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0日 16.6°C-20.2°C
澳元 : 人民币=4.65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挣脱原生家庭的桎梏,学会和父母对峙开始

2021-10-28 来源: 壹心理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很多人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这说明,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大影响,童年得到的爱,是未来生活的光。

当然,一个人童年所处环境的意义,取决于我们自己怎样赋予,这又说明,一个童年遭遇不幸的人,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积极人生,而这也是我们超越原生家庭的关键。

正如《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书的作者塔拉·韦斯特弗,她的童年可以用不堪,甚至噩梦来形容。父母不允许她上学,生病也不可以去医院治疗,且父亲的脾气暴躁、独断、专治、蛮横,妈妈也很少关心和鼓励她,还有一个时常虐待、毒打、嘲讽、挖苦她的哥哥,但就是这样糟糕的原生家庭,也无法阻挡她“成为自己”的脚步。

挣脱原生家庭的桎梏,学会和父母对峙开始 - 1

17岁前从未上过学的塔拉,在哥哥的影响下,开启了自己的读书之路。2008年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学士,2010年获得哈佛大学访问的资格,2014年获得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目前已是一位优秀的历史学家。

2018年,塔拉出版了这本书,也是她的处女作,此书一经出版便震惊全世界,上市一周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至今仍居高位,2019年她还因此被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对于塔拉的求学经历,比尔·盖茨坦言自愧不如,他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感慨道:“这是一个惊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

那么,这个童年不幸的人,是怎样创造出自己的“幸运”人生呢?

今天的文章,我会结合《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简称《原生家庭》)这本书,来说说塔拉是怎样挣脱原生家庭桎梏的。

这里要强调一下,现在很多人对“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有些“偏见”,认为一个人现在的不如意都可以归结为过去的经历,然后给自己找到逃避的借口,和“宿命论”相似,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讨论原生家庭,并不是要控诉父母,而是在了解自己的过去后,能够采取具体措施,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改变的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出来,恢复自信,得到自由和幸福。

挣脱原生家庭的桎梏,学会和父母对峙开始 - 2

01

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

是原生家庭桎梏的根源

《原生家庭》一书中,作者给我们阐释了七种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包括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称职的父母、控制型父母、酗酒型父母、身体虐待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和性虐待型父母。

对于塔拉来说,她主要经历着以下四种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

其一,不称职的父母。

我们都知道,孩子到了读书的年纪应该让其上学、孩子生病应该让孩子得到及时的治疗,这些都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但塔拉的父母不是这样做的,他们不允许孩子学习,生病也不能去医院治疗,因为他们把这些政府部门视为罪恶和阴谋。

塔拉在这本回忆录中写道,父亲是一个虔诚的摩门教徒,脾气暴躁、固执且独断,对于别人的意见从不采纳,包括母亲;母亲是一名草药巫师和助产士,虽然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但因不敢反抗父亲,只能选择顺从,后来成为方圆百里唯一的产婆。

除了不让孩子读书和去医院看病外,塔拉的父母对肖恩的过分溺爱,也是他们不称职的表现,因为肖恩曾多次虐打塔拉和姐姐奥黛丽,父母直到最后还是选择视而不见,或不相信。

不称职的父母,看似没有故意伤害孩子,但并不等于伤害不存在,就像塔拉起初的认知,她并没有觉得父母做错什么,直到通过学习才知道,父母是不称职的。

其实,这样的父母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才导致孩子的情感缺失,以及认为自己不值得爱,进而时常自我怀疑,缺少自信。

其二,控制型父母。

控制型父母,习惯用“这都是为了你好”作为借口,要求孩子听从自己的安排。

就像塔拉的父母,就是典型的控制型父母,尤其是父亲,不允许任何人违背自己的意志,对孩子的管控非常严苛。他们坚持认为孩子应该在家学习,且必须参与家务工作,以减轻家里负担;必须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生病受伤不需要去医院,即使是最严重的烧伤也不能去;女人不能梳妆打扮,否则就被认为是“妓女”;他们很少关心孩子的内心,更不会想着满足孩子的需求。

在父母控制下长大的孩子,大多很难独立,即使想要独立,也会产生深深的恐惧感和愧疚感,就像《原生家庭》一书中说的:“对直接控制子女的父母来说,永远不存在中间立场。只要成年的子女试图把握自己的生活,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他们就必须付出代价,从此生活在内疚、沮愤怒以及深深的负罪感中。”

塔拉就是这样的孩子,她在哥哥泰勒的影响下,走出大山,去上学后,内心深处一直有种愧疚感,无法释怀,就算到了哈佛、剑桥学习,背叛父母的感觉仍折磨着她。因为她“成为自己”的代价,是自己被视为家庭的叛徒,这让她难以接受。

