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06日 12.5°C-18.5°C
澳元 : 人民币=4.78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人拍不好国耻,悲哀

2021-12-14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12 月 13 号,国家公祭日。

84 年前,日寇于南京犯下滔天罪行,致我 30 万同胞罹难,昭昭前事,惕惕后人,设立公祭日,是为了缅怀逝者,也是为了让国人将那段历史铭记,不忘国耻。

中国人拍不好国耻,悲哀 - 1

电影是最重要的媒介之一,将那段历史以影像的方式传递给更多的国人,毫无疑问是极有意义的事情。

南京大屠杀,需要有人去拍,观众也应该去看。

而谈及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常会有观众说:" 不敢看。" 怕暴行之残忍令人瞠目,可以理解,但我还是觉得,真正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需要一点痛感的,我们无法直击历史真相,但影像的力量,无疑要大过文字许多。

但遗憾的是,如果真让我来推荐此类题材的电影,我却不知道能说出哪部的名字。

过去几十年来,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中国导演不是没拍过,还拍过不少。

但新闻片和纪录片不论,就剧情片而言,又有哪部称得上一个 " 好 " 字呢?

中国观众印象最深的,多半是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

中国人拍不好国耻,悲哀 - 2

《南京!南京!》至今仍争议极大。09 年影片上映时,有人称赞陆川有大师风采,拍出了历史的残酷,也有人痛骂陆川,甚至给他戴上了 " 汉奸 " 的帽子,将影片贬得一无是处。

当年的我,尚是一个没看过几部电影的中学生,看《南京!南京!》,气得咬牙切齿,哭得稀里哗啦,却又总有种怪异的感觉萦绕于心头。

为何怪异,我当时却说不清楚。

时隔十二年,如今再看《南京!南京!》,我的观感整体上变化不大,眼泪流的少了一些,但怪异感却更加强烈了。

怪异的源头,我已经能够找到。

国内有脑子的导演不多,陆川是其中之一。这当然是夸奖,陆川拍电影从处女作开始就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追求。他的《寻枪》和《可可西里》都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就连口碑不佳的《王的盛宴》,我也能看出许多妙处,有为它 " 翻案 " 的欲望。

中国人拍不好国耻,悲哀 - 3

但我喜欢不来《南京!南京!》,不是因为他拍这部电影时没动脑子,而是因为他把脑子用错了地方。

有思考能力,固然是好事,但很多事情想得太多了,就容易想偏。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高,就容易忘记起点。

陆川拍《南京!南京!》,曾说自己要 " 去符号化 ",还原历史真相。所谓 " 去符号化 ",陆川的解释是:

" 我们过去更多是在哭诉屠杀的事实,我们习惯于把日本兵塑造成魔鬼,中国人和日本人都被符号化了。但如果一直把他们当作妖魔去描述,一味去哭诉,世界上又有多少人会真正认同这种仇恨的情感?"

质言之,陆川要拍出日本兵魔鬼之外的一面,即 " 人 " 的一面。

电影确实如此呈现。《南京!南京!》是部有诸多视角的群像电影,而其中占据叙事比重最多的角色,正是日本士兵角川。

中国人拍不好国耻,悲哀 - 4

影片的一开始,观众就是跟随角川的视角进入南京城的,看着他一边作为参与者进行屠杀,一边作为旁观者心生怜悯与不安,影片的结局也是落在角川身上,在释放了两个中国平民后,这个日本军人选择了自杀,完成了人物弧光的建立。

《南京!南京!》中用了大量的细节去塑造角川身上的 " 人性 "。

他与慰安妇之间的戏份我不多说,我只提一处印象很深的细节。当影片四十分钟处日寇对我方军民进行大规模屠杀之时,导演的第一反应是给了角川一个特写,特写中角川眼含泪光,泫然欲泣,不像是施害者,倒更像是受害者的一员。

导演似乎是想借角川这个角色告诉观众,日本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日本兵里也存在有良心的人。

中国人拍不好国耻,悲哀 - 5

就电影技法而言,陆川对角川这个人物的塑造是无比成功的,几乎可以让观众与之共情,但我用 " 几乎 ",是因为作为中国观众,我无法与一个参与了南京大屠杀的日本人共情。

我理解他是怎么想的,他显然是希望能拍出点新的东西,在自己的电影里呈现一些新的视角,给观众一些新的思考,但我不能接受,甚至感到愤怒。

拍南京大屠杀,着力展现日本兵的人性,刻画日本人的良心,这不是 " 去符号化 ",而是 " 去立场化 " 了。如果是日本导演拍广岛长崎,把日本人拍成受害者,尚可理解,但我们中国的导演拍中国的国耻还非得上赶着给侵略者做粉饰,谁看了会不觉得怪异,不觉得不舒服呢?

