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4日 11.7°C-14.9°C
澳元 : 人民币=4.8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呸,再见!我们因为什么弃剧?

2022-06-06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2021 年春节前,我写过 " 大家拒绝一部电影的理由 "。

谁能想到呢,2022 年的我想看电影都困难。

比起花钱买票入场的院线电影,观看剧集是另一种场景:

随时打开,随时关闭,能发弹幕吐槽,能跟身边人探讨剧情,在客厅沙发在卧室床上在上班摸鱼在饭桌也在所有交通工具里,都可能发生。

没有仪式感,观剧的启动就不需要额外动力,放弃更不需要艰难抉择,观众弃剧的理由也就更加随心所欲,五花八门。

在我所有的读者群里,在我微博公众号的所有评论里,在我身边家人和追剧小伙伴身上,我观察了大家弃剧的理由。

弃剧,意味着已经打开看了点时长,却坚持不下去。那么,是什么让大家 " 呸,再见 " 的呢?

1

编得太差了,再见!

剧情不可信,是一大弃剧理由。

哪怕是再不挑的下沉市场观众,也会因为剧情过于离谱而犯嘀咕,嘀咕犯多了,也就不看了。

她们也许不懂职场专业,不懂刑侦推理,不懂修真神仙世界观设定,但她们懂人情世故,知道人该如何说话,在什么情境下该是什么反应,在特定人物关系中该是什么表现。

而大把剧集的主创,却连这种最基本的需求都不懂,也满足不了。

悬疑剧满眼 bug,职场剧小学既视感,甜宠剧强行相爱强行分开,历史剧全员现代人 ……

呸,再见!我们因为什么弃剧? - 1

剧中角色人模狗样,却不说人话,不办人事,观众对剧情和角色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又如何一直看下去呢?

弹幕的发明与应用让很多剧找到了流量密码,我雷不怕,你吐槽也给我增加播放量和热度啊,你们集体吐槽那就更好了。

可是吐槽也是要耗能的,吐两句的效果基本等于 hei~tui!之后的动作当然是狠狠走开啊,谁还要站在痰堆里呢。

2

编得太真了,再见!

一种越来越突出的弃剧理由,在于剧集太戳,太真实。

在社会发展到当下这个阶段,每个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压力都太大了。

焦虑成为大家情绪的底色。底色的意思,是你日常不大容易察觉到,但它会默默影响你的判断与选择,同时也很难排解。

这几年,无论网文还是影视剧作品," 爽 " 大行其道,无论是超脱现实物质条件的仙侠爱情故事,还是大杀四方的升级套路,或者仿佛发生在平行空间的甜宠腻剧,大家在各种不需要思考现实困境的爽套路中得到喘息与麻醉,暂时忘却现实中自己要面对的一切——那早出晚归累成狗也赚不到几个钱的工作,那一辈子攒不出首付的大城市房价,那成绩平平鸡娃鸡不起不鸡又没希望的孩子,那日益年迈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的爹娘。

呸,再见!我们因为什么弃剧? - 2

哪怕是钟爱虐心情节的观众,也会下意识选择那些离自己生活很远的脱离现实的美强惨人设或虐恋场景,可以尽情陪剧中人痛哭流涕,却不至于想起自己的一地鸡毛。

呸,再见!我们因为什么弃剧? - 3

你对这样的观众说,看看现实主义吧,对不起,越现实,越糟心,越容易让我想起周遭的一切不如意,不必了,再见。

是的,描摹现实这件事,在当下越来越变得吃力不讨好。

对创作者要求高,监管更是严防死守,又很难讨好观众,所以大家统统跑去甜宠仙侠偶像,也不奇怪。

今年《亲爱的小孩》播出成绩平平,当然有后续情节不合理的原因,但以其描摹女性生育后自身与家庭变化的真实度来说,往前推个两三年,是有机会爆的。可惜在女性情绪越来越走向恐婚恐育的趋势下,在生育精神与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的现实里,剧集的注视与强调,让已经经历过这一切和压根不想经历这一切的女性观众,都有点望而却步。

