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7日 13.0°C-15.2°C
澳元 : 人民币=4.83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用这种方式来“行事”,小心招来肛门癌!这类群体更得做好2件事

2020-12-09 来源: 漫说健康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用这种方式来“行事”,小心招来肛门癌!这类群体更得做好2件事 - 1

大家认知里的癌症,大多数都是肝癌、肺癌、肠癌一类,“肛门癌”想必很多人没听说过。

而事实上,日常所说的“癌症”,主要起源于上皮组织的细胞变异,任何有细胞分布的区域,都可能会在种种致癌因素下发生癌变,肛门同样也不例外。

只不过是在我国,肛门癌的发病率极低,远不能和肠癌相对比,所以容易被大家忽视。

然而这种癌症,对于一些群体而言,却是不可忽视的风险!

用这种方式来“行事”,小心招来肛门癌!这类群体更得做好2件事 - 2

肛门癌,是同志群体不容忽视的风险

数据显示,美国正是肛门癌的重灾区,年死亡率增长就达到了3.1%。

在2001-2016年,美国肛门癌的患病者达到了68809万人,因肛门癌死亡的患者达到了12111万人。其中,60-69岁的死亡率更是翻了一倍之多。

而根据美国CDC数据显示---经常进行肛交的人群罹患肛癌概率是其他人群的17倍!而HIV阳性的男男性行为者,要比常人罹患肛门癌超过0倍。

用这种方式来“行事”,小心招来肛门癌!这类群体更得做好2件事 - 3

为何肛交,会引发肛门癌?

事实上,由于人体肛门息肉在长期异物的刺激下,从而转变为结直肠癌,以及感染HPV后扩散,导致肛管中引发疣体癌变。

而临床认为,造成肛门癌发病的主要诱因,就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也就是大家俗称的HPV!

可能我们对该病毒的认知,都停留在了宫颈癌方面。

但实际上,高危HPV不仅会增加女性宫颈癌风险,同时它也是口腔癌、肛门癌的高危致病原因。而在现实生活中,美国有超过70%的成年人,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种风险,这也是肛门癌发病率升高的原因!

用这种方式来“行事”,小心招来肛门癌!这类群体更得做好2件事 - 4

目前,在我国来说,肛门癌在所有的消化道肿瘤患者中,仅仅只占据了1%左右。虽然其发病率较低,但是大家也不能将其忽视,特别是:男同性恋人群!

因此,不少医学界认为:肛门癌或许会继艾滋病病毒后,成为同性恋或双性恋男子下一个危机。

临床数据显示,有超过80%的肛门癌患者、癌前病变患者,都与持续高危感染HPV有关,特别是16型的高危HPV,占据了全部患者的72%左右,18型HPV则占据了5%左右。

用这种方式来“行事”,小心招来肛门癌!这类群体更得做好2件事 - 5

10行为,其实并非真正问题源头

在这里需要声明,同性恋并不是疾病的根源,事实上若两位健康的同性恋伴侣,定期不高频率且方式温和,那么发生异常的可能性较小。

真正最大问题,是个人对自身缺乏有效的健康重视。

由于肛门癌症与痔疮很相似,所以往往很多人都选择忽视,但一旦癌细胞扩散至括约肌,患者只能切除病灶来缝合肛门,通过腹部造口从而排便,也就是所谓的--“挂粪袋”。

用这种方式来“行事”,小心招来肛门癌!这类群体更得做好2件事 - 6

而直肠息肉主要是指直肠粘膜中隆起性病变,它可能是良性肿瘤,也可能是炎症增生,这类息肉若在排便后可能会脱出肛门外,触碰就会出血。若息肉变硬,则可能已发生癌变。

再加上男同性恋群体中的10行为,若缺乏消毒环节,可能会引发HPV感染,疣体就会在直肠内不断增长,最终引发癌变体,引发结直肠癌。

用这种方式来“行事”,小心招来肛门癌!这类群体更得做好2件事 - 7

既然如此,面对肛门癌,该如何预防呢?

1、保持健康性爱

对男同人群而言,性的目的就从生育单纯的变成了增进感情、疏泄欲望。但是,性毕竟只是生活的附属品,只有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性爱,对人类而言才真的具有意义。

所以,性生活无关性别,但是却关乎了身体健康,为了自己和伴侣着想,大家应保持健康的性爱、避免性伴侣过多等问题出现。

2、注射疫苗

在我国上市的疫苗,有2价、4价、9价三种。不同类型的HPV疫苗,预防的HPV类型,注射人群、年龄段都不相同。

女性可根据自己的年龄段、需求进行选择,而男性可以选择9价疫苗注射,这既能够削弱自己感染HPV的风险,也能避免自己成为传染源。

用这种方式来“行事”,小心招来肛门癌!这类群体更得做好2件事 - 8

总之,HPV病毒的传播,主要就和性有关系,而肛门癌的出现,又和高危HPV感染有关。

无论是男性或女性,为了削弱自身患癌的风险,有条件的情况下注射疫苗、避免高危性行为出现还是很有必要的。

用这种方式来“行事”,小心招来肛门癌!这类群体更得做好2件事 - 9

关键词: 健康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