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05日 14.4°C-15.4°C
澳元 : 人民币=4.78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医疗健康行业周报 | IVD公司「颐坤生物」获1亿美元B轮融资;「微创系」市值版图超千亿

2022-01-09 来源: 36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近年来,医疗健康产业创新不断涌现,并发展成为最活跃的行业之一,36氪见证和陪伴着这一领域创新企业的成长,并为行业带来专业的声音。

为此,36氪推出了“医疗健康行业周报”这一栏目,接下来将定期发布,为读者提供资本、政策、财务、新产品等多角度的行业资讯。

1月9日医疗健康行业周报请查收。行业周报收录了本周医疗健康领域「36氪创投频道」报道的融资新闻,以及其他值得关注的国内外行业新闻动态。

投资融资

「金仪盛世」获数亿元B+轮融资

生物制药一次性使用系统提供商金仪盛世已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由华泰国际、中金启元共同领投,中金传誉、科兴控股跟投,老股东经纬创投、华睿投资、夏尔巴投资、中信医疗基金、厦门建发持续加投,歌路资本连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扩大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和反应袋的产能,加速新型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及配套产品、下游设备及耗材的研发,并用于法国研发中心建设及海外销售团队的扩充。金仪盛世成立于2014年,是一次性生物反应器与相应一次性耗材厂商,36氪此前曾详细报道。

36首发 | 生物制药上游企业「金仪盛世」获数亿元B+轮融资,加速下游产品开发

「晟视科技」获近亿元Pre-A轮融资

晟视科技已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由元生创投领投,邦明资本、浙大创新院(浙江大学科技成果投资转化主平台)跟投。本次融资款项将主要用于公司心血管领域诊疗软件的注册以及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研发与临床注册。长海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晟视科技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通过全球领先的血流动力学检测、计算仿真、体外模拟实验平台与技术,为医生及患者提供无创、精准的心血管领域辅助诊疗产品和急重症机械循环辅助系统。

36氪首发 | 将生物流体力学技术在心血管领域做临床转化,「晟视科技」获近亿元Pre-A轮融资

「爱科诺生物」获超5000万美元B轮融资

小分子新药研发公司「爱科诺生物」近日完成超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由洪泰基金领投,中南创投、深创投、元禾控股、广发信德、三花弘道跟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推进RIPK1抑制剂的临床试验、研发项目的临床前开发,及国际业务合作。易凯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据了解,爱科诺研发的多个管线中,进展最快的产品RIPK1抑制剂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已经获得FDA批准,即将开始临床试验。

36氪首发 |「爱科诺生物」获超5000万美元B轮融资,RIPK1抑制剂在FDA获批IND

「颐坤生物」获1亿美元B轮融资

IVD全球化平台型企业颐坤生物已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中国、晨兴创投联合领投,元禾控股跟投。原股东礼来亚洲基金、珀金埃尔默创投继续加注。浩悦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颐坤生物成立于2019年,定位于全球化平台型创新的体外诊断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目前依托苏州产业化基地和新加坡研发基地,布局全球化产业链,围绕肿瘤、母婴健康和慢性疾病领域利用临床质谱、全景病理、分子诊断等创新技术平台拓展国内市场;并采取合作研发、投资并购等手段,布局化学发光、POCT等平台拓展海外新兴市场。

​36氪首发 | 布局创新性IVD平台,「颐坤生物」获1亿美元B轮融资

「恒宇医疗」完成C轮融资

恒宇医疗”)已完成C轮融资,由天士力资本独家投资,浩悦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用于加速产品的研发和注册,并推进已上市产品的商业化落地。天津恒宇医疗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血管内超声(IVUS)设备及导管、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设备及导管、IVUS/OCT一体机式的双导管系统、基于IVUS和OCT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平台及血管内激光斑块消蚀技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掌握光学、超声及导管平台技术,未来产品将全面布局冠脉介入、外周介入、神经介入等领域。

36氪首发 | 打造血管介入腔内诊疗平台型企业,「恒宇医疗」完成C轮融资

新药获批

荣昌生物ADC疗法“维迪西妥单抗”尿路上皮癌新适应症获批

荣昌生物“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近日获得批准。该药本次获批治疗特定的尿路上皮癌患者。维迪西妥单抗是一款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也是首款由中国公司自主研发并获批上市的ADC,此前已在中国获批治疗特定的胃癌患者。该药的分子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1)新型人源化HER2抗体;2)在肿瘤细胞具有可裂解性的连接子;3)具有高毒性及旁杀伤效应的小分子细胞毒药物。

10亿榜样

「微创系」市值版图超千亿,中国小美敦力的“拆拆拆”与“买买买”

12月28日,「微创医疗」发布公告,建议分拆“微创脑科学”(主营神经介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作为一家“生产上市公司的公司”,微创体系的上市公司有望增至6家。1998年起步时,微创就搭建了三大业务线:冠脉介入、主动脉介入、神经介入,至今集团的经营利润几乎全靠这三块贡献。2020年微创年营收6.49亿美元(约42亿元人民币),受新冠疫情、冠脉支架带量采购等影响,公司业绩有所下滑。

2021年,对于微创医疗来说很不平凡,子公司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成功上市,微创电生理、微创脑科学递交招股书。公司共用研发平台、内生孵化的模式,一度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同,母公司市值涨至1300亿港元;但因为行业对创新医疗器械预期的调整、集采政策的不确定性等,微创医疗和心脉、心通的市值又都一路下行。

集采之下,高值耗材成熟产品的产业链正被重构,低水平的重复竞争受到挤压;布局创新产品、出海,成为头部企业的必选项。因此,微创医疗作为中国医疗器械创新企业的样本,无论是年外部融资超10亿美元的模式,还是未来营收可能超10亿美元的业务布局,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尝试剖析以下问题:

1、 微创内生孵化和外部并购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要分拆多家子公司上市?

2、 微创心血管介入在国内是龙头,但骨科却属中游梯队,带量采购对其影响各是什么?

3、 已上市的三家子公司:微创机器人、心脉医疗、心通医疗,该如何理解……(点击此处获悉详情)

产业观察

“第一股”诞生后,本土罕见病药企能顺势崛起吗?

12月中旬,北海康成正式登陆港股,成罕见病制药领域的“第一股”。在如今的资本环境下,作为18A医药股,北海康成的破发似乎并不稀奇。但时隔半个多月,其股价仍“重挫”超20%还是不免让大众对罕见病新药企业、乃至于整个“孤儿药”行业的未来预期打上问号。

这背后,北海康成作为国内细分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其发展思路、商业模式、所反映的行业问题,以及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值得研究。

为此,本篇文章想着重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北海康成的破发是被“误杀”还是自身的问题?目前资本对“孤儿药”整体是什么态度?行业还存在哪些问题?除了药物研发还有哪些新的模式值得关注……(点击此处获悉详情)

编辑:顿雨婷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