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4日 8.0°C-11.0°C
澳元 : 人民币=4.78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明朝冀鲁交界一带移民来源,都是山西大槐树吗?其实还有另外2个

2023-04-08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今天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部、河南省北部一带的村庄,关于村民的来源,“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几乎成为共识,就是在明初的大移民中,均来自于山西省洪洞县一带。

明朝冀鲁交界一带移民来源,都是山西大槐树吗?其实还有另外2个 - 1

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卫星图

但是在河北省东南部,与山东省仅一河之隔的馆陶县志书记载中,虽然绝大部分村庄来历的记载均为“明永乐二年,奉诏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民来此定居”,但是仍有3个村庄的来历却并非是山西省,据1999版《馆陶县志》:

前时玉据查,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东省益都县时村镇前家口胡同迁民来此定居。为了使后代不忘记先人曾住过的地方,故起名前时益,后演变为前时玉。山材该村南有碑文记载: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由山东登州福山县莱村迁民来此定居,名山菜村,后演变为山材。大刘庄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江西省芦陵县(原文即是这样,疑为庐陵县,后来该县于民国三年改称吉安县)迁民来此定居的人们,刘姓为大户,故起村名为刘庄,因全县有数个刘庄,因该村户大人多,为区别起见,称大刘庄。

此外,还有一个“赵沿村”,被记载是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来自山西曲沃县侯马岗村,虽然和其他村庄来源于洪洞县不同,但也可视作是山西洪洞县移民的一部分。

那么为何前时玉、山材、大刘庄三个村和其他村庄的来历不同呢?

其实今天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部一带的明初移民,其来源不仅仅是山西省,而是由山西移民、山东移民、卫所军户三部分组成的。

明朝冀鲁交界一带移民来源,都是山西大槐树吗?其实还有另外2个 - 2

明朝初年的移民

山西移民

从金元战争、元末战争到明初的“靖难之役”,虽然经历了三个朝代,其时间也仅仅是经过200年左右,时间短、战事多,在今天的冀鲁豫三省交界一带是这三场连绵数年战事的主战场,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一大片地区人口的大幅下降,明初人口大迁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洪武二十一年八月(1388年),户部郎中刘九皋奏到“今河北诸处,自兵后田多荒芜,居民鲜少;山东、山西之民,自入国朝生齿日繁,宜令分丁徙居宽闲之地,开种田亩;如此则国赋增而民生遂矣。”

因河北一带兵后人少田荒,而山东、山西等处的人民受兵灾较少,进入明朝局势稳定之后,人口增长迅速,因此将一部分人口迁到土地宽闲之地开荒种田,可以增加国家赋税,还遂了人民的愿望。

朱元璋认为:“山东地广,民不必迁;山西民众,宜如其言”。于是令山西泽、潞二州没有田地的民众“往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诸处闲旷之地,令自便置屯耕种,免其赋役三年,户给钞二十锭,以备农具”。

第二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二年,户部开始在与山西潞州相邻的沁州召民垦荒,迁往大名、广平、东昌三府,共“给田二万六千七十二顷”。按明初政策,对移民的授田数额,在北方为每户50 亩,因此可以推算到这次迁民户数为54000多户,次年继续迁山西沁州民到彰德、广平、大名等府垦荒。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到东昌、大名、广平三府屯田的迁民共有58124户,每州县平均得移民1万左右,按户均2人计算,每县约增加人口数量2万人。

明朝冀鲁交界一带移民来源,都是山西大槐树吗?其实还有另外2个 - 3

山西省明朝迁民路线图

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记载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带在明初迁民比例:“予过魏县,长老云:魏县非土著者什八,及浚、滑、内黄、东明之间,隶屯田者什三。”多由“山西泽、潞之民填实之”。广宗县在万历“民十七迁自山右”;南宫县人口构成“由山西来者十五六”。总体来说这一带的迁民数量在十分之三至十分之八之间。

今天的河北省馆陶县在明朝属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临清州,相信自洪武二十二年到二十八年的移民中,自然也是山西移民的主要迁入地之一,其比例也在上述诸地之间,相当于县内绝大部分村庄的移民就是来自于山西省。

明朝冀鲁交界一带移民来源,都是山西大槐树吗?其实还有另外2个 - 4

明朝山东地图

据清朝乾隆年间的《馆陶县志》记载:

明洪武间,户一千六百九十九,口一万一千九十九;万历二年户一万五千六百六十四,口三万七千五百一十七。

可见人口增长明显。由于人口增长往往是基数越大,增长越明显,到了万历二十八年“户二万一千八百五十,口六万六千四百九十七。”

因此县志撰写者自豪的写到:“陶生齿繁育,较他邑最为明显!”

