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5日 12.4°C-16.2°C
澳元 : 人民币=4.7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2021-11-12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1

全历史专访

专家访谈、深度阅读、纵深历史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1

赵现海\天地出版社\天喜文化\2021-09

本期采访老师:

赵现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明史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秘书长,研究方向为明史、长城史与边疆史,著有《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明长城时代的开启》、《十字路口的长城》等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3

书名令人眼前一亮,明朝不仅属于中国,的确也属于世界。不过,在明朝人的认知里,他们知道自己身处十字路口吗?

赵现海: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时代巨变,即使对于西欧人而言,也并未有清晰的认知,更毋论地处遥远东方的明朝了。因此,明朝人并未有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选择固守传统,还是迈向近代的历史意识。

但蒙古帝国毕竟打开了整个亚欧大陆各文明的历史视野,明初人对于蒙古帝国瓦解后,伊斯兰文明的东进,具有一定的认知。比如朱棣为防范帖木儿帝国东进,曾经在甘肃、宁夏地区部署重兵。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4

为扩大明朝的世界影响,朱棣也最早开启了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并且有意地派遣了回族宦官郑和,以便于和伊斯兰文明开展交流。明中后期,耶稣会士、西方势力开始进入中国,日本、越南、缅甸借助西欧传来的火器,开始实现本国统一,并与中国发生战争。

明朝人已经逐渐认识到世界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尤其是东南沿海的走私集团,开始深深地卷入早期全球一体化之中,认知到世界出现崭新的趋向。明朝政权由于秉持内敛的特征,在感知世界变化方面,显得较为迟钝,并未将对世界变化的认知,形成自觉变革的意识,而是有意地淡化。相应,明朝上下也并未强调时代正面临巨大变化,也未有十字路口的危机意识。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3

网络上一提到明朝,总有人说“天子守国门”。其实,迁都大多出于几种考虑,或是防边患或是避旧臣或是近补给。在您看来,永乐迁都究竟出于哪些考虑?

赵现海:朱棣迁都北京,从根源上而言,是他从个人经历出发,认识到迁都北京,不仅对于保障自身世系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对于维护明朝北疆安全也十分关键。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6

朱元璋崛起于南方,倾向于延续两宋脉络,借助内地的经济优势,保障政权的长治久安。但朱棣却在很早的时候,就被分封到北平,整个的成长经历,都是在北部边疆。

他在北平的主要职责,便是抵御蒙古的南下,维护北平乃至整个北部边疆的安全。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也认识到了蒙古的威胁无法完全消除。因此,朱棣决定迁都北京,一方面借助自身长期经营的大本营,增强本世系对国内的强力控制;另一方面借此加强对北方边疆军队的控制,确立在全国的军事优势;此外通过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经营,提升防御蒙古,乃至经营蒙古高原的力度。

因此,如果说朱元璋定都南京,体现的是中原王朝在“安史之乱”以后,中原王朝倚重经济重心,以控制全国的思路的话,那么朱棣迁都北京,体现的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族政权及其历史继承者,将治国的重心放在北部边疆结合部,利用军事力量控制全国的思路。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3

“海禁”是明朝一贯推行的政策,在此期间为何会出现郑和下西洋这样规模庞大的海上行动?

赵现海:朱棣延续并严格“海禁”政策与派遣郑和下西洋并不矛盾。“海禁”并非闭关锁国,而是禁止民众开展远洋贸易,但政权对周边国家,乃至遥远的海域国家的朝贡,并不禁止,而且为了显示天朝上国的权威,还积极进行招徕。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8

朱棣之所以派遣郑和下西洋,是因为他以武力夺取帝位,在传统观念看来,得国不正,政权合法性存在问题。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朱棣要努力营造天下归附、万国来朝的局面,五征蒙古,南下交趾都是如此,而郑和下西洋更是他借助蒙元时代的航海知识与航海技术,将以中国为中心的宗藩秩序,向海洋世界大力扩展的举动。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3

在您看来,神剧《大明王朝1566》能够真实反映明朝官僚政治吗?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10

赵现海:这部电视剧我曾经看过,我觉得毋论在精神上,还是细节上,都很好地刻画了明朝政治的精髓。

明朝政治的精髓是什么呢?是废除丞相之后,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皇帝结合自身需要,将之权宜地分配给不同的机构,但又保留着随时收回的主动权。在这种政治结构下,所有靠近皇帝的势力,无论内阁、六部、宦官、后妃、佞幸都可以取得一部分的中枢权力,但又无法长期保留,所以彼此之间打得不可开交。明朝党争之所以十分激烈,根源就在于此。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11

