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0日 15.3°C-17.6°C
澳元 : 人民币=4.65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居家抗疫,如何守护心理健康

2022-04-14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上海全民抗疫,宅在家里工作、学习和生活,足不出户,需要心理健康建设。有哪些解压纾困的小贴士?孩子在家上网课,需要关注哪些心理问题?我昨天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乔颖医生做了一番对谈,分享五方面的小贴士。

一、从多空间和多角色到单一空间和单一角色,焦虑很正常。人需要在不同空间里——办公空间、商业空间、健身房——建立自己的习惯。居家隔离显然打破了这一习惯。只有斗室空间,让人觉得局促不安。许多人习惯有多个角色,工作的角色,朋友之间的角色,现在当然还能在虚拟工作中继续角色扮演,但一定有巨大的不同。

另一方面,人又有很强大的适应力。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从最初的受冲击和焦虑,很快就能找到自己全新的节奏。读书、刷剧、写作、冥想、室内健身,更多的时间可以尝试建立自己的节奏,适应新的生活。

当然,也有一个重要的角色,或者说居家剩下唯一的,不需要戴面具的角色,就是为人父母、为人夫妻、为人子女的角色,家庭的角色。繁忙的生活,许多人也许忽略了家庭,现在是为家人充电的时候,是和家人抱团取暖的时候。

二、自组织,或者说“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是都市白领可以在居家隔离找到全新突破口的好机会。从一个很小的切入口,即满足生活必需的食物、蔬菜、水果的供给,需要都市白领和专业人士转换角色,有人自告奋勇做团长,每个人都参与做团员和志愿者,小区和楼栋自发组织,有的人挖掘自己的人际网络找货源,有的人利用自己的管理方式搭建流程,提升效率。这种自发的组织,实践“成就他人,成就自己”的利他目标,会让人在努力之中找到归属感和意义,冲淡居家隔离的焦虑,当然也解决了生活保障的实际问题。

三、最大的挑战是孩子。与两年前的封锁不同,此次大多数人“足不出户”,不能下楼,孩子也没有办法和他们的同龄人在小区里玩耍,这其实是非常要命的。怎么办?家长必须肩负起责任。

对于小孩子,家长需要作为孩子的玩具,或者至少是孩子的玩伴。与孩子一起玩,可能是打发时间和陪伴孩子最重要的事情。做得好,孩子同龄人的替代率可以到五成。虽然无法完全替代,但至少比没有人玩,孤独、无奈、能量无法发泄要好得多。

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做到的是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愿意听他们的叙说,建立他们的信任,让他们愿意和家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沟通是最好的解压阀。在倾听的基础上,如果有双向的沟通,也会加深与孩子的联系。

四、对志愿者,也有一些小建议

首先不要因为一腔热情做志愿者。志愿者需要有一定的抗打击能力,能够忍受很多压力,能够有自我解压的能力。其次,志愿者需要规律工作,不能过劳,休息好,三餐定点保证。第三,志愿者要知道“寻求帮助”的重要性。其实这也是提醒在居家隔离期间的每个人:遇到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需求帮助。

五、群的沟通原则

群是最主要的沟通管道,当然还有许多社交媒体的沟通方式。需要善用,但也需要为自己设立界限。善用就是需要找到“安全的群落”,可以诉说和倾听,能够共情,但不会产生激烈的冲突和撕裂,或者为各自的焦虑火上加油。

疫情期间,群之间因为观点不同而撕裂的案例太多。需要有群成为情绪宣泄的出口,但负面的消息给人产生的压力、无力感和无助感,当然还有愤怒,都无助于心理健康。这时,需要有必要的节制。

居家家隔离的心理建设小结

总体一个原则,不要等到完全崩溃的时候再寻求帮助,有心理压力,及早行动。从多空间到单一空间,从多角色回归到家庭的角色,正常的工作生活节奏被打破,这些都需要每个人去适应这种改变,找到自己新的节奏。社区的自组织可能让有些人找到全新的角色,意识到自己的潜能,这是危机期间对人 最好的历练。每个人也需要懂得“反脆弱”的重要性。反脆弱,不只是抗打击,更是在危机的压力测试中考验自己,找到新的目标。

当然,我们也不要忘了,解封的那一天,也可能是“报复性反弹”的那一天,同样要做好心理的准备。

我其实已经开始“望梅止渴”了!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