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9日 10.9°C-14.1°C
澳元 : 人民币=4.84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子承父业”还是“自由择业”?关键是尊重孩子的选择

2022-06-13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日前,《中国青年研究》刊发的一篇文章,利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方式调查取得的数据,以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四个长三角中心城市家庭为研究对象展开深入分析,讨论了不同家庭背景对子女职业选择方向的不同期望。研究发现:家庭财富水平越高,在子女职业导向上越呈现 " 自由择业 " 倾向;家庭受教育程度越高,在子女职业导向上越倾向于专业技术导向,呈现 " 子承父业 " 的特征;家庭权力地位越高,在子女职业导向上越倾向于社会服务导向。

这个调查结果当然不代表全部。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人们根据不同的社会风气、经济状况和行业变化,都会作出不同的选择。不过,它仍然符合许多人的社会认知。

家庭财富水平越高,子女职业导向越倾向于 " 自由择业 ",用直白的话来说就是 " 有经济基础作为后盾 "。不管是继承家族企业,或是自立门户,抑或是从事那些需要长时间高成本培养的艺术类工作,都属于传统意义上的 " 自由择业 "。

家庭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职业导向越倾向于专业技术,这是因为受教育程度越高、学历越高,认知能力也越高,越具有自我强化的特征。子女在潜移默化中也更看重专业技术的作用,将 " 技术饭 " 视为理想。

在这个领域,梁启超堪称榜样。作为思想家,他不仅仅矢志救国,在家庭教育中也倡导开放包容。他的九个子女个个成才,有 "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 的佳话,其中长子梁思成是建筑学大师,次子梁思永是近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五子梁思礼是火箭和导弹控制系统专家,三人都是院士。

不管哪一种家庭状况,父母对子女的潜移默化都是客观存在,也体现着父母对子女的期待。

对于中国家庭来说,子女就业是一件大事,而且不仅仅是子女自己的人生大事,也是全家会围绕其运转的大事,重要性绝不亚于高考和结婚。大多数家庭对于子女职业导向的影响,在子女成年之前就已经发生,而且有十分明确的期待。

这种期待既基于 " 望子成龙 " 的美好愿望,也基于现实需求。父母当然希望子女比自己过得更好,拥有更好的工作,也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更好的经济保障。所以中国家庭教育多半有着非常明确的指向性。对学业的要求,还有兴趣班,都是这种指向性的体现。

但如果这种期待过了火,就会变成一种家庭 " 软暴力 ",使得子女背负沉重压力,甚至成为逆反心理的来源,导致家庭失去应有的和睦,子女失去应有的空间。

同时,父母对子女的择业期待,往往根据自身经验出发。如果经验是正向的,那么就有较大几率要求子女走跟自己一样的路。也正因此,现实中受教育程度高或权力地位高的父辈,往往更倾向于让子女选择与自己类似的职业。如果经验是负向的,父辈则会以 " 过来人 " 的身份希望孩子别 " 走错路 "。同时因为家庭经济因素、自身经历和思维局限,往往更强调职业的稳定性。

这种以经验为指挥棒的代际思维传递,确实有较大几率实现父母的愿望,但 " 经验 " 也会导致趋同性。体现在就业问题上,就是 " 一窝蜂 " 现象。比如高考一窝蜂投向某个专业,毕业一窝蜂扎堆某个行业。

实际上,父母希望孩子选择的工作与孩子希望选择的工作可能存在着一定差异。尤其这一两年来,父母对子女就业的期待更趋向于稳定性,毕业生基于现实,或许会有相应的思维调整,但父母与子女在就业观上的分歧即使相应缩小,也依然存在。

从关爱孩子的角度来说,父母对 " 稳定性 " 的期待并非没有道理,也是社会经验的体现。但子女基于自身知识结构、特长、爱好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考量,或许更值得尊重。

从个性上来说,习惯由父母规划一切的孩子,会有更大的依赖性,缺乏主见与自信心,而主动去闯荡一番,即使艰难也有收获。不被干涉的人生,基于兴趣去工作的体验,往往是成功的保障。在孩子成年后,适时给孩子 " 断奶 ",是为人父母应有的自觉。

另外,过分强调经验,也有可能导致父母忽视时代变化,反而耽误子女的未来。

在人类历史上," 经验 " 甚至一度是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在简单而节奏缓慢的小农时代生活中,大多数事情都是重复而为之,如种地、割草、打柴、剁肉等。大多数生活经验也无可取替,比如对天气的判断。至于 " 人生经验 ",当然也以随大流为主,长此以往,自然生出一种对 " 与别人不一样 " 的恐惧。甚至可以说,那时经验是唯一可以传于后人的东西。

可是在就业问题上,由于时代的急速发展,许多当年看起来无比优越的就业选择已逐步被淘汰。如果刻意用过往经验束缚子女,可能会得不偿失。

不管是 " 子承父业 " 还是 " 自由择业 ",最关键的都是尊重子女的选择,学会放手。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叶克飞

编辑 赵瑜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