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06日 13.0°C-17.6°C
澳元 : 人民币=4.78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时而亢奋时而丧到谷底,我是得了“躁郁症”吗?

2022-04-01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对于“抑郁症”这个词,我们已不陌生。疫情发生以来,也有越来越多人了解到抑郁情绪的普遍性。

而今年初,“天才译者”金晓宇的故事,再度引发了公众对“躁郁症”这一疾病的关注。“躁郁症”学名双相情感障碍,表现为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患者就像坐上了“情绪的过山车”。由于症状的特殊性,关于它的讨论,一直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传言和误解。

那么究竟是什么“躁郁症”,“天才病”这样的说法有科学依据吗?患者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身边的人又能做什么来帮助他们?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这种病,该怎么办?……

3月30日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湃客Talk特别邀请到两位嘉宾,一起聊聊“躁郁症”的那些事。希望在春季这类疾病的高发期,给患者们一些“远程支持”,也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躁郁症”。

澎湃号 · 故事FM的制作人静远,去年5月制作过一期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播客节目,同时作为亲历者,为我们讲述了双相患者的真实困境;

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抑郁症治疗中心病区主任,心理治疗师沙莎,也将从专业视角带我们走近双相情感障碍,重新认识我们的情绪和内心。

时而亢奋时而丧到谷底,我是得了“躁郁症”吗? - 1

时而亢奋时而丧到谷底,我是得了“躁郁症”吗? - 2

可能从小我的心理状态和普通人比就会稍微有一点异常。情绪对我来说就像一个水龙头的开关,可能就比正常人开得要大一点。

第一次有这种非常明显的异常,是在我21岁上大二的时候,是由事件触发的。然后就有一些心脏痛之类的躯体性症状。那是我的第一次抑郁期,大概有几个月没有出门,因为特别怕光把窗帘都拉上,也不去看手机,非常害怕别人来联系我。后来走出来了。

大概三年以后我第二次犯病,我才意识到我之前可能不是抑郁,而是“躁郁”。

因为我在美国读的大学,那里学生的抑郁的问题还是挺常见,或者说挺受重视的。当你出现了这种症状,你也知道躯体化症状是怎样的,你就会觉得自己是非常典型的抑郁症。但后来发现好像不是这样,因为我身边原来以为是抑郁症的朋友后来被确诊其实是“躁郁症”,我朋友就跟我说,“我觉得你可能也有一些bipolar的倾向”。

现在我们说“躁郁症”,大家指的应该都是双相情感障碍这个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是患者有持续的心境障碍,会在某一段时间处于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意志力减弱的抑郁状态,时而又会处于一个轻躁狂或躁狂发作的状态,情绪比较高涨、兴趣增多、意志力增强。在一个患者的全病程当中,两种状态可以重叠、交替或者是快速变化。

我想纠正一个概念,我们现在把“躁郁症”等同于双相情感障碍。其实“躁郁症”命名的起点是在1898年,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但他当时是想说他发现了一类患者,既有抑郁的体验又有躁狂的体验,而并没有区分哪些是抑郁症、哪些是双相情感障碍。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躁郁症是心境障碍的统称,它既包括抑郁症,也包括双相情感障碍。

时而亢奋时而丧到谷底,我是得了“躁郁症”吗? - 3

图片来源 / Unsplash

时而亢奋时而丧到谷底,我是得了“躁郁症”吗? - 4

我觉得大多数人一开始出现问题的时候,是不会去寻求帮助的。比如在特别亢奋的时候,像我个人的表现就是会疯狂工作。一开始出现抑郁症状的时候,也不会想去寻求帮助,你会想把那个东西藏起来。

到你的身体受不了了,你的日常生活、一些非常基本的人的尊严的东西维持不了了的时候,你才会不得不去寻求帮助。比如你连续一个月失眠到已经精神衰弱了,比如在一个采访对象门外了,但这个时候你惊恐症发作,没有办法说话。

我寻求帮助的方式就是去找我的心理医生,还有跟我的父母、身边的朋友说,“我现在真的需要帮助”。

我爸一开始会感叹:“我这辈子唯一的希望就是我的女儿是健康快乐的,我对你没有其他的期望。”一开始我会觉得非常愧疚。但后来我就开始反驳我爸,我说:“爸爸不是这样子的,健康快乐是对一个人最大的要求。你可能要求我去挣一个亿,都比要求我健康快乐要容易一点。”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挣一个亿的人,比完全意义上健康快乐的人都要多很多。

一开始你会觉得你达不到身边人的一些要求,或者会给他们添麻烦。但到了一个程度,你就会去说服自己。AA meeting“戒酒互助会”有句话我特别喜欢:去承认你自己这个时候是无力的,是需要帮助的,这件事情本身也是一种力量。

时而亢奋时而丧到谷底,我是得了“躁郁症”吗? - 5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首先是要将患者感受到的情绪、功能的症状以及伴随的症状等信息,按照时间线索,作为病史资料进行采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寻求看护者比如家属观察到的一些侧面信息。

