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31日 14.8°C-18.7°C
澳元 : 人民币=4.8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调查1000名抑郁症患者的成长环境,多半来自这7种家庭

2022-01-04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抑郁症在今天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病了,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但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清。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和神经生化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对本病均有明显影响。

一个人认知和性格的形成与自己的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家庭环境是至关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和认知行为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甚至一生都打下深深的烙印。一个懦弱孩子的背后,一定会站着一个父母,要么懦弱,要么好强。

调查1000名抑郁症患者的成长环境,多半来自这7种家庭 - 1

情绪来源于认知,一个家庭父母好的情绪,就是最好的家教。如果是这几个家庭的孩子,抑郁症的可能性会更大,是不是似曾相识。

1,控制力超强的父母。你所有的人生抉择都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下完成,读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包括选择工作和配偶。事无巨细。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和思想,当所有的选择遵从不了自己的内心,那必然身心是分离的,内心是压抑的。而当我们出生社会后,当独自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挫折和压力的时候,往往会表现无所适从。因为你已经适应了被安排而不是独自解决问题。而控制力超强的父母是典型的缺乏安全感,孩子只有在自己认知范围内行事,你才觉得安全,你牢牢地控制这一切。如果孩子的成长不是你想象的方向发展,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其实,你培养的孩子往往也是焦虑不安的。

2, 喋喋不休,消极悲观的父母。总在唠叨命运的不济,身体的病变。生活的艰辛,满面的愁容。忧心忡忡。一个总是虚弱的母亲,容易培养出强悍的儿子。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孩子内心产生一种保护母亲的责任感。而奋发图强。但也容易因此而变得过于自省和自责。如果孩子成年后,通过自己非常地努力,好像也没有给父母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于是过于自责,总是觉得是自己的原因没有给父母理想的生活。而又找不到情绪的出口后,开始习惯性攻击自己。而抑郁往往就是从攻击自己开始的。

调查1000名抑郁症患者的成长环境,多半来自这7种家庭 - 2

3,道德洁癖而又完美主义的父母。道德感是与生俱来的。而道德洁癖就超过这个度了,事事都用超强的道德感来约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用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那么,这种父母往往不具有包容性,那么,孩子的天性往往被压抑和约束。孩子生活在固有的高标准之下,要么叛逆,以反抗的方式;要么压抑,以接受的方式。

4,争吵不休,家庭失和的父母。常言道:家和万事兴。父母一天争吵的家庭,往往家庭的氛围充满着压抑而又愤怒的情绪。但有时候父母把情绪转移给孩子,不管孩子对错,都会得到指责。这是致命的。孩子长大后会丧失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认知度低。内向沉默。情绪压抑。自卑而不敢表达。而负性情绪太多,而得不到释放的时候,往往会以某些心理疾病展现出来,比如: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调查1000名抑郁症患者的成长环境,多半来自这7种家庭 - 3

5,事事顺从,溺爱无比的父母。从小孩子在这种环境长大,潜意识认为得到是理所当然的,事事如意才是人生常态。当他们成年后,还会继续以这种认知来面对外界,可以想象,当他们真正面临挫折和失败,而又无法解决的时候,那种挫败感就会强烈。就像温室的花朵,能够经历风吹日晒吗?而真正的参天大树,必然是经历无数的狂风暴雨,烈日暴晒。

6,经常否定,打击孩子的父母。经常打击和否定孩子的父母会在孩子的潜意识种下无能自卑的影子,而抑郁症的发生就是一种极致的自卑,而不得不攻击自己的体现。

7,不懂给予孩子爱和关注的父母。当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内心缺乏安全感,当一个人爱得不到满足,行为得不到肯定,需求得不到回应,那么势必在外面不断寻找,来满足自己的匮乏感和安全感,如果求而不得,就会引起情绪的压抑,久而久之,就会以抑郁焦虑的形式表现出来。

调查1000名抑郁症患者的成长环境,多半来自这7种家庭 - 4

如果孩子得了抑郁症:作为父母,首先不要惊慌,既然既成事实,唯一能够做的事是怎样让情况怎么好转,而不是自己惊慌失措,焦虑抑郁。把不安的情绪转移给孩子。从而影响孩子的治疗。其次一定要寻求正规医院的系统治疗。相信医生,相信会得到治疗。另外,不要过多关注孩子的病情,稍微有点反弹就很紧张,孩子也会跟着紧张。父母更要学会放下和接受。这无非就是命运的安排。那么我们要怎么改变它?只有不断地修行自己,精进自己。这实际上是给自己重新改变和成长的机会,也是重新构建父母和孩子和谐关系的机会。从另一个方面讲,也是个好事。是你接受生命本苦,接受人生无常的事实,而不再执着于自己的执念。

如果是成年人得了抑郁症:即使我们知道这是原生家庭的关系,我们也不用去埋怨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也有他们的原生家庭。也许他们的原生家庭比你更糟糕。既然事实已经存在,那么我们就不用去做毫无意义的反抗。而是做有成效的建设性行为,原生家庭,实际上是给你提供一次人生反转的机会,只有翻越原生家庭重重障碍的大山,才会领略人生壮阔美丽的风景。才会明白生命的意义就是即使痛苦,我也会活得很精彩。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