影片结尾处,角川对中国人说了句:"" 活着比死更艰难吧。" 不管是角川还是陆川,都有些自我感动了,活着的日本人在死去的三十万中国人面前,有何资格说这句话呢?电影有版海报上写着这样的文字:可以宽恕,但绝不能遗忘。

中国人拍不好国耻,悲哀 - 6

谁给你的资格来宽恕呢?你是在替谁宽恕呢?那 30 万亡魂能宽恕吗?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士兵又愿意接受这样的宽恕吗?

可笑,甚至可怜。

日本人当然也有人性,日本人里当然存在有良心的人,但拍南京大屠杀,还非要拍日本人的人性,就好比是帮侵略者给自己人写道歉信,未免有点太想当然了。

日本如今仍有右翼势力不断探头,他们那些人看到这样的电影,恐怕会忍不住语出讥讽吧。

何况,我们无法从任何一段史料中得知,在南京大屠杀中存在角川这样一个有良心的日本军人,他善待慰安妇还释放中国平民的行为,史无可载,基本出自导演的想象。

而这又与 " 还原历史真相 " 的初衷大相径庭了吧?

事实是,《南京!南京!》中对于历史真相的还原,并不是特别讲究。只说一处,影片中对于国际友人拉贝的塑造难称严谨。不谈拉贝在片中的言行,仅就演员年龄而言,就可知导演的不用心,1937 年时拉贝应为五十五岁,但电影中找来的演员年过七旬,一头白发,实难令人相信导演对那段历史真下了功夫研究。

中国人拍不好国耻,悲哀 - 7

抛开大关节上的问题,《南京!南京!》作为电影本身,亦有许多不足之处。

视角的混乱是国产战争片的通病,想拍群像却顾此失彼,导致个体的失焦,这不是陆川一个人犯过的错。其实我们的导演大可以野心小一点,把视角集中一点,就拍一个人的故事,也未必就不算史诗,就拍个体的凄惨,也未必拍不出群体的悲壮,30 万不该变成一个数目字,数目字的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啊。

说回来,《南京!南京!》对日本人进行了 " 去符号化 ",却没有对中国人 " 去符号化 ",不管是范伟、刘烨、高圆圆还是江一燕的角色,都没能得到有效的深挖,不管是人性中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都流于了表面。

中国人拍不好国耻,悲哀 - 8

表演方面,至今仍有人称赞范伟在《南京!南京!》中对小人物的精准诠释,我认同一半,范伟老师演得是好,但仍有舞台剧的感觉,在电影中太会演了,反倒不真。高圆圆和江一燕的表演则堪称败笔,影响了全片用黑白影像追求达到的真实质感,刘烨中规中矩,没给他多少台词,倒更好地突出了他那张有棱有角的脸。

中国人拍不好国耻,悲哀 - 9

《南京!南京!》也不是一无是处,全片对于配乐的克制使用,就值得大为称赞。

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大概是它拍出了 " 国耻 " 的耻辱感,通过凌厉的视听语言,导演将冷酷和残忍的情绪在影片中一以贯之,有人觉得它闷到窒息,却恰恰是创作者想要达到的效果。被活埋的平民、被扫射的军人、被凌辱的妇孺、轰然倒塌的中山像,我们回想起电影中的这些场景,还是会感到震撼的。

中国人拍不好国耻,悲哀 - 10

而那场日军在城内祭祀的戏,很多人看了不舒服,我倒觉得算是佳句,一场压抑至极的祭祀,把日本人对我中华文明的践踏全拍出来了,令人难受,却足可起到警醒后人之效。

中国人拍不好国耻,悲哀 - 11

总得来说,《南京!南京!》是部不算差的坏电影。当然,我也并不认为陆川一开始的出发点就带着恶意,他也想把电影拍好,只是作为创作者,他野心太大,太想拍出一部杰作,却反而忘记了南京大屠杀这个题材对于国人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了。

《南京!南京!》之外,其他这一题材的电影,值得提的不多。一定有人会拿《金陵十三钗》出来说事,那是部太好看的情节剧,故事精彩,人物立体,但要说张艺谋想对那段历史做出怎样的还原,却难讲有多么严肃了。

中国人拍不好国耻,悲哀 - 12

我们的电影人拍此类题材,往往先是不敢拍,真拍了,不是消费苦难就是思考跑偏,从未有人真的愿意踏踏实实地对历史进行还原,对真相进行描摹。

你可能会说,真往严肃了拍,观众就算敢看,会不会不爱看?

往严肃了拍,也不意味着就一定得是新闻片纪录片,没人说拍历史题材的电影不能原创故事,但谁都明白,虚构得有底线,更得拿出真水平来。

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我很难推荐,但抗日题材的电影,我们倒不是没拍出过佳作。

每年的公祭日,我都愿意找出《鬼子来了》再看一遍。

中国人拍不好国耻,悲哀 - 13

END

编辑 / 塔吊红茶

商务 / 阿乐(微信:pachongsw1)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