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30日 20.4°C-24.1°C
澳元 : 人民币=4.78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世人只识曹孟德,不识人间曹阿瞒,这才是最立体的曹操

2021-09-17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曹操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哪怕对三国这一段历史没有任何了解,也或多或少会知道一些关于曹操的轶事。然而历史上对于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各种说法云云。但却无一例外的只看到了曹操的一面,之所以曹操迷人,很大的程度都是因为其人千面。我们总是搞不清楚什么样的才是曹操,就是这种似曾相识但又了解不深的感觉才一次又一次的引发我们的好奇。

世人只识曹孟德,不识人间曹阿瞒,这才是最立体的曹操 - 1

▲曹操画像

少年浪荡

《三国志》中对于曹操少年时的评价只有一句话:“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这原本就是魏国成立的立场上书写的历史,然而想要粉饰曹操年少时的所作所为都难以找到切入点,故而只能用一句“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打马虎眼。但是在《曹瞒传》中,似乎就难以掩盖曹操年少时的纨绔和乖张了,毕竟这是三国时期吴国人所著。

世人只识曹孟德,不识人间曹阿瞒,这才是最立体的曹操 - 2

▲张丰毅版本的曹操

不是一家人自然不会说客气话,所以这时候曹操又变成了“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度。”飞鹰走狗并不只是曹操的特权,在《后汉书·袁术传》中,也一样用这词“夸了夸”袁术,说其“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可见吴国人心里曹操的少年形象就和袁术差不多,不但是为害一方还是纨绔中的纨绔。

当然作为纨绔胆大包天是必要的特质,在孙盛所著的《异同杂语》中记录了一件事:“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曹操年少气盛,知道汉朝衰微好宦官乱党脱不开干系,既然朝廷解决不了不如直接杀之而后快,于是他决定刺杀十常侍张让。然而事情败露被张让发现,曹操则是挥舞兵器翻墙逃跑。这一番景象像极了流氓,但又十分贴切曹操的形象,而且足以看出曹操的心性和勇气。(这一事件被后来的罗贯中先生改编成了刺杀董卓。)

治世之能臣是误解

关于曹操年少有这么一句评价:“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是三国时名士许劭对曹操的评价。《辞海》中说许劭是一个“有名于世,喜评论人物”的一个人。在三国非常流行月旦评,这是一种前辈提携后辈的办法,一旦是被有名望之人评价,则被评人可以以此谋职。这就相当于现在的推荐信,有着大咖的背书,因此这也被视为个人档案之中考评之语。

世人只识曹孟德,不识人间曹阿瞒,这才是最立体的曹操 - 3

▲河南许昌曹操的雕像

然而曹操一个年少乖张之人,怎么会被评为奸雄呢?实际上我们忽略了一个细节。曹操主动找到许劭,而且“卑辞厚礼”。意思就是曹操好话说尽而且还携带礼物贿赂,请求许劭评价自己一番,可许劭就是不答应。至于为什么不答应,大家想必也清楚。但架不住曹操的软磨硬泡,许劭无奈说了一句:“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出自《后汉书·许劭列传》中的记载。)这时候大家发现了不一样,《三国志》中为了美化曹操,故意改成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其实这两句根本上意思就不一样,《后汉书》中是比较中肯的认知,曹操若在盛世太平之下,会成为奸贼,唯独乱世可成大器。而《三国志》中则是无脑夸赞,看似贬低,实际却是在褒扬曹操。

然而最令人意外的是曹操的态度,听到许劭的评语曹操并没为前半句辩解,反而是“大悦而去”。看来在曹操眼里哪怕是不能流芳百世,那也要遗臭万年,只要后来人知道他曹孟德此人就可,那么这种心性之后想不成为奸雄还真的才是奇怪之事。

