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02日 16.6°C-20.4°C
澳元 : 人民币=4.74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刚吃完饭就犯困,需要留心餐后低血压,加强监测

2021-10-30 来源: 百度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健康好文百里挑一#

在日常生活中,咱们可能会遇到吃完饭就犯困的亲友。有些人,刚放下饭碗,就晃晃悠悠地走向卧室,或是直接倒在客厅的沙发上,开始睡觉。这种饭后感觉乏力犯困头晕的症状,可能是餐后低血压的表现。那么,餐后低血压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潜在的健康影响?应该如何应对呢?咱们现在来解析。

刚吃完饭就犯困,需要留心餐后低血压,加强监测 - 1

餐后低血压,英文简称是PPH,是指餐后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者收缩压由餐前的100 mmHg以上,下降到90 mmHg以下;如果产生头晕或晕厥等脑缺血症状,即使血压下降幅度没有达到以上标准,也属于餐后低血压。餐后低血压,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值得注意的是,约37%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发生餐后低血压。因此,餐后低血压也可以视为2型糖尿病的病情进展指标。

刚吃完饭就犯困,需要留心餐后低血压,加强监测 - 2

餐后低血压现象,最早是在1935年由医生观察到的,当时发现,1例高血压患者进餐后,收缩压从185 mmHg降到了145 mmHg;舒张压从120 mmHg降到了80 mmHg,并且出现脑缺血症状。但是,直到1977年这种现象才被正式命名,并且确定为临床异常。

刚吃完饭就犯困,需要留心餐后低血压,加强监测 - 3

研究发现,吃完饭后出现轻微的餐后低血压,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现象。餐后低血压在老年护理机构中的发生率约为24%到36%;但是,在慢性疾病患者中,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则为30%到70%;相关的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肾病、交感神经功能衰竭等。因此,经常出现餐后低血压表现,甚至是脑缺血症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餐后低血压不仅引起困倦、乏力、头晕、恶心等症状,还可能诱发跌倒、言语及视力障碍、短暂脑缺血、心绞痛等较为严重的问题,甚至直接引起晕厥。

刚吃完饭就犯困,需要留心餐后低血压,加强监测 - 4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人们吃完东西后,会出现胃肠道血流灌注增加,引起门静脉及肠系膜血管扩张,这样,就会造成外周循环血量减少,同时,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心率加快及心脏输出血量增加,以及外周血管收缩,通过一系列的代偿功能,维持血压稳定。但是,老年人或者慢性疾病患者,外周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下降,交感神经活性降低,生理代偿功能就会减弱。此外,进餐后会增加胰岛素释放,引起外周血管扩张,肠道内的激素水平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血压的显著降低。

刚吃完饭就犯困,需要留心餐后低血压,加强监测 - 5

咱们同胞中的餐后低血压发生率相对较高,主要与膳食结构有关。因为,咱们的主食主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虽然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都会导致餐后低血压,但是,碳水化合物的胃排空速度最快,引起的餐后血压下降幅度最大。此外,咱们同胞中的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这些患者经常合并神经病变,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下降,甚至衰竭,从而显著地增加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高血压患者,受到利尿剂等药物影响,也是引起餐后低血压的重要因素;慢性疾病患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缺血及缺氧的耐受性较差,更容易引起餐后低血压。

刚吃完饭就犯困,需要留心餐后低血压,加强监测 - 6

经常发生饭后犯困,是不是餐后低血压?可以通过血压监测,进行初步判断。具体方法是餐前先测量血压;吃完饭后的2小时内,每隔15分钟,测量1次血压;比较餐前和餐后的血压变化;如果餐后血压下降幅度较大,就应该及时就医确诊。预防餐后低血压,可以尝试以下措施。第1是调整降压药物及服药时间,比如,避免在餐前服用降压药,改在饭后再吃降压药;第2是改善膳食结构,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吃饭时不要喝酒;第3是注意避免餐后低血压与直立性低血压同时发生,吃完饭后不要着急起身活动,避免跌倒;站立前做双腿背弯动作,起立时做交叉双腿动作,可以促进静脉回流,减少风险;第4是增加餐前的水分摄入,比如,饭前半小时,先喝300毫升的汤,再吃饭,可以减少餐后低血压的发生。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