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并非嫡出,而且性格又软弱,为什么朱元璋选择让他做太子?
前言:洪武二十五年,年仅三十七岁的明朝太子朱标病逝。朱标曾被朱元璋看作最佳皇位继承人,他的突然逝世,让朱元璋在悲痛欲绝的同时,也在迫切地寻找下一任帝国储君。令后人疑惑的是,朱元璋明明有那么多优秀的儿子可以选择,为什么最终却选择了是年幼且软弱的孙子朱允炆呢?原因有三点。
朱元璋和朱允炆剧照
传承有序
古代的皇位继承无非就有两种方法,立长或者立贤。但是立贤的掺杂了太多的主观因素,很容易造成权力的争夺,从而造成国家动荡,皇权不稳。而立长这个办法虽然简单粗暴,但是这也是最公平的办法,谁长谁幼大家都心知肚明,大臣们也都可以监督。
所以,在《皇明祖训》里,朱元璋早就制定了明朝皇位继承的规则: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除此之外,朱元璋补充了一条:
“国有长君,社稷之福。”
也就是说,若皇子间出现了平级争议,则优先选择已经成年的皇子。
既然如此,在嫡长子朱标去世之后,就应该立嫡长孙为太子,也就是朱标的嫡长子。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朱允炆实际上并不是朱标的长子,他还有一个哥哥朱雄英,可惜他年仅八岁便夭折了。
更重要的是,朱允炆其实也并不是嫡出,他的生母吕氏原本并非朱标的正室。朱标的原配是常氏,她生有一子名叫朱允熥。但是在朱标死后,朱元璋将吕氏立为了太子妃。这样,朱元璋真正的嫡孙朱允熥成了无缘皇位的庶子,而朱允炆却名正言顺的以嫡孙的身份登上了太子之位。
朱允炆剧照
其他人不适合做皇帝
上文说过,从出身来讲,朱元璋真正的嫡孙朱允熥才是最名正言顺的储君继承人,那他为什么非要大费周章的让吕后上位,再立朱允炆为太子呢?
原来,朱允熥的生母姓常,而常氏的家族势力十分强大,其中,常遇春和蓝玉是朝中的两大比较强势的力量,如果让朱允熥上位,很可能有外戚乱政的危险。而朱允炆母家没有什么根基,所以让他上位是最保险的方法。
朱允熥剧照
此时又有人要问了,朱元璋明明有那么多儿子可以选择,其中也不乏像朱棣一样的英勇之才,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的孙子坐上太子之位呢?的确,朱元璋的儿子确实不少,可是如果我们真的了解他们就会知道,其实在这些皇子中,有能力得到太子之位的人并不多。
朱元璋真正的嫡长子嫡长孙其实都已经去世,按照宗法制度的规定,他可以立皇后的第二个孩子为嗣,但马皇后的二儿子朱樉实在是人品太差,朱元璋曾经亲口说,这个儿子是因为太缺德所以早逝。
而马皇后的三儿子朱棡为人残暴不仁,滥杀无辜,朱元璋几次三番训斥他,此人仍不知悔改,气的朱元璋一度想要废掉他。把皇位交到这些人手中,用不了多久,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大明王朝很快就会灭亡了。相比起来,朱允炆很好地继承了朱标的仁义和宽厚,他明显更适合成为一国之主。
朱允炆剧照
至于为什么不立朱棣为太子,史学界众说纷纭,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文武百官都不支持朱棣坐上太子之位,因为朱棣这人和朱元璋太像了,两人虽然都有治国之策,但都相当冷血。当时的文武百官早就在朱元璋的高压政策下活得战战兢兢,若他的接班人还是如此,大臣们可就真的忍不下去了。所以,当时在立储君的时候,满朝文武都在支持朱允炆上位。
朱棣
为了补偿朱标
其实朱元璋知道,朱标的死和自己是脱不开关系的。虽然朱元璋对自己的大儿子百般爱护,但朱标始终不太赞同自己的做法。
朱标本人性情温厚,饱读儒学著作,主张仁政,而朱元璋从建国之初开始,就不知杀戮了多少无辜的生命。有很多人推测,朱标的早逝是由于看到了父亲的残忍手段,最终积虑成疾而造成的。
因此,朱标死后,朱元璋选择让朱标的儿子登上皇位,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他的补偿。
朱元璋剧照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