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14.6°C-16.0°C
澳元 : 人民币=4.83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美国共获380多次诺奖,那苏联获得多少?差距过于悬殊

2021-09-29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诺贝尔奖是由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设立的,他的初心是希望能够用自己的遗产,来表彰那些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士。于是在他去世后,按照其遗嘱,诺贝尔奖设立了五个奖项,每年十月公布诺奖得主,1901年是首次颁奖,如今已有了120年的历史。

诺贝尔的初心,是否得到了完美实现呢?从历届获得诺奖的得主来看,似乎其中有点“不公平”,美国总共获得了380多次的诺奖,但苏联却只有十几个诺奖得主,连美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甚至还比不上欧洲小国如瑞士、瑞典等。

作为曾经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苏联大国,难道科研水平和高级人才培养水平这么跟不上国际步伐吗?其实不然,仔细查看苏联和俄国的教育水平,就不难发现,没能获得更多诺贝尔奖其实另有原因。

美国共获380多次诺奖,那苏联获得多少?差距过于悬殊 - 1

强大的教育基础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苏联的教育基础。苏联的崛起十分惊人,就连丘吉尔都连连赞叹,从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到能够拥有世界最顶尖的核武器,苏联的发展速度令人难以置信。这样飞速的发展,离不开苏联对教育的重视。

十月革命爆发前,俄国仍然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农业国,据统计,当时文盲占据总人口的80%。

但经过了七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苏联教育有了质的飞跃,文盲基本消除,教育经费占据国民收入6.3%,70%以上的居民获得了高等、中等教育,其中万人中大学生数量已经能够排名世界第四位。

美国共获380多次诺奖,那苏联获得多少?差距过于悬殊 - 2

不仅如此,苏联教育质量也十分过硬,据一份1985年数据显示,苏联在校大学生289万人,其中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占据70%以上,期末成绩及格者占83.2%,更有40%多的学生获得了优秀成绩。

这也是为什么苏联能够快速强大起来,并且与美国正面硬刚,甚至在1970年代还能够压倒美国。就是因为它过硬的教育,使得苏联人才辈出,科研水平也快速提升,在经济、军事、国防等方面的实力大增,使得美国在争霸中落入下风。

中国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为了培养人才,提升居民教育水平,近四十年做出了很多措施。

美国共获380多次诺奖,那苏联获得多少?差距过于悬殊 - 3

如今中国大学生占人口8.5%,其中受过本科教育的人口占比4.4%,而1970年代,苏联大学生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就已经达到了2%,即使苏联后来解体,俄国的教育水平经历半个世纪的再度发展,其质量和数量仍然难以小看。

所以,这样一比较来看,即使苏联当时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不能抗衡美国,至少也不差于欧洲那些小国。但诺奖得主还比不过荷兰、瑞士等国,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尖端人才十分过硬

苏联不仅在基础教育上做得十分出色,在尖端人才培养上更是比其他国家做得扎实许多。苏联解体之后,使得俄国的综合实力下滑严重,教育也受到了严重冲击。但是俄国仍然延续了苏联教育的基础,其实力并不比欧洲小国差多少。

美国共获380多次诺奖,那苏联获得多少?差距过于悬殊 - 4

比如,苏联高等教育制度中,有一项是副博士,这是在经历四年本科和两年研究生后,还需要经历三年研究生才能够获得的学位。

这三年的学习考核十分严苛,需要考过专业资格考试,并提交论文经过专业答辩后才算通过。在取得副博士之后,才能够再读全博士。

而美国和英国高等教育制度下,直接经过三年学士与两年硕士后,就能够直接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从这就能看出,苏联博士学位的含金量是很高的,每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人,都是顶尖人才。

美国共获380多次诺奖,那苏联获得多少?差距过于悬殊 - 5

也是由于教育制度原因,导致俄罗斯博士学位数量仅25万人,而美国有340万人,中国目前有80万人。随着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学位制度也逐渐和世界趋同,现在俄罗斯每年毕业的博士人数居于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如果不与美国相比,仅和英法德国相比,俄罗斯博士生数量也比以上三国要多。即使到苏联解体之后,俄国的高等教育实力仍在,并不输于西方国家。

苏联依旧能与美国争霸

虽然在诺贝尔奖项上,苏联和俄国并没有取得瞩目成就,但综合国力上苏联仍然能够于美国争霸,在各个领域上也仍然展现出了出色的成就,这些成就举世公认。如在数学领域,苏联优秀的数学天才层出不穷,谁都无法忽视苏联数学家对数学研究上的巨大贡献。

美国共获380多次诺奖,那苏联获得多少?差距过于悬殊 - 6

苏联拥有扎实的教育基础,更为精良的人才培养制度,其科研团队实力更是不容小觑。有关数据统计,苏联当时的科研人数是美国的两倍。

但如此庞大的优秀人才却未能获得诺贝尔奖,甚至获奖次数都比不上“诺奖小国”,诺奖已经偏离了诺贝尔曾经是设立此奖项的初心,而受到了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成为政治工具。

苏联科技水平并不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是欧美等国却在科技领域上对苏联形成打压之势,意图能够遏制苏联的发展,这表现有失风度。

美国共获380多次诺奖,那苏联获得多少?差距过于悬殊 - 7

我们都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曾有科学家不满诺贝尔奖沦为政治工具,一针见血地说道:科学家们如果想获得诺贝尔奖等国际奖项,首先就需要更改国籍。

小结:

诺奖本是为褒奖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如今却令人无法信服,缺乏奖项应有的公信力,违背了诺贝尔的初心,令人讽刺又心寒。不仅是诺奖,在其他很多国际奖项上,其实也存在着意识形态的偏见。

在无国界的科学世界中,各国科研人员本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探索未知的宇宙世界。但受制于政治因素,使得科研人员的付出往往得不到正确有效的支持,甚至得不到良好的声誉,不得不说,对于那些真心做研究,为地球人类做贡献的研究者来说,这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