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6日 12.9°C-14.3°C
澳元 : 人民币=4.82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不弄清楚这34件事,“成功”就永远只是奢望(一)

2022-03-15 来源: 36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人人都渴望成功。但什么是成功?也许没人能说得清楚,或者各有各的不同。成功有那么好吗?或者有那么可怕吗?有没有通往幸福的道路?要具备哪些条件才可以去追逐成功?成功的基础是什么?这种种问题如果不想清楚,成功就永远只是奢望。文章来自编译,篇幅关系,我们分四部分刊出,此为第一部分。

划重点:

成功没你想象的那么好,从来没有

成功没你想象那么糟,从来没有

没有通往幸福的路

知足常乐

取得成功的一切优势你都拥有

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相互影响

竞争是敌人

你没法拥有一切

不弄清楚这34件事,“成功”就永远只是奢望(二)

不弄清楚这34件事,“成功”就永远只是奢望(三)

不弄清楚这34件事,“成功”就永远只是奢望(四)

1.成功没你想象的那么好,从来没有

托马斯·吉洛维奇(Thomas Gilovich)博士是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他研究金钱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已有二十多年了。他说:“适应是幸福的敌人之一。”

吉洛维奇进一步指出:“我们买东西是为了让自己开心,我们成功了。但这只会持续一段时间。新鲜事物一开始令人兴奋,但之后就适应了。”

实际上,品味对想要结果的预期或想法,往往比结果本身更令人满足。一旦我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管这个东西是财富、健康,还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就会适应,兴奋就会消退。然后我们所追求的那种体验往往就会变得司空见惯,甚至令人失望。

我喜欢从自己抚育的孩子身上观察这种现象。他们总觉得自己想要某个玩具,得不到的话宇宙就会爆炸。他们的整个世界都围绕着要得到这个东西转。可是,一旦我们给孩子们买到了玩具,那种快乐很快就会消失,然后他们又想要别的东西。

除非你珍惜自己当下的拥有,否则拥有更多不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2.成功没你想象那么糟,从来没有

就像我们骗自己相信某样东西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会比实际要多一样,我们也骗自己相信某样东西给我们带来的困难要多于实际。

你拖延或者回避做某件事情的时间越长,这件事情就会让你(思想上)变得越痛苦。可是,一旦你采取行动,那种不适感远没你想象的那么严重。即便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人也会适应。

我最近碰巧跟一位有 17 个孩子的女士坐飞机。是的,你没看错。在有了八个自己的孩子之后,她和丈夫深受鼓舞,后来又收养了四个孩子。几年后,两人再度收养了五个小孩。

当然,一开始对系统的冲击确实影响了她的一家。但两人设法处理好了。不管你信不信,如果你被迫要面对这种情况的话,其实你也可以应付。

畏缩和恐惧的问题在于这会阻碍大家接受重大挑战。你会发现,无论大小,最终你都能适应挑战。

当你有意识地去适应巨大的压力时,你就能进化。

3.没有通往幸福的路

“没有通向幸福的路,幸福本身就是路。”

—一行禅师

大多数人认为他们必须:

先得拥有点什么(比方说,金钱、时间或爱情)然后才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方说,环游世界、写书、创业或谈恋爱)而这最终会让他们成为什么(比方说,快乐、和平、满足、有动力的人或恋爱)。

但自相矛盾的是,这个拥有——去做——成为的范式其实要颠倒过来,你才能体验到幸福、成功或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首先,你要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比方说,快乐、富有同情心、和平、智慧或有爱心的人)然后你在这个存在空间里面开始去做。接着,你正在做的事情几乎马上就能带给你想要拥有的东西。

我们把本我(what we are)吸引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这个概念已经得到了大量心理学研究的证实。哈佛心理学家肖恩·阿科尔(Shawn Achor)在一次大受欢迎的TED 演讲中解释说,大多数人追求幸福的做法都是倒过来的。他们认为自己先得实现或得到一些什么,然后才能获得快乐。但科学表明,幸福会促进成功。

比方说,知名漫画系列《呆伯特》的创作者,斯科特·亚当斯(Scott Adams),他就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正面肯定的运用。他每天都要在纸上写下这句话:“我,斯科特·亚当斯,将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漫画家。”,连写15次。

每天写 15 次这个的过程已经将这个想法深深地植入到他的潜意识里面——让亚当斯的显意识大脑开始去寻找他想要的东西。他写得越多,就越能看见此前他看不见的机会。不久之后,他就成为了一位非常有名的漫画家。想不成为出色漫画家都难。

我本人也运用了类似的原则,只是写目标的时态改成了现在时。比方说,我不会说“我将成为一名出色的漫画家”,而是写上“我就是一名出色的漫画家”。用现在时来写突出了你就是你想成为的人这一事实,这会告诉你该做什么,以及最终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4. 知足常乐

2013 年,在一年一度的 Genius Network Event上,Tim Ferriss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在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时,你有没有觉得压力过大的时候?会不会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太重了?”

