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9日 12.6°C-16.9°C
澳元 : 人民币=4.74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死亡率一度接近14%!“不会人传人”的出血热,曾离我们有多近?

2022-01-01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死亡率一度接近14%!“不会人传人”的出血热,曾离我们有多近? - 1

死亡率一度接近14%!“不会人传人”的出血热,曾离我们有多近? - 2

最近这几天,轰动全国的大新闻不少,但比起某“顶流艺术家”的“家务事大瓜”来,更值得展开说说的,却是“西安发现出血热”这事儿。

出血热,全称“肾综合征出血热”,它由汉坦病毒引起,以啮齿类动物为传染源,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西安发现出血热后,针对诸如“吃草莓得出血热”等惊悚传闻,有关部门已经辟谣,“不会人传人”的事实也得到确认。而对于一些年轻的朋友们来说,“出血热”这几个字也已格外陌生。但在新中国的医疗卫生史上,它却意味着一段惊心动魄的记忆:曾经一段历史时期里,中国就被称为“流行性出血热的超级大国”。

看似陌生的名词“出血热”,却曾离中国人那样近。

一:曾经猖狂的出血热

很多“80后”对于“出血热”的记忆,来自上世纪90年代中叶,那部火遍全国的电视剧《年轮》,在这部“北大荒知青题材”的电视剧里,一直像兄长一样呵护知青们的老连长感染了出血热,“心跳至少在90次以上”“身上出血点也最多”,却咬牙隐瞒病情带领大家开荒建设,直到深夜吐血,病故在未婚妻乔医生怀里,那一句“明年娶你”成了空许约。知青们跪在病床前送别老连长的一幕,更叫多少观众泪目,也因此记住了那个叫“出血热”的病魔。

而这一段虐心剧情,既真实反映了出血热的发病症状与巨大破坏力,也是那个特殊年代,“出血热肆虐”的生动写照。

世界上最早的出血热病例,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法军队里,当时它叫做“肾水肿”,中国最早的出血热病例,则出现在“918”之后的东北,当时叫做“松花热”。二战时期起,“出血热”在全球多国扩散起来,虽然早期名字不同,但“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却是其共同特点——朝鲜战争时期的“联合国军”士兵,曾大量感染出血热,死亡率高达13%。

死亡率一度接近14%!“不会人传人”的出血热,曾离我们有多近? - 3

新中国建国后,出血热也很快成了巨大的威胁。早期的“出血热”,还只出现在黑龙江一省,1955年起,“出血热”开始蔓延到全国各省。特别是在陕西、安徽等工程建设现场,出现了局部爆发的情况。比如在1959年的淮河水利工程建设现场,就出现了数百例发病病例,且重症患者极多。以当时参与抢救的医生回忆,每天新增的患者送来时“大多已休克”。为了安置抢救更多病人,医院的墙壁全都被打通,但尽管如此,“经常通宵达旦也抢救不过来”。

在那一年,中国全国的出血热病例达到了1570例,为建国头十年里最高,而接下来的增长速度,则更让人揪心:20世纪60年代的十年里,除了1960年外,中国每年的出血热病例都在千人以上,1964年是整个60年代的“流行高峰年”,出血热的疫区遍布全国21省,总数达到3517例,死亡率高达10.12%,这之后的多年里,出血热“死亡率突破10%”也成了常态,1969年的出血热死亡率,竟接近了14%。

死亡率一度接近14%!“不会人传人”的出血热,曾离我们有多近? - 4

在电视剧《年轮》的背景年代,即从20世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中叶的“上山下乡”时期,亦是中国出血热疫情越演越烈的年代,1972年中国的出血热病例超过万人,1975年出血热疫区波及23个省。1970年至1973年,中国的出血热病死率连续保持在10%以上。在那个年代的许多地方,“出血热”就是“死神”的代名词,每个冰冷数据,都是千家万户的伤痛。

甚至,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出血热发病率”也居高不下:仅1985年至1986年的两年间,中国的出血热病例就达到了近22万例。1994年至1995年,中国两年里爆发了12万例多出血热病例。在那十几年里,中国一度集中了全世界85%的出血热病例,还有了“流行性出血热的超级大国”的称呼。

可以说,在民国时期看似“低调”的出血热,却在新中国建国的前半个世纪里异军突击,成为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重大威胁。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出血热在中国,会有这么猖狂?