病史采集之后,紧接着要做第二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叫作精神检查,由精神科医生和患者一对一共同完成。我们会和患者聊天,实际在聊天背后,医生会就患者的认知、意志、情感、思维内容进行问题的设定和引导,来评估患者的不同症状。

同时,我们会用一些客观的量表对症状进行筛查,比如抑郁症的自评量表、蒙哥马利量表等,由患者通过主观的勾选,辅助医生对症状做一些定性甚至定量的判定。

然后我们要根据这类疾病诊断的指南,像我国用得最多的是联合国的ICD-10的诊断标准,从病程、症状、社会功能还有排除的维度进行最终的判定评估,才能确诊双相情感障碍。所以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有专业的积累,同时也需要医生和患者充分地交流和沟通。

时而亢奋时而丧到谷底,我是得了“躁郁症”吗? - 6

时而亢奋时而丧到谷底,我是得了“躁郁症”吗? - 7

我们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比率都是类似的,而且还会有家族聚集性。目前对于双相,我们仍然以内部因素作为主要的致病因。但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发现某一个因素有直接的诱因。

所以也有一个学说叫“点燃假说”,就是如果患者有一些内部的高敏感性,可能终生不发病,但如果有一个外在的扳机去扣动它,比如遇到家庭、社会的一些不良事件,早年的创伤比如被霸凌、虐待,或者突然的打击、环境的改变等等,都可能会诱发外在的扳机效应,来启动内在情绪上的异常波动。

总体来讲,双相情感障碍还是一个多因素致病的疾病,而且是内部和外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很多人会用“天才病”来形容双相情感障碍,这其实是一种美化。患者在躁狂发作的时候,因为思维速度很快,精力极其旺盛,展现就像一个天才一样,但这只是我们看到这种疾病非常单纯的一面。

其实在双相的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观察中,躁狂发作的占比非常小。而且我们在临床中经常会观察到,很多患者经历躁狂和轻躁狂发作后,就如同能量守恒一样,会快速翻转为抑郁。很多患者反而是经受不了这种跌落的情绪,从而出现一些极端的想法。所以我们不要忽视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以及危害。

时而亢奋时而丧到谷底,我是得了“躁郁症”吗? - 8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个谱系疾病,有很多不同的亚型,患者的表现可能完全不同。一些患者的程度不重,可能在发病早期有自愈的倾向,那么加强观察就可以了,也可以结合心理的治疗。

还有一些患者有季节性特征,比如在冬天有季节性抑郁的体验,可能进行一些心境稳定的治疗,夏天就自动好转了。

另外在心境剧烈变化的过程当中,当急性非常大的时候,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极端行为。还有一部分会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比如妄想、怀疑等。对这类患者,我们建议是住院治疗。

总体来讲,对双相情感障碍来说,情绪症状特别是症状相对严重的时候,药物治疗还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大部分患者会合并一些其他的症状,需要康复的治疗联合心理的治疗,才能真正地缓解。

现在全社会对于精神疾病都这么关注的情况下,双相情感障碍的就诊率其实也不足10%。原因有刚才讲的,因为患者的表现很多样。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病耻感”,包括患者自身和家属对疾病并不是非常能接受。另外也有很多患者会去心理咨询场所,或者综合医院来医治躯体化的症状等。

所以我也想要呼吁,如果是要确诊双相情感障碍,一定要到精神科医生这里来。心理治疗师、咨询师并不具备确诊双相的资质。在确诊之后,我们可以再考虑是选择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还是单独用心理治疗等等。

时而亢奋时而丧到谷底,我是得了“躁郁症”吗? - 9

图片来源 / Unsplash

时而亢奋时而丧到谷底,我是得了“躁郁症”吗? - 10

我可能这半年来状态挺好的,但我也非常清楚地知道,它终有一天还会再回来。但是我现在已经不害怕了,可以去接受它了。

有一个朋友跟我说过,就像感冒,一开始感冒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如果超过一定时间可能就形成肺炎、脑膜炎。抑郁也一样,时间长了你的脑子自然就会形成那个回路,不管出现什么事情,就本能地往悲伤的那个回路去走。后来我意识到我的确是这样。

但现在我一心情不好,我就会想向外去撒娇,有一些诉求,比如我会给朋友打电话,让自己尽可能多地被所有的爱、正能量去包裹。甚至有一个比较极端的方式,是我会打开音乐播放器,开始循环播放大张伟。

回到原来的状态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不要挣扎,不要绝望,甚至说可以“脸皮厚一点”,承认“我就是这样子的”,没有关系。

有研究数据统计,90%的双相患者一生中都面临着至少一次的复发。这看起来好像是一件挺悲观的事情。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人只要在这个世界上存在、感受着,一定会体验到情绪,这种情绪的高低起伏其实是必然的。

但在双相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的观察中,我们还是要对一些特殊的情境、阶段给予关注。比如在12岁到25岁之间,是双相发病的一个高峰期。而且在起病的前五年,即使有充分的药物治疗仍然会处于高复发状态。所以在前五年情绪出现波动,也不用对治疗失望。