Ferriss答道:

“我当然会有焦虑。如果谁说自己没有压力,那就是在撒谎。不过有一件事情可以缓解这种状况,那就是每天早上都花一点时间,宣布“我拥有的已经够了”,并把焦点放在这一事实上。我拥有的东西已经够了。我用不着每天都担心回复不了每一封邮件。如果对方抓狂的话,那是他们的问题。”

在同一次采访中,Ferriss后来又被问到:

“看完了《每周工作 4 小时》(The 4-Hour Workweek)之后,我觉得Tim Ferriss好像不在乎钱。你说到了怎么不花钱去环游世界。说到了平衡,以及不用关心赚钱的能力。”

Ferriss答道:

“你完全可以拥有很多的美好事物。如果你所谓的美好事物是沉迷于财富,那就会像《搏击俱乐部》里面那样,“你拥有的东西最终会拥有你”,那东西就会变成像健康和幸福这样的东西的替代品,然后就变成一种病态。但如果你能拥有美好事物,同时又不怕这些美好事物被拿走,那就是件好事。因为金钱确实是很有价值的工具。”

如果你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那拥有更多对你的生活会是件好事。如果你觉得需要拥有更多来弥补自己生活缺失的某样东西,那不管你得到了多少或取得了多大成就,你永远都会觉得不够。

5. 取得成功的一切优势你都拥有

说自己的生活有多难很容易。抱怨生活是多么的不公平很容易。这种角度看你总觉得自己吃亏。

但这种说法真的能帮助任何人吗?

当我们断定自己的情况比别人更糟糕时,那就是在无知地,不恰当地说:“你不像我,你就很容易。成功对你来说应该很容易,因为你不必应付我所经历的一切。”

这种范式有个术语,叫做受害者心态,这往往会导致特权感(feelings of entitlement)。

这世界不欠你什么。生活本就不该是公平的。然而,这个世界也给了你所需要的一切。事实上,你拥有在这个世界取得成功的一切优势。你要从骨子里相信这一点,如此一来,你就会感受到对自己以及这个世界的巨大责任。

你已经站走向成功的完美位置。宇宙的一切把你带到了这个位置,所以现在你可以大放光彩,改变世界。你可以随心所欲,施展自己。你的自然状态就是茁壮成长。你只需要站出来就行。

6.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相互影响

人是个整体——当你改变任何系统的一部分时,你也会同时改变了系统的整体。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一切,你就无法改变其中一部分。

每一个想法,不管是如何的无关紧要,都会产生结果无穷无尽的涟漪。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偶尔振动翅膀,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爱德华·洛伦兹(Edward Lorenz)提出的蝴蝶效应的隐喻。小事会变成大事。

当你在生活的一个地方发生了错位,你生活的所有其他地方都会受到影响。你没法把一个工作系统分隔出来。尽管把生活的某些部分(比方说健康和人际关系)抛到一旁很容易,但这么做你的整个生活会不知不觉间受到影响。到头来,你只是拖延或暂时避开了对自己的伤害,该来的总会来的。

反之,一旦你改善生活的某一方面,生活的所有其他方面都会受到积极影响。就像詹姆斯·艾伦(James Allen)在《人如其所思》(As a Man Thinketh)中所写的那样,“当一个人思想变得纯粹时,他就不再渴望不洁的食物。”

人是一个整体系统。

整个人类也是这样。不管好坏,你所做的一切会影响到整个世界。所以我请你问问自己:

“我是解药的一部分吗?还是说,我是疾病的一部分??”

—— 酷玩乐队

7. 竞争是敌人

“企业失败的原因都一样: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 彼得·泰尔(Peter Thiel)

对于最大限度扩大产品覆盖与创造财富来说,竞争极其昂贵。这变成了一场看谁能以更便宜的价格稍微胜过对方一点的战斗。对于所有相关方来说,这是一场逐底竞争。

与其与其他人或企业竞争,不如做点全新的东西,或者专注于某个定义严格的小众市场。一旦确立了自己在某方面的权威性,你就可以自己说了算——而不是被动地响应竞争。也就说,你想垄断自己创造出价值的那个领域。

跟别人竞争会导致你每天追逐的都不是自己的目标——而是社会认为重要的那些目标。你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去努力跟上,但却可能会过着肤浅的生活。或者,你可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替自己去定义成功,让自己远离喧嚣。

8. 你没法拥有一切

每一个决定都会有机会成本。当你选择了一样东西时,你没法同时选择其他几件东西。如果有人说你可以拥有一切,那他们是在撒谎。几乎可以肯定,他们没法践行自己所宣扬的东西,而只是想向你推销什么。

事实上,你也不是什么都想要。哪怕你想,现实根本也没法像那样运作。比方说,我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希望家庭成为自己生活的中心。跟妻子以及我们抚养的三个孩子共度时光是我的首要任务。其结果是,我没法像某些人那样,每天工作 12 或 15 个小时。没关系。我已经做出了选择。

重点就在这儿。我们都需要选择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然后拥有它。如果我们什么都想要,最终什么都得不到。内在冲突是地狱。

尽管对创造力的传统看法是,这个东西是非结构化的,是不守规则的,但其实创意往往是跳进盒子而不是跳出盒子思考出来的。当人开始限制而不是扩大自己的选择时,往往就能展现出他们的创造力。因此,你的人生目标定义和约束得越明确越好,因为这可以让你跟这些目标以外的一切断绝关系。

译者:boxi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