呸,再见!我们因为什么弃剧? - 4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不然无法解释纯正现实主义《人世间》,为什么成了今年的大爆剧。

呸,再见!我们因为什么弃剧? - 5

只是说现实主义题材要让观众看进去且舍不得弃,恐怕要在调配观众情绪上和加码人物亮点去牵动观众心绪上,下更多的功夫。

近期的《欢迎光临》走现实主义搭配轻喜剧路线,用相对昂扬的精神内核去烹饪现实这锅汤

呸,再见!我们因为什么弃剧? - 6

而《警察荣誉》则在突出烟火气的同时努力控制狗血感,并在大小案情中塑造出让人温暖的群像,这都是针对 " 现实主义容易令观众沉重进而抗拒 " 所做出的尝试路线。

呸,再见!我们因为什么弃剧? - 7

文艺作品单纯描摹现实虽然也有其意义所在,但在现实中如何选材、如何调配、如何烹饪,其实也代表着创作者的价值取向。贩卖焦虑这个流量密码,往年尚能奏效,在近几年已经越来越不灵了。

说到底,鲜少有人再抱着 " 欣赏作品 " 的心态去看待影视剧,观众对待影视剧的心态已经完全消费化:消费,就是要让我开心让我爽,不要试图戳我的痛处教育我,不然转头就走。

3

演员不行,再见!

大家会因为演员的表现而弃剧吗?

会,但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有的是嫌演员丑。别笑,这可真的是最广泛的弃剧理由之一,而且嫌男演员丑而弃剧的,多过嫌女演员丑而弃剧的。

观剧群体大多是女性,大量女性观众对于女演员的标准,是人设不拉、好代入即可,对于男演员的标准,则要起码有些魅力在身上,尤其是偶像剧,带感情戏份的都市剧、职场剧、生活剧也是如此。

有的是嫌不搭配。按说俊男靓女凑在一起怎么也不至于看不下去,但就是有演员能在甜蜜戏份里演出强扭的瓜不甜的别扭感,观众渣演技都忍了,俩人装不出爱意也都能忍,但连不熟这件事都掩盖不住,这么坦诚又真实的人,就别做演员了吧。

真的因为演员演技拉垮而弃剧的,其实数量并不太多。一是观众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在乎演技,这个结论让我沮丧。二是观众在打开一部剧集前其实对演员表现会有基本的预判,这种预判本身就起到了筛选作用,将 " 弃剧 " 的动作前置。

演技与剧集的搭配大致有三类,一类是渣演技搭配渣类型剧,渣演技的演员爱豆最常领衔的那些甜宠、仙侠、校园、悬浮职场和古装偶像,这种剧呢,你打开之前就知道演得不会有多好,打开后不是差出天际,也不至于因为演技弃剧。

呸,再见!我们因为什么弃剧? - 8

一类是正经演员搭配正经剧集,比如相对严肃的都市职场、都市生活、古装正剧、悬疑刑侦等等,这类剧阵容整体靠谱,但资本很可能为了流量塞进去个把渣演技,渣演技的表现戳在品质良好的剧集中,让很多观众如鲠在喉,但这样的情况下,总还有好演员 + 好剧情让观众为了剧忍下去,忽略 ta。

呸,再见!我们因为什么弃剧? - 9

只有当类型模糊、阵容混搭、品质莫测的剧集出现时,很在乎演技和氛围感的观众才会因为打开前没有明晰的预判,在打开后很可能被吓跑。近期某部剧集就呈现了这样的状态。而《梦华录》的成功,恰是演员颜值和演技在古偶这个类型下足够令人满意。

4

你到底在讲啥?我看不懂!