流泪的不只是刘备,曹操也爱流

流泪被视为是刘备笼络人心的手段,其实曹操也惯用此套。《三国志》中记载了曹操的流泪片段: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这说的是毕谌此人,因为父母落入张邈之手,无奈离曹操而去。然而走前向曹操请辞,并“顿首无二心”。这和徐庶的拒不降曹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毕谌也一样答应不会有二心。曹操听后那是潸然泪下,着眼泪究竟真诚与否,那就见仁见智了。而且重点不是这一次的客套流泪,而是之后曹操的态度。

世人只识曹孟德,不识人间曹阿瞒,这才是最立体的曹操 - 4

▲曹操蜡像

在击破吕布之后,毕谌被活捉,这是不光彩的又一次落入了曹操之手。所有人都在担心毕谌的下场,可没有想到的是曹操却说道:“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意思是说毕谌懂得孝敬父母,必然也是忠君之人,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人才。而且毕谌还因此成为了鲁国国相,先不说毕谌怎么想,就那些为毕谌担心的人看了,想必都会感动的无以复加吧。

唯才是举的细节

三国这段历史之所以那么耀眼,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这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曹操深知这一道理,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时,曹操发布了推举令。很多人知道这么一回事,但却不明其深层次的含义。在战争年代人才是消耗品,而且极其珍贵。疾病、灾荒、战争、甚至朝堂争斗都有可能让以为人才变成鬼才,就比如郭嘉的去世,对曹操影响就非常大。

世人只识曹孟德,不识人间曹阿瞒,这才是最立体的曹操 - 5

▲战争频发造成人才稀缺

而在曹操的这条命令中有着一句:“‘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曹操直接了当的表达了他出众的观点,古人无一不是重德甚于重才,可谁也无法断定有德之人就一定有才;有才之人就一定有德。而且三国时代更是考究一个人的品德,这不仅是因为传统,也和君主思想有关。乱世当中每位诸侯都想藉由麾下人的品德来衬托自己,所以也导致很多有真材实料之人被摒弃。

世人只识曹孟德,不识人间曹阿瞒,这才是最立体的曹操 - 6

▲唯才是举为曹操带来了大量人才,例如郭嘉

那么曹操的唯才是举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也给他带来了大丰收。那些苦于无门效力又有干货的人才就像暗夜中找到了指路灯,不为曹公效力还能为谁效力?曹操自己都说,如果一定要用廉洁之士才行,齐桓公就难以称霸了。

盖棺定论

建安二十五年,未了平定天下之大任的曹操去世。英雄也始终难逃时间的摧残,而这也到了最后盖棺定论的时刻。曹操终其一生所受到的评价就如同其人一样,呈现极端化。《魏书》中说“太祖自统御海内,芟夷群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知人善察,难眩以伪”;“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总的来说就是夸赞曹操节俭,唯才是举而且文武精通。

世人只识曹孟德,不识人间曹阿瞒,这才是最立体的曹操 - 7

▲曹操雕塑

但在《曹瞒传》中有变成了“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桓邵得出首,拜谢于庭中,太祖谓曰:‘跪可解死邪!’遂杀之。”;“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在这里曹操又变成了轻佻,好杀狠辣之人。所以曹操一人就呈千面,似乎喜怒无常但又异于常人。

然而不管史料如何记载,曹操“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是不争的事实。曹操为人残暴,因为曾多次屠城;曹操唯才是举,因为“拔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曹操有才,因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同时曹操又是温情的,因为临终遗令和分香卖履。

世人只识曹孟德,不识人间曹阿瞒,这才是最立体的曹操 - 8

▲英雄曹操

其实毛主席对于曹操的评价是非常正面和中肯的,在1954年他曾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鲁迅也曾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可见曹操虽然可能不及超世之杰,但也足以被认为是枭雄一生。但是在众多评价之中,任克认为易中天先生的评价最为适合曹操的一生。一个能够把复杂性格统一于一身,这本身就是个了不起的事情。曹操身上所具备的正是大气,一种类似海洋的大气。话说海纳百川,而曹操正是将所有的矛盾置之于己一身,然而他又做到了统一,这或许才是最接地气的曹操了。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