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4日 13.1°C-18.7°C
澳元 : 人民币=4.78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创伤后应激障碍:暗中推动其他精神疾病的「黑手」?|专家视角

2022-05-13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创伤后应激障碍:暗中推动其他精神疾病的「黑手」?|专家视角 - 1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经常与一系列其他精神障碍共病。这一现象通常被简单地归因为PTSD与其他疾病的症状存在重叠,或个体在暴露于创伤后容易出现各种精神问题。

然而,另一种可能性是,PTSD本身即可影响其他精神疾病的发病或严重程度。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它对于如何最有效地管理创伤后出现各种症状的患者具有指导意义。

创伤后应激障碍:暗中推动其他精神疾病的「黑手」?|专家视角 - 2

本文近日在线发表于World Psychiatry

(影响因子49.548)

关于PTSD如何影响其他疾病,我们的了解依赖于纵向研究,而交叉滞后分析或时序分析使得我们能够评估每种疾病对其他疾病的影响程度。综合证据表明,PTSD可先于抑郁、焦虑、自杀、物质滥用、进食障碍及精神病性障碍而发生,也可以恶化这些疾病。此外,PTSD还可能是慢性疼痛、烟草使用等躯体及行为问题的「前奏」。

网络分析基于不同症状之间的因果路径(而非某种确切的潜在疾病)概括及解读精神病理学状态;来自此类分析的证据也表明,PTSD症状可以影响其他精神症状。例如,梦魇可能在导致睡眠障碍方面发挥因果作用,而睡眠障碍又进一步导致注意受损及易激惹性升高。大量网络分析研究表明,PTSD的某些特定症状会影响其他疾病的某些共同的问题,如抑郁及焦虑。

潜在机制

PTSD可能是创伤暴露与其他精神疾病发病相关性的中介因素。解读这一现象可以考虑以下若干机制;可以说,这些机制以交互的方式发挥着作用。

首先,一个关键的潜在机制是,PTSD会影响个体下调情绪痛苦的能力。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PTSD涉及情绪调节受损,而这种损害可能让一个人更容易新发精神疾病,或原有的精神疾病更容易恶化。执行功能缺陷也可能参与进来——工作记忆及注意力受损会限制一个人调节情绪的程度,从而升高精神健康问题的发生风险。

作为PTSD的一个关键症状,回避可以相继引发一系列适应不良的应对策略。回避涉及与创伤经历相关的情境、想法和记忆,而这种倾向可能泛化为对范围更广的社交网络、情绪状态及促进良好心理健康的活动的回避,进而导致抑郁、焦虑及其他精神疾病的恶化。

PTSD患者还有一种常见的回避方式:使用处方药或非处方药进行「自我治疗」,以麻木伴随创伤记忆而体验到的痛苦。这种行为不仅会导致药物滥用(已在纵向研究中得到证明),而且还会对其他精神问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这些问题无法通过药物之外的建设性的方式得到解决。回避倾向还可能导致患者不去寻求精神科的帮助,进而阻碍其他精神疾病的早期干预或充分治疗。

DSM-5明确指出,PTSD患者存在很多有害行为,包括危险驾驶、严重饮酒、自残等。这些反应被视为极端唤起(arousal)及冲动控制困难的结果。这些行为可导致一系列事件及习惯,有可能让患者陷入创伤暴露的反复循环,加剧患者对环境中的威胁及压力源的神经敏感性,从而对这些事件更加敏感。

对自身或环境的适应不良性或灾难性的评估,是精神健康问题风险的最强的跨诊断预测指标之一,而PTSD的一个关键特征正是在创伤后倾向于进行灾难性评估。这种评估可以泛化至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自尊、对他人的信任、对负面评价、细菌、自责的恐惧。这些认知倾向是一系列精神疾病的重大高危因素,包括焦虑、抑郁、进食障碍及强迫症。与此相关,个体在经历创伤后出现反刍的倾向也已得到充分证实,而这种反复咀嚼负性事件的习惯是很多精神疾病的重大高危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回顾的很多高危因素可能在创伤暴露前就已经存在,并且使人更容易罹患PTSD。随着PTSD的发展,这些高危因素可能加剧,导致其他有共同易感性的精神疾病的发生。在这一背景下,有关精神疾病共同遗传易感性的新证据尤其值得留意。暴露于创伤并出现PTSD后,基因表达可通过共享的遗传易感性,使个体更容易罹患其他精神疾病。

结语

总体而言,PTSD导致或恶化其他精神疾病的机制是多因素的、交互的。PTSD如何影响其他精神问题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因其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将PTSD视为治疗靶点,有望在下游对解决其他很多问题带来益处。

文献索引:Bryant, R.A. (2022),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s moderator of other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World Psychiatry, 21: 310-311. https://doi.org/10.1002/wps.20975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