正常观众都有正常智商,按说不该有所谓的看不懂这件事。

但是一些需要观众全神贯注跟着剧情走并带一些思考的剧集,也确实有所谓的观看门槛。比如烧脑的推理悬疑刑侦,比如勾心斗角的权谋宫斗,比如严肃艰深的历史政治。

呸,再见!我们因为什么弃剧? - 10

这类剧集呢,如果观众在进入后发现 " 哎呀还要这么仔细看压力好大哦 ",确实会产生劝退效果。

但这是类型受众限制,我要说的,其实不是这种情况,而是那种一集下来都没给观众讲明白自己到底在演个什么故事的剧集。

呸,再见!我们因为什么弃剧? - 11

类型混沌,结构模糊,人物关系不清,剧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而这样的剧集,我这几年试毒下来,见过太多。

还是那句话,短视频时代,长视频剧集要跟这么多娱乐方式抢夺注意力,就必须努力在一开始就让观众知道,你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精彩看点会是什么,不然多真爱才会有功夫跟你耗下去呢?

呸,再见!我们因为什么弃剧? - 12

5

你到底在讲啥,我没兴趣

很多弃剧发生在剧情中段,有的是因为情节大崩,有的是因为逐渐寡然无味。

情节大崩的自不必说,前期搭好了架子,钓足了观众的胃口,剧情进展到中段突然开始发颠,哪怕是《权游》大家也照骂不误(也就是仗着终季胡来)

呸,再见!我们因为什么弃剧? - 13

这相当于喂饭喂得好好的,突然喂屎,有点血性的观众一定摔饭碗。

而更隐蔽一点的,是中段开始突然丧失吸引力。

一部分是因为剧集注水,故事只能支撑 20 集,剧本强写到 30 集,最后拍出五十集,前面还要留着吸引观众,那只能把大量水戏份放在中段。

还有一部分是创作者能力不足以支撑长篇,会做人物,会做矛盾冲突,却不会做成长,会做相爱,会做误会,却不会做相处。

当你遇到看着好好的剧集突然不吸引你了,别怀疑,八成是这一趴,创作者自己也做得很费劲。

6

价值观冲突

价值观这件事,下沉市场并不重视,甚至我可以偏激一点地讲,被下沉市场追捧的剧集,多少都有些政治不正确。

呸,再见!我们因为什么弃剧? - 14

但在热衷于发言的社交平台用户身上,价值观是一件越来越影响剧集判断的事情,越来越多人因为主角的一个举动、一句话、一次选择,或者剧里的一个场景、一次冲突甚至一个道具而弃剧,说到底,是这些情节或细节让她们觉得违背了她们对于 " 正确 " 的认知,让她们膈应。

呸,再见!我们因为什么弃剧? - 15

这几年,最容易导致 " 价值观弃剧 " 的,是女权问题和政治问题,其中大量存在过度解读,但也有的实在是不冤枉。

我一向反对用三观批判文艺作品,但如果不涉及严厉批判,仅仅是拒绝让自己膈应的消费品,那也是观众作为消费者的基本权利。

观众弃剧越来越随意,是因为选择越来越多。

全民追捧《渴望》的时代,电视机还没有普及家家户户,看电视是一天下来所有人最盼望的消遣。

呸,再见!我们因为什么弃剧? - 16

全民追捧《还珠格格》的时代,互联网还没有普及家家户户,大家对电视的依赖依然相当坚固,全家坐在客厅看电视,依然是剧集被观众接收的主要方式。

呸,再见!我们因为什么弃剧? - 17

而如今,一家起码七八块屏幕,同处屋檐下却刷着不同的抖音快手小红书,长剧肯拎出看看已经很难得,想让人看完,那就得拿出点真本事了。

对于创作者来说,当" 正片实际有效播放量 "成为更重要的业绩衡量指标后,不仅要思考如何把观众 " 骗 " 进来,更要思考如何留住自己的观众,你是哭天抢地撒泼打滚,还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不如,就先从真心且平等地理解你的观众开始吧。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