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这个部位,比砒霜还毒!男子误食导致肝肾衰竭,严重或致命
相信各位小时候
都没少被父母强灌过鱼肉
把人都整得有点“恐鱼”了
如果你因此养成了不吃鱼的习惯
那你可就亏大了
鱼肉好在哪?
鱼肉之所以被那么多人强推
是因为它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Omega-3
对人体十分有益
可中国人餐桌上更多的是猪牛羊
红肉吃过量不仅不利于健康
其Omega-3含量还几乎为0
据统计,国人每日Omega-3摄入量
仅为37.6mg/天
远达不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250mg/天
如果身体缺少Omega-3
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
糖尿病、眼部疾病的患病风险
如果是幼儿
还可能会导致大脑发育不全
而通过鱼肉补充
是除保健品外最方便的方式
市场中常见的鱼类中
每100g大概含有
300mg~2000mg的Omega-3
比如
鱼的营养价值高都知道了
鱼的哪些部位最有营养,哪些部位最毒?
今年3月
重庆的周先生听闻生吃鱼胆可以清热解毒
就生吞过一条2公斤草鱼的鱼胆
由于这颗生鱼胆实在太大
立马就让周先生上吐下泻
但他却没有重视,以为只是吃错东西
直到顶不住了,3天后才去县医院治疗
最终周先生因为鱼胆中毒
造成了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
先后进行了10次血液透析
病情才得以稳定
鱼胆其实就是鱼的胆囊
主要起到存储胆汁、帮助消化的作用
但这些都是针对鱼的
而且鱼胆胆汁中含有一种氢氰酸
毒性比同剂量的砒霜还大
不论泡酒还是煮熟,毒性都难以除去
更别说生吞了
其中,鱼胆毒性较大的鱼类有:
草鱼、鲫鱼、鲮鱼、
鲤鱼、青鱼、鲢鱼、胖头鱼
至于“鱼头补脑”、“鱼眼明目”等说法
叔只能说
它们中有效的营养成分太少
还不如普通鱼肉的含量多
鱼肉中的DHA
有着“脑黄金”的称号
摄入足够DHA的情况下
大脑神经中的突触蛋白合成增加
神经元传递速度加快
简单说,就是让你的脑子更好用了
此外,DHA可在体内被转化为
内源性神经保护素D1
抑制凋亡蛋白
从而保护视网膜神经元的完整性
每周吃280g~525g鱼
相当于一周吃2~3餐
就能补充人体所需
清蒸或煮汤都是不错的选择
除了鱼肉
其实一些我们认为是边角料而丢弃的部分
也有着自己的营养价值
(如果你吃得下)
·鱼鳃
鱼鳃含铁丰富
吃了能起到和鸡血鸭血类似的补铁效果
只是口感比较怪异
·鱼鳔
鱼鳔是帮助鱼在水里上浮下潜的器官
它的干制品就是有名的“花胶”
蛋白质十分丰富且脂肪低
作为营养品食用是不错的
但那些动辄上万的花胶
更多是贵在它的收藏价值
选择合适自己的购买即可
·鱼鳞
鱼鳞中有微量胶原蛋白
但含量少,也起不到美容的效果
如果你喜欢鱼肉带鳞的口感
吃了也无妨
总的来说,想榨干鱼的好处
各位老实吃肉就好
不必折磨自己做一些无用功
补充营养,选哪些鱼好?
如果你就是奔着Omega-3来的
海鱼是不错的选择
比如沙丁鱼、大马哈鱼、鲱鱼、鲭鱼等
要注意的是
尽量不要选大型肉食性鱼类
例如金枪鱼、鲨鱼、剑鱼、旗鱼等
因为越靠近食物链顶端
越容易在体内聚集重金属——汞
长期食用可能让重金属在体内蓄积
有生病的风险
与大家印象中不同的是
淡水鱼其实是不错的选择
根据《中国油脂》杂志发布的研究
淡水鱼中除了鲤鱼和草鱼外
其它鱼的脂肪中
均含有一定数量的Omega-3
特别是鲈鱼
其肌肉和内脏脂肪中的DHA
占脂肪酸组成的18.6%~20.1%
含量十分可观
看了这么多
大家知道该给晚饭加点啥了吧?
参考资料:
[1]Zheng, Yan et al. “Association of changes in red meat consumption with total and cause specific mortality among US women and men: two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vol. 365 l2110. 12 Jun. 2019
[2]李光来,胡,李.二十二碳六烯酸缺乏对Alzheimer病动物模型神经元突触caspase活化和drebrin丢失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4, 4, 435-436.
[3]Bazan, N. G. , Calandria, J. M.; Serhan, C. N., Rescue and repair during photoreceptor cell renewal mediated by docosahexaenoic acid-derived neuroprotectin D1.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 2010, 51 (8), 2018-2031.
[4]姚婷.海水鱼与淡水鱼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较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5(03):26-29.
[5]祖丽亚,罗俊雄,樊铁.海水鱼与淡水鱼脂肪中EPA、DHA含量的比较[J].中国油脂,2003(1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