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1日 13.7°C-18.6°C
澳元 : 人民币=4.65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江苏出土一石碑,揭开郑和船队真面貌,学者:颠覆传统认知!

2019-12-21 来源: 百家杂评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关于海军实力的衡量,400多年前的俞大猷早已一针见血的指出,他在《正气堂集》中记载,“海上之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铳胜小铳,多船胜寡船,多铳胜寡铳而已”。

如果以舰船大小来衡量,那么明朝与西方的海军实力对比到底如何?江苏出土了一块石碑,揭开了明朝最经典的海军舰队——郑和舰队的真面貌,事实证明明朝海军船只比史书记载的还要大,领先西方200年!

江苏出土一石碑,揭开郑和船队真面貌,学者:颠覆传统认知! - 1

作为中国最传奇的一支舰队,郑和舰队到底有多大,却一直迷雾重重、且备受质疑,原因在于郑和舰队的原始档案不见踪迹。有人说是明朝刘大夏烧毁,有人说是乾隆毁之,两种说法各有证据,但考虑到刘大夏之后的嘉靖年间的《武备志》中有《郑和航海图》,作者曾经查阅过郑和下西洋的主要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因此乾隆毁掉郑和舰队史料的可能性更大。

明朝马欢的《瀛涯胜览》中记载,“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明史·郑和传》中记载大同小异:“和等造大船,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中容数百人”。

但由于原始资料的消失,所以以上说法备受质疑。通过对《瀛涯胜览》多种版本的比对,有学者指出宝船尺寸的记载很可能并非出自马欢本人之手,而是后人的附会。至于附会的来源,可能是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瀛涯胜览》的记载,又影响到后来的《明史》,所以下西洋船只实际没史书描述的这么大。

对于史书记载,不少西方学者极为不屑,认为以600年前明朝落后的技术水平,根本不可能造出如此巨大的舰船。更何况,中国人的史书记载未必真实,很可能是自我吹嘘罢了。

江苏出土一石碑,揭开郑和船队真面貌,学者:颠覆传统认知! - 2

那么,郑和船队的舰船到底有多大呢?

上世纪,在明代南京龙江船厂遗址上,两次出土了全长超过11米的巨型舵杆,似可与史书记载相符。但巨型舵杆的出土,并不能一定证明船只大小,因为这可能是还未建好的舰船舵杆,所以还是缺少真正的实锤。

2010年,在南京江宁的祖堂山地区,考古专家挖出一座明朝太监墓,证实郑和船队的船只真的很大,比史书记载的还要大。

根据出土的墓志铭介绍,这位太监叫洪保,云南大理人,13岁进宫成太监,与郑和是老乡。他29岁开始跟随朱棣,是推翻建文帝的功臣之一。洪保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即郑和下西洋时候的随员,属于亲历者,因此他的墓志铭史料价值极高。

江苏出土一石碑,揭开郑和船队真面貌,学者:颠覆传统认知! - 3

洪保墓志铭记载,“永乐纪元,授内承运库副使,蒙赐前名。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赍捧诏敕使西洋各番国、抚谕远人”。

这句话中透露了两条信息:一是朱棣上台第一年,洪保就任下西洋副使,二是当时乘坐的是5000料巨船“大福号”,不仅有船号的记录,还有船的载重量。

5000料的巨船换算成吨位的话,应该有多大呢?料在是古代一种容量单位,1料相当于1石。根据《明史》中“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的记载,学者研究认为郑和宝船长138米,宽56米,大约是2000料,相当于现在排水量1000吨。但根据洪保墓志铭记载,郑和宝船排水量为2500多吨的巨无霸,颠覆了我们传统认知,在600年前绝对是一个世界级的造船神话。

其实,根据元明时期的史料,5000料并非当时巨船的极限,比如“元任海道万户,家造三巨舶,大者胜万石,中者八千,小者六千”,所谓“家造三巨舶”,就是自家造的,属于民间造船,而1料相当于1石,万石就是万料,小的也有6000料,足见郑和宝船的5000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当然,万石的民间巨船,可能只能沿海使用,而郑和宝船需要能够深入远洋,搏击海洋上的大风大浪,需要更为坚固,所以才浓缩为5000料。

江苏出土一石碑,揭开郑和船队真面貌,学者:颠覆传统认知! - 4

关于郑和宝船的规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郑和宝船可能就有万料,排水量高达5000吨。

上文提到的洪保“充副使,统领军士”,那么其中的正使又是谁呢?墓志铭中没有提及,但通过清乾隆年间的《敕封天后志》等史料记载,“永乐元年,差太监郑和等往暹罗国(今天的泰国)”,说明当时正使是郑和。

这一观点认为,郑和与洪保乘坐的并非同一艘船只,主要是防止发生意外,比如遭遇海上风暴等,正使发生不测,另外副使接过指挥权。因此,既然洪保乘坐的船只是5000料,那么郑和乘坐的宝船可能更大,甚至高达万料也就不奇怪了。

值得一提的是,洪保这一记载,还揭开了一个谜团,即郑和下西洋至少有八次,因为永乐元年的下西洋,并没有被列入“七次下西洋”之中。另外,学者研究发现,1424年郑和还有一次去旧港(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一带),因此综合来看应该是“郑和九次下西洋”,而非七次。

洪保提到的是“大福号”,只是永乐元年的船只,那么等到史书记载的“郑和下西洋”时,以朱棣好大喜功的性格,会不会制造更大的船只呢?不管是否还有更大的船只,但洪保墓志记载的5000料“大福号”,就彻底打破了西方的质疑,以至不少西方学者连声感慨不可思议!

相比之下,甚至在17世纪的绝大多数时刻,最大的西方战列舰排水量只在1200吨左右,最大的商船在2000吨左右,与郑和舰队相比,足足落后了至少200年。其实,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国最大的战列舰排水量还只有1746吨。

不少西方学者的逻辑是,连海洋强国西方都做不到,海洋弱国中国自然更做不到了,所以大加质疑大放厥词,殊不知,郑和宝船根本不是只有2000料,而是庞大的5000料,甚至更为庞大。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