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1日 15.2°C-17.0°C
澳元 : 人民币=4.79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为什么“话”会伤人?

2021-07-02 来源: 壹心理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问答中心看到很多朋友因为Ta人说话“刻薄、自私”而受伤害

我自己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别人的一句话可以让我很生气,感觉到“被冒犯、被轻视,甚至很受伤”,内心戏十足,但其实那个令你抓狂的人,并不自知。

为什么“话”会伤人? - 1

一、

为什么“话”会伤人

1、Ta更关注“事”,你更关注“人”

我们经常会发现:

公司开会的时候,有的同事:“言辞犀利,对某件事有很强的自我立场,在试图说服他人的过程中,带有对他人的点评或攻击,甚至不惜产生冲突或争论”;也有同事是:“温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若捕捉到对方并没有那么认同的时候,就会避免争论,不再强加自己的观点”。

在公司受了领导批评,感觉委屈,回家和另一半“求安慰”时,另一半可能特别热心的“就事论事给你深度分析,并告诉你这件事的确是你没做对,下次改了就好了”;这时候你的内心可能更“委屈了”。

以上种种,都是因为个性特质差异所引发的,Ta更关注“事情和目标”,相比而言,你更关注“人的感受”,大家其实没有对错,只是难以在同频上对话。

通常情况下,“人际导向”的个性,偏感性,相较容易感受到言语所带来的“伤害和攻击”;

而“以事情和目标”为导向的人,对人的情绪洞察偏弱,同理心通常也不高,在他们看来,“说事就说事,怎么会和人的感受扯上关系呢”?并且他们很大可能也认为其他人都该是这样想的。

所以,往往上述案例中的“另一半也会感觉很委屈”,心想:“我这么热心的帮你分析,你还怪我木讷,真是不可理喻”。

2、语境泛化:给这句话下定义

同事会议上反驳你的观点,你感觉到同事的“不认同、攻击,甚至敌意”……

另一半“就事论事”,你怀疑Ta的“冷漠表现”是“不爱你了”……

和朋友聚会,听到朋友“点评”你选的地点有点偏,你担心是朋友“不满意”……

尤其是“情绪敏感度高,更关注自己和他人感受”的小伙伴们而言,更容易将一句对事情的评价或描述,联想出“意义和价值”,并泛化到“对人的看法”,最致命的是这种“泛化”容易将自己代入到“受害者的情绪泥沼中”,在对方还在思考这个事情的时候,你已处在“情绪的高潮中”。

3、缺少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过度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同

高情绪敏感的人,说话的时候照顾对方的感受,通常都比较“体贴、和善,不愿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在交流时,能敏感捕捉他人的情绪点,善于换位思考”;

但有时也容易过度“投射和期望”,认为每个人都该照顾别人的情绪,也希望得到他人同样的回馈,并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

根本上还是“缺少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别人的认同会让我们感觉到人际关系的安全感,反之,面对“反驳或挑战”时,往往会感到自我怀疑,甚至自卑。

这和幼年时期,缺少养育者的认可,被养育者的“否定式沟通、控制打击”等养育方式有关,导致我们将幼年时期的互动模式,投射到现在的环境和关系中。

为什么“话”会伤人? - 2

二、

需要怎么做才能抚慰自己呢?

1、认识和接纳个体的差异化

了解“人际导向”和“事情与目标导向”的人,理解他们在情绪敏感度、沟通表达风格、换位思考与共情能力等多维度的差异化表现,避免过度解读言辞之外的语气语调;

接纳自己和他人的差异化,认识到彼此的优劣势,在每一次遇到类似情景时,避免情绪上头,停下来思考几秒,坦率的接纳别人的“点评或反馈”。

2、避免给对方的言辞“贴标签”

避免给对方说的话贴上“自私、刻薄”的标签,这会自动把自己放入到受害者境地,并且把双方放入“攻击与被攻击的对立面”,若没有合适的时机解除“误会”,极有可能让关系陷入“冷战、疏离或僵局”之中;

且情绪敏感者还可能怀揣着“受伤的心”进入到下一次的循环中。

3、听“事实部分”,摒弃“弦外之音”

听对方表达中的“事实部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基于事实聚焦到“我如何改善”,避免泛滥在“我有多糟糕”的负面情绪中。

真正“伤人”的往往是我们捕捉到的言辞之外的“弦外之音”,比如同事的反驳和挑战,意味着“不认同、不喜欢”;另一半的“就事论事”,是和领导一个战线。

切记,适当的解读是“共情和同理心”,过度的解读是“自我摧毁”。

4、学会表达诉求,给他人“不带评价的反馈”

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是不是熟悉或者亲近的人,带给你的“伤害”更多?

因为熟悉,所以有所期待,更加在意。

下次再遇到类似的场景,大家可以尝试“不带评价的反馈”,告诉对方这样的说话方式,让你感觉很不舒服,甚至难受,很伤感情,希望他下次表达的时候可以不那么尖锐,说事的时候,避免夹带对人的评价。

我相信当亲人或熟悉的人听到你的反馈,也会有所反思,也会试着去了解你们之间的差异,并调整自我。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