还有一些其他的诱发因素,特别是对于女性,比如激素的诱发,月经期、孕产期、更年期等等。另外有些患者的人格特征就是情感高表达,非常容易沉浸在自我的情绪体验里。这种人格叠加一些外界的作用,也是导致双相复发的一个原因。

很多患者因为反复地复发,会面临社会、家庭,包括伴侣的一些对于疾病、治疗效果的评判等,这些其实对患者来说也是压力。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来说,复发确实是一个问题,防止复发却需要一个治疗的“联盟”共同努力,绝不是患者一个人的事情。

时而亢奋时而丧到谷底,我是得了“躁郁症”吗? - 11

时而亢奋时而丧到谷底,我是得了“躁郁症”吗? - 12

“病耻感”我现在已经没有了,可能是因为我职业的特性,身边有这个问题的朋友实在太多了,大家都比较能理解。但我觉得大多数患者可能还是会有这样的问题。

还有一个双相患者面临的困难在于,他们的情绪各方面不是特别稳定,但作为一个成年人,不管在私人领域还是公共领域,稳定都是别人对你的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诉求。

比如有一段时间我的睡眠质量非常不好,我们公司下午一点的例会,我经常会睡过。一开始我会觉得很羞愧,但当你在非常糟糕的情况下,除了接受以外也没有什么其他办法。因为我意识到,其实每一个人都会有缺陷,有自己不可控的那一部分。

人在最糟糕的时候,其实你需要的东西就是被填补。我最好的朋友会在我犯病的时候对我说,“你受到的那些伤害,我都会帮你补回来,用我对你的好一点点补回来”。这句话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好像也的确是这样,其实你受到的伤害,会有其他的爱去帮你补回来。

还有一个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我在那期节目中采访第二个、我帮她把声音做了特殊处理的受访对象。因为她现在已经是非常正常的状态,而且有老公、孩子,她其实不希望身边的人再知道她的这段历史。所以她不论是做这个采访,还是把我拉进一个双相的互助小组,都是出于一个她经历过、所以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人度过那个阶段的心态吧。这个举动本身对我的帮助就会比较大。

时而亢奋时而丧到谷底,我是得了“躁郁症”吗? - 13

图片来源 / Unsplash

时而亢奋时而丧到谷底,我是得了“躁郁症”吗? - 14

疫情期间,在外部的不确定性和长期居家的生活环境下,很多非患者的普通人也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的情绪。首先我要告诉大家,面对外界的压力、挫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治愈的能力,这是大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如果情绪或睡眠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先自助地找一些方法。

比如当我们很焦虑、紧张的时候,可以找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做,用运动、自己的乐趣爱好甚至是工作,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如果有失眠的问题,可以选择在白天增加一些体能消耗,或者用一些睡前冥想、喝牛奶之类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睡眠的情境。

我们也可以寻找一些其他人的帮助,比如约个三五好友视频吃饭、小酌一下,通过我们的社交网络去释放压力。大家可以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试,如果效果不好,可以来找我们专业人士的帮助。

另外,我也观察到,很多人怀疑自己病了又害怕来医院,可能会在网上找相关的群、测试等来获得一些信息。当然这首先是个人自由,但客观来讲,一些患者因为自身的痛苦等原因,在表达观点时会有一些倾向,特别是在网络上,可能会说“我很痛苦,没人理解”,或者说“大家不要去看病,看不好”,也有人会说“大家赶紧去看病吧”等等,所以大家要保持自己的判断。如果需要得到一个终极的结论,还是要寻求专业的机构、专业的医生。

对于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来说,我们只是要做患者和公众、和家属之间的一个桥梁,把患者的痛苦、面临的问题解读给公众,然后把公众的一些质疑尽可能地澄清。对于精神疾病的诊疗、预防以及科普,还是任重而道远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时间轴】

03:24 “我”的第一次抑郁期

04:13 是抑郁还是“躁郁”?

06:08 “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

07:35 “我现在真的需要帮助”

15:00 “天才病”的说法是一种美化

19:57 怎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26:02 面对它,与自己和解

28:19 双相的复发率为什么这么高?

34:27 “你受到的伤害,我都会帮你补回来”

37:03 疫期居家,应对情绪或睡眠问题的方法

时而亢奋时而丧到谷底,我是得了“躁郁症”吗? - 15

在小宇宙·荔枝·喜马拉雅APP,

主播、撰文 /周依

后期、监制 / 徐婉

实习生 / 李小庆、吴宇迪、张之钰

运营 / 胡雅婷

end

在线复诊、开药

★可关注北京安定医院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IOS版APP:App store搜索“北京安定医院”

安卓版APP:https://www.pgyer.com/4OVZ

时而亢奋时而丧到谷底,我是得了“躁郁症”吗? - 16

微信 : 北京安定医院

新浪微博:@北京安定医院

抖音:北京安定医院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