刘伟昌记得,2017年市联赛,曾经一度把强敌七冠王大朗男篮逼入加时,冠军教练林耀森指着本队的球员骂:你们打的是篮球吗?人家寮步打的才叫篮球。

东莞四中篮球队队长曾煜成记得,拿下省运会冠军的一仗非常胶着,直到最后才分出胜负,大家兴奋地围着半场转圈,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一名当地的官员记得,今年5月3日,广东宏远在新疆客场夺冠,自费追随而来的球迷在球队酒店门口狂欢,球星跟球迷合影,大家又唱又跳,把蛋糕涂得满脸都是,为爱而狂。

作为团队运动,篮球是一项饱含“共识”的游戏。可能因为这个特性,它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宠儿。

翻开大朗镇的宣传画册,开篇就在醒目的位置写道:“谢谢你,篮球。”

腾讯体育2019篮球世界杯专题

↓↓↓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