死亡率一度接近14%!“不会人传人”的出血热,曾离我们有多近? - 5

首先就是出血热的传染问题,虽然这种病基本“不会人传人”,但其传染力依然威胁性极大:染毒鼠类污染尘埃后的毒气、被染毒鼠类粪便污染过的食物和水、染毒鼠类体表的寄生虫都会成为传播途径,在人群聚集的场所,更容易产生爆发式疫情。

而放在中国,不同时代的特殊国情,也加剧了出血热的传播。建国早年各地热火朝天的工程建设场所,比如水库和铁路工程建设现场,都是爆发出血热的重灾区。改革开放后,农村粮食产量增加,连带着农村家鼠激增,携带病毒的老鼠,成了“几何级数”般增长的传染源。20世纪90年代时,中国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旧城改造不断推进,老鼠的密度也一度增加,原本集中在农村的出血热疾病,也一度向着城市蔓延……

同时,1978之前,全球医学界对于出血热,都处于完全陌生的阶段,一度连哪种老鼠是传染源都没弄清楚。“病毒分离”这一步也远远没有完成。特殊的国情加科技水平的限制,让“防治出血热”成为高难度。但是中国医学界,却从没有放弃。

二:来之不易的胜利

面对当时出血热的蔓延,中国的医疗系统,一直都是以搏命般的态度在拼。1952年,卫生部流行病学研究所在小汤山挂牌成立。这个机构后来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简称医科院流研所),“对抗出血热”成立它重要的任务,一代又一代的医生们从此投身于这个事业中,对出血热的“病毒分离”工作,也是从那时开始。

20世纪60年代,医科院流研所经过多年艰苦调查后,初步确定黑线姬鼠是出血热的主要载体。1981年,中国科学家成功从黑线姬鼠标本身上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这是继1978年美韩科学家首次分离出病毒后,人类防治出血热的又一次突破。次年,中国科学家又分离出了“Ⅱ型病毒代表株”,这个成果向世界首次证明:出血热病毒分为“家鼠型”和“野鼠型”,在经过了数十年的失败挫折后,“防治出血热”走出了关键一大步。

死亡率一度接近14%!“不会人传人”的出血热,曾离我们有多近? - 6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面临“出血热大爆发”的局面下,中国政府也投入了巨大力量应对疫情。1984年起,卫生部在全国30个省陆续建立了48个监测点,对疫区、宿主、疫源地进行动态监测,取得大量宝贵数据。在1986年出血热疫情的“峰值”(两年22万病例)时期,中国更掀起了一场由卫生部、轻工业部、化工部、国家科委联合指挥的灭鼠行动,终于成功控制住了疫情,1987年的出血热病例,已经比1986年下降了近一半。

比起骄人的“灭鼠”成果来,相对低调却更伟大的,却是出血热治疗技术的进步:在完成了“病毒分离”这一步后,出血热的死亡率也一步步降了下来。特别是在病例数量达到“峰值”的1986年,出血热病死率却降到了2.22%。1996年,中国出血热死亡率首次“破1”,跌到了0.96%,1999年,虽然全国的出血热新增病例依然高达近五万例,但死亡率却已是0.78%,是为整个20世纪的最低点。

1988年起,三种预防出血热的单价疫苗陆续批量生产,21世纪起,更为先进的“传代细胞双价纯化灭活疫苗”投入使用。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不但已经可以成功治疗出血热,更筑起了防御出血热的“长城”。也正是从这时起,曾经让老一代人谈之色变的出血热,“存在感”也越来越低,无论病例还是死亡率都直线下降。到2019年时,中国出血热病例的数量,全年只有9596例,平均死亡率是0.4%。

死亡率一度接近14%!“不会人传人”的出血热,曾离我们有多近? - 7

所以也就不奇怪,为什么西安发现出血热病例后,一些不切实际的谣言,会令许多上年纪的朋友上当,而年轻一些的朋友,反应则格外陌生。出血热从“猖狂”到“陌生”的全过程,是中国对于全球医疗卫生事业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一段发展历程的缩影。

今天回看这段历史,我们更可以知道,那年轻人们对“出血热”无比陌生的感觉,正是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一代代医疗战线的英雄们,以薪火相传的奉献甚至牺牲换来的。比起某些让人“吃瓜”的“八卦”“明星家务事”来,那些当年坚定选择了“防治出血热”道路的英雄们,才是一直在保护着我们的可爱的人,是我们真正值得敬重的偶像。

参考资料:宋春丹《出血热“超级大国”往事》、陈化新《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20世纪取得的成就和展望》

作者:张嵚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