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05日 15.6°C-17.4°C
澳元 : 人民币=4.78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三位放疗医生共谈:肿瘤科普的难点、红线与边界

2022-01-06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三位放疗医生共谈:肿瘤科普的难点、红线与边界 - 1

如今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人们纷纷谈癌色变。在“2021搜狐健康大会”上,搜狐健康邀请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的三位专家,他们分别是副主任医师王鑫、副主任医师亓姝楠和副主任医师张江鹄。在第三个分论坛上,他们就肿瘤科普的难点、红线与边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现今网络平台上信息杂乱,让健康人群了解疾病的高危因素,让肿瘤患者获取有效、正确的治疗信息是医生们做科普的初心。走上科普之路,医生们也不得不思考,肿瘤如此复杂的一个学科需不需要做大众科普?怎么做科普?科普的红线又在哪儿?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三位放疗医生共谈:肿瘤科普的难点、红线与边界 - 2

王鑫表示,帮助更多人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医生做科普的初心。尤其在肿瘤领域,大众学习科普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早诊断、早治疗,远离肿瘤晚期。对于放疗科医生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科普放疗是什么,而是告诉大众,肿瘤有很多种治疗方法,放疗是其中的一个选择。

张江鹄表示,肿瘤作为一种特殊的疾病,它的科普不应仅面向患者,更要面对广大健康人群。而大众在寻找科普信息的时候,也要找准平台,有资质评审的平台更可靠。另一方面,大众也要提高自己的辨识能力,要警惕通过弹窗、网页小广告等形式传递的科普信息。

亓姝楠表示,对于她而言,科普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做”,而是如何“高效地做”。不少患者在求诊时走了不少弯路,不仅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甚至有可能会耽误患者的治疗时机。而将这些正确的治疗信息准确地传达给患者正是医生的责任。但医生在做科普时,也要警惕商业风险,过多资金的进入可能会影响科普的内容。

肿瘤论坛全文整理如下:

主持人:肿瘤医生需不需要做科普?

张江鹄:那我就抛砖引玉,作为医生,最主要的任务还是治病救人,但如何向患者解释肿瘤以及让患者去了解肿瘤怎么治疗,也是特别重要的内容。而且肿瘤领域的疾病治疗起来都很复杂,还涉及和多个学科的衔接,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王鑫:我个人觉得科普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让很多不懂医的人知道某些疾病的特征以及可能诱发癌症的高危因素,以帮助他们形成一个比较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避免肿瘤的发生。比如张医生做鼻咽癌科普,告诉大家鼻涕里带血、耳鸣、耳堵等都是比较典型的鼻咽癌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可能会突然出现这些症状,如果他不懂这些他就不会在意,但当他刷到了这个科普视频以后,自己的症状跟科普视频里描述的一样,那可能就会引起他的重视,驱使他去医院检查是不是真的得了鼻咽癌。

从生活预防到能够促使一些病人更早地发现自己的症状,从而让肿瘤确诊的时候处在早期,我觉得这是我们做科普的意义。

亓姝楠:人类的寿命和100年前相比,大大延长了,这个就是得益于科学的进步,任何科学知识的普及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大大获益的。医学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科,而且对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觉得肿瘤知识的普及不是说必要不必要的问题,而是一定要做好的。现阶段的问题主要是怎么样能够高效地惠及最广大的群众。

主持人:肿瘤科普门槛高,我们该如何与患者对话?

王鑫:肿瘤治疗方向的科普,有的时候讲太多反而会引起医生之间的误解。因为肿瘤的治疗方案很复杂,治疗手段非常多,例如手术、放疗、化疗,现在还有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等。而且肿瘤的治疗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和药物的进步,治疗起来越来越复杂了。在这种情况下,科普只能讲一个大的原则,具体到某一个病人应该怎么治疗更好,可能没法科普。

张江鹄: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我们治的是人不是病。同样一个病,病人可能有5种治疗手段,患者在选择的时候,我们要告诉他要结合自己的教育背景、对生活质量的期望以及经济条件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来决定。例如一个患鼻咽癌的大学教授,对自己发音要求很高,可能无法接受手术以后要带个管子生活。一个患鼻咽癌的农民,可能觉得手术的影响无所谓。但这些治疗方法的利弊我们医生要对患者讲清楚,而不是一味地劝患者选择自己擅长的治疗方案。

主持人:肿瘤科普的难点是什么?

