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31日 14.7°C-18.2°C
澳元 : 人民币=4.82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瞭望 · 治国理政纪事丨多样生物守护地球家园

2022-05-21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瞭望 · 治国理政纪事丨多样生物守护地球家园 - 1

◆ "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2021 年 10 月 12 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这样强调

◆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先哲们就曾提出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的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我国 90% 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 71% 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逐步恢复

◆ 大熊猫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 1114 只增加到 1864 只;极度濒危的海南长臂猿,从低谷时的 7 至 9 只增长到 30 多只;朱鹮从发现时的 7 只,恢复到 5000 余只;藏羚羊从几万只恢复到目前的 30 多万只

◆ 近十年,中国平均每年发现植物新种约 200 种,占全球植物年增新种数的 1/10

◆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理念已被中国社会广泛接受,这提升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引领者地位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颁布和修订了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种子法、湿地法、长江保护法和生物安全法等 20 多部生物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

◆ 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 从 2019 年起,中国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核心预算的最大捐助国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宣言、中国担当、中国主张,必将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注入更强信心和动力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高敬

5 月 22 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先哲们就曾提出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的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我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签署和批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2021 年 10 月 12 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这样强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我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臻完善、监管机制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保护修复   中国答卷

" 快看!又出来啦!一头,两头,至少六头 ……"4 月 22 日下午,武汉市新洲区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徐建利,在长江边又一次见到江豚戏水的画面。

长江江豚是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也是长江生态健康的指示物种。2021 年 1 月 1 日零时,长江流域重点水域 10 年禁渔全面启动。渔民上了岸,江豚正在 " 回家 "。

萌萌的江豚、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深谷中的一株兰花 …… 生物多样性让这个蓝色星球热闹非凡。

据统计,全球超过 30 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超过 16 亿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产品谋生。世界上 50% 以上的药物成分来源于天然动植物。

然而,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有关报告显示,目前约有 100 万种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其中许多物种将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灭绝。当前物种灭绝的速度比过去 1000 万年的平均值高出几十到几百倍,而且正在加速。

" 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2020 年 9 月 30 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通过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非法贸易等多种举措,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不断优化就地保护体系。我国积极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021 年动物界一大 " 网红 ",非云南那群 " 一路逛吃逛吃 " 的野生亚洲象莫属。从北移到南返,象群迂回行进 1000 多公里,中国政府与群众的护象行动赢得世界肯定。通过多年保护,我国境内的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 180 头增至目前的 300 头左右。

瞭望 · 治国理政纪事丨多样生物守护地球家园 - 2

2021 年 8 月 12 日,亚洲象群进入云南墨江县,回到传统栖息地。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体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 何有刚摄 / 本刊

2015 年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三江源等 10 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21 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截至目前,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近万处,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超过 1.7 亿公顷,约占陆域国土面积 18%,提前完成《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到 2020 年达到 17% 的目标。海洋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 12.4 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 4.1%。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我国在国土空间管控方面的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了对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的保护。自 2014 年工作启动以来,我国初步划定的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少于陆域国土面积 25%,将具有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和生态极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严格保护。

2019 年 9 月,联合国秘书长气候行动峰会 "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活动中,中国生态保护红线案例成功入选全球 15 个精品案例。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我国 90% 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 71% 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逐步恢复。从南方到北方,从内陆到海滨,越来越多珍禽异兽正在回归,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目前,大熊猫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 1114 只增加到 1864 只;极度濒危的海南长臂猿,从低谷时的 7 至 9 只增长到 30 多只;朱鹮从发现时的 7 只,恢复到 5000 余只;藏羚羊从几万只恢复到目前的 30 多万只。

瞭望 · 治国理政纪事丨多样生物守护地球家园 - 3

2021 年 1 月 28 日,朱鹮在陕西省洋县黄金峡镇庞湾村汉江段的河石上栖息 陶本耀摄 / 本刊

持续加大迁地保护力度。我国建立了植物园、动物园(含海洋公园、海洋馆)、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以及种质资源库、基因库等较为完备的迁地保护体系——

今年 4 月 18 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迈出新步伐。国家植物园将重点收集三北地区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 3 万种以上,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 500 万份,建成 20 个特色专类园、7 个系统进化植物展示区和 1 个原生植物保育区。

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种质资源保护,建立植物园(树木园)近 200 个,保存植物 2.3 万余种(约占中国植物总种数的 60%),系统收集保存兰科植物、苏铁、木兰等濒危植物种质资源。普陀鹅耳枥、华盖木、峨眉含笑等一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初步摆脱灭绝风险。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在昆明北郊苍翠的密林中,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植物种子万余种,珙桐、喜马拉雅红豆杉、弥勒苣苔 …… 包括许多珍稀濒危植物在内的上万种野生植物的种子,一同栖身于这座 " 诺亚方舟 " 内。这座种质资源库,与英国基尤千年种子库、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等一起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设施。

目前,全国共有动物园(动物展区)240 多个,饲养国内外各类动物 775 种;建立 250 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60 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人工繁殖成功并建立稳定人工种群。

国家生物安全管理能力持续提高。近年来,我国生物技术健康发展,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机制逐渐完善——

