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0日 12.7°C-16.8°C
澳元 : 人民币=4.84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工作状态越来越差,你可能是出现职业倦怠了

2020-05-06 来源: 丁香医生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一想到第二天「又要上班」,就浑身没劲;

工作越来越没有成就感,认为自己做的事情索然无味,没有意义;

和同事逐渐疏离,无心经营人际关系;

总是冒出「不想干了」的念头……

命中上述「症状」,可能是出现职业倦怠了。

此时如果能积极地进行调整,依旧可以回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一、什么是职业倦怠?

根据 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的定义,职业倦怠指的是:因长期暴露于工作相关的压力,又未能有效应对和处理所造成的一种综合征。

WHO 在进行解释时明确指出,职业倦怠本身只是一种工作相关的现象,并不是一种疾病或医学问题。

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 3 个方面:

感觉精疲力尽和疲惫不堪;精神上与工作/工作对象逐渐疏离,或对工作抱以消极、否定、麻木或愤世嫉俗的态度;工作效率、工作成就感等职业效能明显下降。

工作状态越来越差,你可能是出现职业倦怠了 - 1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情况不能界定为职业倦怠。

比如,只符合上述某一项、单纯业务能力欠佳、仅因工作缺乏创造性或自身懒惰等因素影响、精神心理疾病所致等等。

虽然职业倦怠不是疾病和医学问题,但若持续得不到有效解决和处理,也有可能导致躯体、心理及职业方面的一些不良后果,例如,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失眠、抑郁、旷工、辞职等。

因此,需要咱们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和可能的风险因素,并作出积极的应对。

二、为什么会出现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的产生,是个人自身与周围工作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

个体方面:

初入职场、对压力较为敏感或低自尊、职业的专业技术性较强(如教师、医务人员、法律/IT 从业人员等等)、认知和应对模式存在问题(比如外控型人格、负面认知模式等)、个人能力与工作需求不匹配等情况,都是诱发职业倦怠产生的因素。

工作环境方面:

工作量和工作质量超负荷、角色冲突和角色不清、工作相关的人际冲突、自主感/参与感缺失(比如领导方式过度专横)、上级的反馈不足、职业安全感缺乏(比如付出与预期收获失衡、对组织缺乏信任感)等,也可能会引起职业倦怠。

工作状态越来越差,你可能是出现职业倦怠了 - 2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职业倦怠,我们个人应该尽量了解自己岗位的需求、规则、流程等;在遇到问题时,避免只关注外部原因;面对困难挫折时,尝试用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积极参与工作相关的培训/小组活动,等等。

对于公司来说,一方面要适当调整管理模式,并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员工的培养和发展,完善激励机制。

三、出现了职业倦怠,我该怎么办?

如果已经出现了职业倦怠,我们该如何进行调节,从而重新有活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呢?

1. 进行锻炼

积极进行任何形式的身体锻炼,都有助于缓解职业倦怠的负面体验,而且相对来说成本最低。

如果工作单位有提供锻炼的地方,能适时「释放」,会更有帮助。

2. 获得支持

培训课程、员工支持小组、上级领导等的支持,对于缓解职业倦怠也十分有效。

一个良好的支持系统,一定程度上有赖于优秀的管理团队和完善的员工支援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AP)。

工作状态越来越差,你可能是出现职业倦怠了 - 3

3. 心理治疗

在所有治疗策略中,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治疗的疗效可能是最突出的。具体有压力应对技巧辅导、负面情绪管理等等,只不过普及度可能还不是很高。

总的说来,「积极锻炼 + 支持 + 心理治疗」的综合策略效果最好。最后一项不是必须的,但是如果职业倦怠发展到成为抑郁症,还是应该积极就诊、需要医生介入的。

为生活奔波操劳的我们,会不可避免地经历到一些关于工作的负面感受,这不仅是正常现象,也是完整的人生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生百味,缺一不可。

为了避免这些负面感受持续和恶化,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无论是组织机构还是独立个人,都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健康、高效、和谐的工作和生活作出努力和贡献。

作者:邓兰芳

工作状态越来越差,你可能是出现职业倦怠了 - 4

本文经由 四川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治医师 周晓波 审核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WHO. Burn-out an "occupational phenomeno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OL]. https://www.who.int/mental_health/evidence/burn~out/en/ 2019-5-28

[2] Salvagioni DAJ, Melanda FN, Mesas AE, et.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occupational consequences of job burnou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ospective studies [J]. PLoS ONE, 2017, 12 (10): e0185781.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85781

[3] Kaushal Bhatt, Rajesh Ramani. Job Burnout: A Literature Review [J]. PARIPEX-Indian Journal of Research, 2016, 5 (9):203-205

[4] Lilianna JB, Urszula KK, Ewa P, et. The role of therapy in reducing the risk of job burnout-a sy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 [J]. Archives of Psychiatry and Psychotherapy, 2016, 18 (4): 43–52

[5] Bedi SK,Jutta V,Gujral HK.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A VALUABLE ADDITION [J].ZENI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2018,8 (8):135-144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