王鑫:除了告诉大家要健康生活、饮食以外,我个人比较喜欢科普一些专业相关的东西。首先就是什么是放疗,放疗能治什么?因为很多的病人只知道手术和化疗,还不知道什么是放疗。我们三个打车过来时,问出租车司机:“放疗是什么?”出租车司机回答说,“放疗是不是就把肿瘤细胞放出来?”我们三个都惊呆了。

我可能会科普放疗在肺癌和食管癌的治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想给大家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因为并不仅仅只有手术或者化疗能够治愈这些肿瘤,像肺癌和食管癌,放疗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但是科普的时候会发现很难。

我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某些平台,我只是希望通过它来科普,但它会直接把我的内容卡掉,可能是因为触碰到了它的底线。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它的底线是什么,所以我们只能不断地试探,结果发现我们发一条被卡掉,发一条被卡掉。这样一刀切的管理方法会导致我们想发一些正能量的东西也发不出去。

亓姝楠:绝大多数的医生是抱着真诚的态度,觉得自己能够治好病人的,我觉得我们应该相信医生。随着医学的发展,治疗手段更丰富了,医生也要互相交流。很多医院也设置了MDT(多学科会诊),多方面的声音出来的时候,结论相对就更清晰、更客观。

我本身是做淋巴瘤放疗的,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淋巴瘤的治疗一直是药物占主导地位,但是我们也有很多的数据证明,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药物治疗,甚至有时放疗的治疗效果比化疗更好,但是这些知识很难传达给患者。怎么样提高传播的效率,是我们很苦恼的问题。我们医院很多患者都是从外省转了好几次院才找到我们医院。

放疗科是一个专业、精密化、重要的治疗肿瘤的手段,我们放疗科的医生应该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多多发出自己的声音,让老百姓有渠道了解咱们。

我们在手机上看到的很多虚假的宣传,并不能称之为科普。如何辨别科普信息的真假对大部分的人来说都很难。我觉得要建立一个具有社会公信力的平台。这个平台上大家真的在做科普,而不是做宣传,没有商业利益。还可以针对老百姓需求比较大、点击量比较多的问题,联系专家来就这些问题做权威的回答。

张江鹄:去年发生新冠的时候,有媒体说板蓝根可以预防新冠,结果所有人都在药店门口排队买板蓝根。

我觉得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媒体为了增加点击率取一些夸张的标题无可厚非,但是医疗的广告一定要谨慎。未来有没有可能限制科普平台的级别,例如只有像搜狐这样大的门户网站,可以做健康科普。我相信大的门户网站一定是比小的门户网站审核得更加严格。

王鑫:如果一个地方广播或者电视台,都可以随便发广告吹嘘某一个药特别神奇,那我觉得这是不科学的。真想去做科普,要拿出来板上钉钉的东西,要去国外查文献,这些要靠医生从源头上把好关。另外渠道上要选择像搜狐健康这样比较正规的平台。其实这样的话,病人的遵循程度也会更高一些。

主持人:在科普的过程中,希望能得到什么支持?

张江鹄:像王鑫医生讲的那样,我们医生只能说初心是好的,愿意坐在镜头前配合着拍,但是没有人帮我们剪辑,我们也不会调色。医生每天回家要看文献、发文章,第二天还得工作,真的忙不过来,所以希望医院能有专业的制作团队支持一下,告诉我们一些科普视频编辑的技巧。

王鑫:其实我觉得今天这种形式就挺好的,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科普的选题、视频的制作确实是很耗费精力,未来也希望医院能给一些支持,有专业的人来帮助我们,我们也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做科普。

亓姝楠:我觉得过多的社会资金进入的话,你就要警惕它有没有一些商业的目的。如果有很完善的团队给你招揽患者,把渠道都引过来,你就要警惕它是不是有一些不好的意图。

主持人:肿瘤医生才知道的科普“潜规则”

亓姝楠:我看科普信息的时候,如果它的数据很详实,提到很多参考文献,我可能会比较信任它。出处权威的消息多半也都是靠谱的。但如果它的标题起得特别震撼,比如《一针就能够消除所有的肿瘤细胞》,通常就不太靠谱。没有具体的数字只说自己感受到的,不是做科学的态度。

如果确实很不幸得了肿瘤,患者要找到一个信任的团队。我自己有一个小的窍门,我会找这个疾病的相关指南,做这些指南的人和团队都是比较靠谱的。

张江鹄:现在国内其实也有一个关于各个学科和各个医院的排行榜,例如复旦前不久发布的医院排行榜,我觉得相对是公正的,如果得了病以后,不知道去哪里看的话,可以参照这个排行榜,大概每年年底会发一次。

王鑫:互联网医疗发展得很快,将来大家可能足不出户在家就看病了,我觉得大家可以多问。如果你是一个病人的家属,家人得了病以后,你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你可以去挑选一些比较权威的互联网医疗网站,找知名专家多方咨询。你可以问问内科大夫的意见,也问问外科大夫的意见,再问问放疗科大夫的意见。然后采取他们回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那个方案。比如说可能9个大夫里有5个大夫都建议你先去打化疗,甚至内科、外科大夫也建议先打化疗,那这个治疗方法可能就是靠谱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三位放疗医生共谈:肿瘤科普的难点、红线与边界 - 3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