大黑弓背蚁、爪哇短胸天牛、芡欧鼠尾草 …… 这些外来物种,都是各地海关从旅客的行李、邮件等渠道截获的。今年一季度,全国海关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 173 种、1.39 万次。

在加强口岸防控,严密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的同时,我国着力完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强化生物遗传资源监管。近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林草种质资 源普查 …… 查明生物遗传资源本底,查清重要生物遗传资源分布、保护及利用现状。

近十年,中国平均每年发现植物新种约 200 种,占全球植物年增新种数的 1/10。

系统施治   中国智慧

5 月 5 日,三江源国家公园。首批 137 只待产雌性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动物通道,向产仔地可可西里卓乃湖进发。一年一度的可可西里藏羚羊大规模迁徙由此拉开帷幕。

" 藏羚羊种群生存状况持续改善,是人类参与物种保护的成功案例之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连新明说。

"

高原精灵 " 藏羚羊的故事,如同一个缩影,见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国家战略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安排部署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将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 年 9 月 1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成为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程,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的感受尤为深切。他介绍,近年来,我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政府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将 " 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全国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 " 确立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逐步纳入各级各类规划计划中。

" 十四五 " 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作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重点工作进行系统部署。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保护万千草木构建制度 " 四梁八柱 "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颁布和修订了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种子法、湿地法、长江保护法和生物安全法等 20 多部生物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覆盖野生动植物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安全、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等领域。

2020 年 2 月 24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一系列政策法规体系、中长期规划和行动计划,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

浙江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民胡斌,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村里早年间开山挖矿、炮声隆隆、粉尘漫天的景象,是他童年最深的记忆。

2005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考察,提出了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科学论断。

坚定践行这一重要理念的余村,如今面貌焕然一新。随着关闭矿山修复生态,现在的余村四季皆有景。5 年前,在外打拼多年的胡斌回家乡开起了客栈。

从 " 卖石头 " 转向 " 卖风景 ",实现了 " 绿水青山 " 与 " 金山银山 " 的双向转化,折射出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性变革。

探索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扩展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 各地探索 " 绿水青山 " 与 " 金山银山 " 双向转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走出双赢之路。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 · 安诺生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理念已被中国社会广泛接受,这提升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引领者地位。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

2013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提出 "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之后,这一重要论述不断丰富和拓展,分别于 2017 年和 2021 年增加 " 草 " 和 " 沙 ",着眼于要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深入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一条条江河、一个个湖泊有了专属守护者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近年来,我国以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为基础,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目前已基本摸清我国生物多样性状况,完成了近 180 个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超 3500 公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调查与评估。我国初步形成了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立了 749 个观测样区,布设样线和样点 11887 条(个)的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构建了全国 2376 个县级行政单元、观测样线长超过 3.4 万公里的物种分布数据库。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 2020 年 9 月发布了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其中 13 次展示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赢得世界肯定。

地球家园   中国担当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山林蓊郁,沁人心脾的绿扑面而来。

4 月 11 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海南考察期间,深入五指山片区,沿木栈道步行察看公园生态环境,不时停下脚步,询问树木生长、水源涵养、动植物资源保护等情况。

" 海南带雨林不是光属于海南,是属于全国人民的,是属于地球的,是国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南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对热带雨林实行严格保护,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丰硕成果。

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中国宣言,有中国担当,更有中国主张。

凝聚共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中国宣言——

当前,人类站在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各国是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

2021 年 10 月 12 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 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由中国提出、凝聚各方广泛共识的 " 昆明宣言 " 在高级别会议上正式通过。宣言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 "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确保最迟在 2030 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2050 年愿景。

瞭望 · 治国理政纪事丨多样生物守护地球家园 - 4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新闻中心里的大幅彩绘作品,展现着美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2021 年 10 月 12 日摄) 王南摄 / 本刊

坚定履约,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这是中国担当——

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中国积极履行公约及其议定书,为全球提供可资借鉴解决之策,充分展现大国担当。

从 2019 年起,中国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核心预算的最大捐助国。持续加大对全球环境基金捐资力度,中国已成为全球环境基金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捐资国。

2016 年 5 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为其他国家应对类似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挑战提供了经验借鉴。

这些中国实践凝聚中国智慧,向世界进一步释放出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强烈信号。

广泛合作,共同维护地球家园,这是中国主张——

在中俄跨境自然保护区内,物种数量持续增长,野生东北虎开始在中俄保护地间自由迁移。

在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这片面积达 20 万公顷的 " 乐土 ",有效保护了亚洲象等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国将率先出资 15 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宣言、中国担当、中国主张,必将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注入更强信心和动力。

按照此前安排,COP15 第二阶段会议今年将在昆明继续举行,将共商 "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共同绘制未来 10 年乃至更长时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

人们期待,此次会议通过一个兼具雄心和平衡、务实的 " 框架 ",真正助益各国守望相助,携手同行,合作共赢,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站在新起点上,国际社会携手同行,我们一定能同心共建一个美丽的地球家园。

瞭望 · 治国理政纪事丨多样生物守护地球家园 - 5

刊于《瞭望》2022 年第 21 期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