挣脱原生家庭的桎梏,学会和父母对峙开始 - 3

其三,身体虐待型父母。

对于塔拉来说,虽然父母没有虐待过她,但哥哥肖恩却是她的梦魇。因为她永远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出事。

肖恩在原生家庭扮演的角色,可以说是身体虐待型父母。

一次深夜,肖恩回来很晚,像使唤奴仆一样使唤塔拉,让她倒杯水,塔拉很生气,把端过来的那杯水直接倒在肖恩的头上,没想到,肖恩冲她大吼大叫,一把抓住她的头发,把她拖到厕所,虽然塔拉拼命反抗,但肖恩的力气实在太大,短短几秒钟,塔拉的头就在马桶里了,鼻子碰到了马桶壁,直到塔拉认输道歉,肖恩才停止暴力,但那一声道歉只是此后十年漫长虐待的开始。

其四,言语虐待型父母。

肖恩对塔拉不仅有身体上的暴力,还有语言羞辱和精神侮辱。

当时,塔拉喜欢上一个名叫查韦斯的男孩儿,她开始打扮自己,但肖恩看到塔拉的变化后,在大庭广众之下叫她荡妇。

除了肖恩的言语虐待外,父母对塔拉也有这样的伤害。

因为认知的不同,塔拉曾被父母当作异教徒,甚至对外宣称她是疯子、危险分子,这样的痛苦一度让她发疯,无数次在午夜噩梦中惊醒,光着脚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狂奔。

上述四种有毒的家庭模式,影响着塔拉的成长,毫无疑问,她是一个中毒的孩子:她时常自我怀疑,很难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习惯隐藏自己,不愿让他人看到真实的自己,更重要的是,她被父母塑造的思想禁锢中,对外面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

可见,当有毒的父母将扭曲的理念灌输给孩子时,孩子的认知框架连同他们自己的感情和行为都发生了歪曲。

有毒父母强加于孩子的情感伤害,就像化学毒素一样蔓延至孩子的整个身心,且会随着孩子的成长伤害会不断加深,我们要认清这个危害性。

挣脱原生家庭的桎梏,学会和父母对峙开始 - 4

02

自我觉醒,

看清自己的观念、感受和行为

《原生家庭》一书中强调,当我们了解自己原生家庭有毒的行为模式后,想要摆脱它们,就要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而这在我看来,就是自我觉醒的开始。

内在小孩,是一个精神分析流派的概念,和内在父母相对应。

内在小孩,就是孩子自己一方角色的内化;内在父母,就是父母一方角色的内化,两种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一般在6岁前建立的,而这个内在关系模式,直接影响我们成人后的人格,以及心理健康。

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可以这样理解为:童年时,我们怎么和父母相处,长大后,我们就怎样和他人相处。

就像塔拉,她从小习惯听从父母的安排,所以长大后容易自我怀疑。她之所以能够出去读书,离不开哥哥泰勒的鼓励,包括后来她能够获得哈佛大学访问奖学金,也离不开导师的支持。她不太敢违抗父母的命令,因为她害怕失去他们,所以当她出去读书后,只要假期回来,自己的思想很容易再次被父亲的思想所取代,而这都是她内在小孩的声音。

好在,塔拉开始觉醒了,她懂得尊重自己感觉的重要性,明白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是有问题的。

意识到问题,才是改变的开始。

首先,识别出错误的观念。

《原生家庭》一书中强调,中毒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中,会有这样的观念:

当我没有顺从父母时,我感到内疚;当我的行为令父母失望时,我感到内疚;当父母对我发怒时,我感到害怕;当父母不开心时,我感到难过,等等。

可以说,上述这些观念在塔拉身上都出现过,只是后来她看到了其中的问题。

她通过受教育了解到爸爸的说法是偏激的、虚假的;她通过和室友相处知道了自己生活习惯是错误的;她通过学习知识知道肖恩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等等,这些观念转变,让她慢慢成为“正常人”。

挣脱原生家庭的桎梏,学会和父母对峙开始 - 5

其次,识别自己的行为。

在意识到自己问题的时候,塔拉开始有了改变,只是她在“顺从”和“对抗”行为中间挣扎着。

塔拉因为在新世界中的不适应,包括暴露自己的无知、和室友相处艰难等等,让她产生了退缩的念头,于是写信想回家,没想到一向神经兮兮固执地爱拿上帝来诅咒塔拉上大学的父亲却鼓励她继续学习,这让她很意外,同时也重获了信心。

第一个学期结束后,本想在城里打工赚取学费的塔拉,又被父亲逼着回家在垃圾场干活,无奈,她只好顺从。

对于塔拉来说,她知道,尽管自己身在学校,但有一部分的她仍未走出大山,仍被父母的观念禁锢着,因为她内心有着强烈的负罪感。

但同时,她内心深处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像鸟一样飞往属于自己的山,所以她要鼓起勇气重新找回自己,挣脱原生家庭的桎梏。