山东移民

朱元璋曾说过“山东地广,民不必迁”,是指山东西部是受兵祸最为严重的地区,存在的大片空旷地带,因此,不仅这里的“民不必迁”,而且更需要移民迁入。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监察御史张式奏“徙山东登、莱二府贫民无恒产者五千六百三十五户就耕于东昌”。

二十八年二月山东布政使司言:青、兖、济南、登、莱五府,民稠地狭,东昌则地广民稀,虽尝迁闲民以实之,而地之荒闲者尚多,……皆分丁就东昌开垦闲田”。

明朝冀鲁交界一带移民来源,都是山西大槐树吗?其实还有另外2个 - 5

明初山东人口的迁入与分布图

据葛剑雄等《简明中国移民史》推算:

东昌府移民有四类县:一是南部的濮州、观城、范县和朝城等偏僻小县,每县平均移入5屯;二是西部的莘县、冠县、馆陶和丘县,每县移入约8屯;三是北部的武城、恩县、高唐、清平、博平和堂邑,每县迁入18屯;四是聊城、临清、夏津和茬平等中心大县,每县移入约27屯。总计约为 268 屯。按明初制度,每里、屯为110户,东昌府接收的移民总数为29480户,约15万;每县平均接收移民约8000人。

按前面的记载,明朝时前时玉村民由山东省益都县迁入,在明朝益都县属青州府;而山材村民由山东登州福山县迁来,在明朝福山县属登州府,是和当时迁民来源情况相吻合的。

卫所军户

都司卫所制度是明朝的基本军事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实现“世守一地、家属同守、寓兵于农”的目的。最初设立卫所,军士、军余人等便是携带家属同赴守地的,大部分军人、家属及其后裔在驻地世世生息,人口众多,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

设于明朝山东省东昌府的是平山卫。明洪武元年(1368年),“克东昌,山东平”,于东昌设驻军,取名“平山卫”。

据清朝《东昌府志·卫所军屯》记载:

平山卫,在府治东南,洪武年间建,属山东都指挥使。卫设指挥使三员,指挥同知七员,指挥佥事十二员,署指挥佥事四员,经历一员,卫镇抚二员。下辖五千户所,正副千户二十八员,所镇抚五员,百户六十八员。百户辖总旗二,总旗辖小旗五。有京边两班操军一千五百六十二名,运粮旗军一千一百一十七名,守城实操军一千三百三十三名,共有兵额约五千六百人。屯田二千九百一十三顷一十一为一分一厘七毫,设村屯三十个,坐落聊城等县地方,屯军开垦,二守(卫)八耕(田),以军隶卫,以屯养兵。

平山卫的5600人,共屯田2900多顷,有30多个村屯,遍布于东昌府的聊城等县之内。当时属于山东省东昌府临清州的馆陶县自然也有屯军。明朝得国的过程是由南向北进行的,因此洪武元年时期的明军组成仍然是南方人为主,因此移民来源为江西省芦陵县的大刘庄村,其移民组成很大概率就是这样的卫所军户。

明朝冀鲁交界一带移民来源,都是山西大槐树吗?其实还有另外2个 - 6

德州卫军屯图

查询清朝的《馆陶县志》,发现县内名字为“屯”的村庄共有:王屯、宗屯、胡屯、耿屯、武张屯、阎张屯、邢张屯、牛张屯、马张屯,萧屯、万善屯等11个村,这些村庄名字来历有极大可能就是两种,一是由山西或者山东迁民而来的“民屯”,二是由卫所军户组成的“军屯”,至于到底是哪一种,由于年代久远,已无法得知。

最后说一点,1999版的《馆陶县志》记载各村来历里,其时间均为“明永乐二年(1404年)”,想来是在编写县志、组织资料时,受到村民讲述的影响之故,与事实是不相符的,馆陶县迁民工作其实在洪武年间就已经完成了,即便有在永乐年间迁入的,也是极少数而已。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明朝冀鲁交界一带移民来源,都是山西大槐树吗?其实还有另外2个 - 7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