在这部剧中,我们便看到了不同的政治势力,卷入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嘉靖帝不用上朝,便可以游刃有余地控制整个朝政。这部剧刻画的一个十分传神也很感人的形象,就是胡宗宪。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一方面有拯救乱世之心,另一方面又依附于严嵩。这看起来十分矛盾,其实完全是统一的。

明朝许多想干事,最后能干成事的人,都呈现出胡宗宪类似的选择。因为中枢政治十分混乱,政治斗争不断,地方督抚想有一番作为,必须要依附朝廷中的权势之人,比如王琼依附宦官刘瑾,杨一清依附宦官张永,即使袁崇焕也与魏忠贤有一些暧昧关系。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3

《万历十五年》近年成为大热门,有一种说法,“大明亡于万历”,这一论断符合史实吗?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13

赵现海:这个说法源于清修《明史》的判断。在我看来,是十分准确的。明朝采取内敛的疆域政策,这为周边民族的内压,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的东进,周边国家的崛起都提供了历史空间。

但直到万历时期,明朝才开始在实质意义上,面临着全方位的外来压力与边疆危机,这包括明朝与西南土司、西北民族的战争,与缅甸、越南的领土纠纷,与日本在朝鲜半岛开展的国际战争。

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明神宗的坚持下,明朝发动了多次战争,一方面表现为成功的边疆收复运动,另一方面也付出了军事、财政的巨大代价,为榆林地区的军民起义、辽东地区的女真叛乱,埋下了祸根。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3

明史在网络上很受追捧,五花八门的奇谈怪论随之而来,您最想辟谣哪一个关于明史的错误认知?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15

赵现海:在我看来,现在大家对明朝历史有许多的不准确的理解,尤其是关于宦官的理解,还是有着脸谱化的倾向。其实明代宦官制度与前朝宦官制度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宦官大规模、制度化地参政。

明朝通过对宦官进行系统的培训,让其在中央担当二十四衙门的职责,全方面负责宫廷事务。在中央政治上,宦官固定地与内阁等文官势力,共同负责为皇帝先行处理朝廷政务。在中央军务上,宦官固定地与文官、武将,共同掌握京营。在地方上,宦官也固定地承担起监督地方军政事务的职责。因此,明朝实际上形成了与文、武系统并立的政治系统。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16

相应,明朝绝大多数宦官并非如有些作品所反映的,是变态残忍、穷凶极恶的,而是接受了相当的儒学教育,承担着固定的职责,与文武系统相互配合的政治群体。所以,明代宦官虽然权力很大,但却一直没有对皇帝构成威胁,原因就在于被嵌入到了文、武、内的三权分立体制之中,无法完全掌控朝政。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3

历史因形形色色的人物而丰满多彩,如果有闲暇,您最希望为哪位明朝人物著书立传?

赵现海: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明朝人物是明宪宗朱见深,在我看来,他一直保持了一颗赤子之心。

朱见深三岁的时候,“土木之变”爆发了,作为英宗的长子,他被立为皇太子。但当时明朝出于挽救国难,拥立成年君主的考虑,最终并未将他拥立为皇帝,而是改立他的叔叔景帝。这是他的第一个磨难。

景帝即位之后,并未遵守诺言,将朱见深废黜,改立己子为太子。这是他的第二个磨难。英宗复位之后,朱见深被复立太子,但英宗晚年又有改立太子的想法,虽然最终并未实行,但朱见深仍然遭受了很大的政治压力。

可见,朱见深即位之前,屡遭打击,倍感压抑。在宫中长期照顾、陪伴他的,是景帝的皇后汪氏、宫女万氏。他在英宗复位之后,并未打击报复,而是对汪氏母女十分关照,并娶了万氏,也就是后来的万贵妃。明宪宗对万氏用情很专,万贵妃去世后,他感叹:“大长侍走了,我也将不久于人世”。果然在一个月后也去世了。

汪氏的女儿,碍于自身废帝之女的身份,坚决不出嫁。但明宪宗亲自做她的思想工作,并为她选了很好的驸马。不仅如此,即使对于于谦这样景帝一派的政治势力,明宪宗也十分同情,即位之后为于谦平反。朱见深为人十分善良,信奉佛教,每次秋决之前,都十分不忍,对刑犯能免则免。朱见深能够历经劫难而不改初心,登上皇位而不改其志,是孟子所说的能够保持赤子之心者。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18

明宪宗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19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20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21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22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23

十字路口的明朝:全历史专访赵现海 - 24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