可见,自我觉醒,就是改变的动力。

挣脱原生家庭的桎梏,学会和父母对峙开始 - 6

03

挣脱原生家庭的桎梏,

从学会和父母对峙开始

很多中毒的孩子,之所以一直陷在原生家庭的负面泥潭里,就是因为不敢直面父母。

他们害怕失去父母的爱,害怕自己的行为让父母失望、伤心,也害怕他们对自己的否定,总之就是恐惧。

就像塔拉,她明明知道肖恩对自己的虐待严重影响着自己的身心健康,但她还是选择隐忍和顺从,不敢告诉父母,尤其是父亲,因为她知道父亲不愿意听到这样的事情;她深知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但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告诉父母,因为那意味着否定父母,这会让他们不开心。

但要真正“成为自己”,塔拉必须做出“了断”,她要和父母对峙。

首先,和父母对峙,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对于塔拉来说,她是先和母亲对峙的,只是母亲撒谎了。

当姐姐发现塔拉曾经被肖恩家暴的事情后,写信告诉塔拉她自己也曾受过肖恩的霸凌,而且她想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很快母亲联系上了塔拉,向她忏悔,不曾制止肖恩的暴行,但她已经和父亲商定,要让肖恩接受正当的精神治疗。

但母亲撒谎了,她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因为肖恩在塔拉回家过圣诞节时依然飞扬跋扈,扬言要结束塔拉和姐姐奥黛丽的性命。

更让塔拉想不到的是,姐姐奥黛丽也背叛了她,她告诉父亲,是她怂恿自己告发肖恩,还把塔拉叫做危险分子。

塔拉和父亲对峙,是父母去剑桥大学看望她的时候,那时候父母想感化她,可是她拒绝了。父母对此极其失望,决定断绝和她来往,这对塔拉来说,是重击。后来她在哥哥泰勒的帮助下,接受了心理治疗,也幸运地拿到了博士学位。

其实,塔拉和父母对峙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我们要和父母对峙,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就像《原生家庭》一书中强调的,我们必须把想说的内容事先准备好,并加以演练;然后转变观念,不再为儿时遭遇的痛苦承担责任;最后做好父母可能离开自己的最坏打算。

挣脱原生家庭的桎梏,学会和父母对峙开始 - 7

其次,和父母对峙的方式,可以是写信、电话或面谈,关键是说出自己的想法。

塔拉和母亲对峙的方式是电话,也有面谈,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只是最后的结果“不如意”,但这不重要,因为结果怎样,不是她能决定的,她要做的就是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一般情况下,我们和父母对峙,会出现三种情况,无法交流、平静的对峙和激烈的对峙,后两者居多,而最后一种情况要警惕,不要让自己情绪波动太大,因为对峙的目的,是让自己沉着冷静地回应父母的质问,以及父母情绪失控的场景。

说到底就是,对峙不是要报复父母,而是敢于直面他们,彻底克服面对他们的恐惧、告诉他们实情,以及为日后的关系定位。

挣脱原生家庭的桎梏,学会和父母对峙开始 - 8

再次,下定决心选择怎样和父母相处。

临近毕业,塔拉和母亲发信息,想约她单独见面,但母亲拒绝了,因为她不想避开父亲和塔拉见面,这一刻塔拉意识到了,从今以后,“他们是他们,我是我”,他们不再困扰她,她只能祝福他们在世界的另一端幸福。

其实,塔拉之所以这样决定,是因为她看到了整个家庭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极端,父亲在老家成为了神话,母亲的药油被当作上帝之药,肖恩的暴虐也丝毫没有减弱,更重要的是,她明白了自己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正如她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我彻底接受了自己的决定,不再为旧怨耿耿于怀,不再将他的罪过与我的罪过权衡比较时,我终于摆脱了负罪感。我完全不再为父亲考虑。我学会为了我自己而接受自己的决定,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他。因为我需要如此,而不是他罪有应得。这是我爱他的唯一方式。”

挣脱原生家庭的桎梏,学会和父母对峙开始 - 9

写在最后

挣脱原生家庭的桎梏,摆脱不幸童年对自己的负面影响,需要的是我们自己为此负责,也就是说,人生的选择权和主动权一直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用勇气改变。

有人可能会说,和父母对峙,失败怎么办?

其实根本不存在“失败的对峙”,正如《原生家庭》一书中说的:“对峙是通往独立自主道路上最激动人心的阶段。无论对峙期间或之后发生什么事情,只要你有勇气付诸行动,就是胜利者。”

就像塔拉,和父母对峙后,看似失去了亲情,但她赢得的却是全新的自我,而这要比有毒的父母珍贵得多。

因为生命的意义,是成为自己。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