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7日 14.1°C-16.8°C
澳元 : 人民币=4.78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苏轼的乌台诗案,究竟是因为哪首诗?宋神宗:谁还敢反对变法?

2022-05-07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大臣到了地方上任职,一定要写一份谢表给皇帝,意思很简单,就是想表达一下自己对皇帝的感激:老大啊,要是没有你,我可混不上这份差事啊!

哪怕是被贬谪到外地,这种套路也不能免俗,否则那就是大不敬!因此,苏东坡被排挤到湖州担任湖州知州的时候,也给当时的皇帝宋神宗上了一道谢表,也就是《湖州谢上表》。

本身谢表就是客套话一大堆,没啥实质性内容。皇帝也懒得翻看,可朝廷里面偏偏有那么一个部门,是闲着没事专门挑刺的,这便是御史台。

御史们翻来覆去,脑袋都抓秃噜皮了,终于从苏轼的谢表里找到了那么一丢丢麻烦事儿。这下他们可兴奋了,那么找到了什么话呢?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这句话我们简单解释一下:

老大你知道我是个愚蠢的家伙,跟不上时代潮流。您老发现我不适合在朝中任职,还能给我一个到地方上任职的机会,我真是感激。

乍一眼,这话一点儿毛病都没有啊!苏东坡这是表明了自己跟不上变法的潮流,怎么就成了乌台诗案的罪证了呢?

苏轼的乌台诗案,究竟是因为哪首诗?宋神宗:谁还敢反对变法? - 1

一、苏轼摸了了变法派的老虎屁股。

公元1069年,王安石担任了参知政事,宋神宗把一切都交托给他,让他主持变法。变法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地方实验,贸然在全国推行变法,这就很危险了。

我们现在都知道,教育界要想推广一种教育模式,会先在某个省份进行试点。一旦效果好,那就推广到全国。这就是那么多实验小学、实验中学的由来。

可王安石变法的那些政策,只在地方上搞了很短一阵子,压根就没看出什么成果,立马就推向了全国。这使得很多人表示反对。那么反对有效吗?

对不起,反对无效。

那时候宋神宗对王安石变法,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整个朝堂已经是王安石的一言堂了,因此谁反对变法,谁就得滚犊子!

苏轼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从朝中贬谪到地方上来的。当然了,到地方上还能做知州,算是王安石给足了苏轼面子了。

苏轼的乌台诗案,究竟是因为哪首诗?宋神宗:谁还敢反对变法? - 2

可惜变法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宋神宗压根就顶不住啊!王安石这个宰相,遭受了两次罢免后,再也没能复出。

王安石虽然下台了,可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没有转变,他自己扛起了大旗,成为了变法的主力军。

因此,这个时候,谁反对变法,就是反对宋神宗!

这个帽子扣上去,你觉得你还有活路吗?苏轼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之下,被人查出他的谢表中,有反对变法的影子。

换句话说,按照御史台的说法:苏轼表面上是在谢谢宋神宗,实际上则是在讥讽宋神宗,甚至于是在反对宋神宗。

好家伙,这个大帽子一扣,苏轼半条命就没有了。老虎屁股摸不得,更何况是急眼了的老虎呢?那么为啥宋神宗会急眼了呢?

苏轼的乌台诗案,究竟是因为哪首诗?宋神宗:谁还敢反对变法? - 3

二、变法穷途末路,宋神宗想杀一儆百。

王安石两起两落,他对变法其实也已经失去了信心。为啥呢?因为历朝历代的变法,只要君主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就不可能成功。

商鞅变法为啥成功?因为秦孝公举双手支持。哪怕是秦国宗室违反商鞅的法令,也必须要受到处罚,秦孝公的哥哥嬴虔,不就被割了鼻子了嘛!宋仁宗的庆历新政为什么不成功?因为在范仲淹等人积极变法的时候,宋仁宗本人顶不住压力,紧急刹车了!最终导致庆历新政毁于一旦,成了宋仁宗一生哀叹的事情。

所以说,王安石在变法的过程中,宋神宗两次都顶不住压力,这让王安石很郁闷啊!宋神宗不给力,这变法又能怎么搞呢?因此变法就这么进入了死胡同。

苏轼的乌台诗案,究竟是因为哪首诗?宋神宗:谁还敢反对变法? - 4

等到王安石下岗以后,宋神宗越想越后悔,他在公元1078年,将年号改为“元丰”,亲自扛起了变法的大旗。意思很简单:这回我可是下定决心了,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结果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079年,苏轼的《湖州谢上表》就这么被人挖出来了。现在你明白了吧?

宋神宗当时为了变法,已经杀红了眼了,突然之间苏轼被人举报,居然有阻挡变法的嫌疑,你说宋神宗能不发火吗?

再加上苏轼文采斐然,人品又好,在全国的影响力相当大,这样的人如果公开反对变法,还没有被处置,那还变个什么玩意儿的法啊!

苏轼的乌台诗案,究竟是因为哪首诗?宋神宗:谁还敢反对变法? - 5

三、一帮小人煽风点火,可见宋朝官场什么德行。

早在1073年,著名的北宋科学家、文学家沈括(《梦溪笔谈》的作者),就主动举报苏轼,认为苏轼的诗稿当中有诽谤朝廷,反对新政的意思。

可当时王安石还是变法的主帅,所以这事儿压根就没有引起重视。王安石还算大度,知道苏轼的为人。

但是1079年,变法的主帅已经是宋神宗了,他可不管你是谁。御史台官员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抓住了机会,连番炮轰苏轼,理由就是《湖州谢上表》里的那两句话。

一开始大家都懵圈了:什么玩意儿?写两句奉承的话也能定罪?

紧接着李定等人娓娓道来,给苏轼扣上了一个无敌大帽子,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宋神宗更是怒不可遏,当场就要抓苏轼回来问话。

苏轼哪见过这场面啊!一个21岁高中进士的帝国好少年,压根就没经历过这些,差点没吓尿了。史载:

僎径入州廨,具靴袍,秉笏立庭下,二台卒夹侍,白衣青巾,顾盼狰狞,人心汹汹不可测。轼恐,不敢出,乃谋之无颇。

也就是说,看到这些个官差凶狠的样子,苏轼被吓得不轻,甚至打算躲起来,压根不敢出去。只可惜也没什么好办法。

那么抓苏轼的场面是怎样的呢?史载:

撰促轼行,二狱卒就直之。即时出城登舟,郡人送者雨泣。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

也就是说,抓苏轼的时候,城里人哭着相送,谁也想不到,抓一个太守,就跟抓一只鸡、一只狗一样凄凉。

苏轼的乌台诗案,究竟是因为哪首诗?宋神宗:谁还敢反对变法? - 6

结局:苏轼媳妇儿吓得烧了不少诗稿。

苏轼在大牢里关了100多天,宋神宗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杀了他。最终在多方好友的努力之下,外加“宋太祖刑不上大夫”的祖训,使得宋神宗放下了屠刀。

保住一命的苏轼,如沐春风,正想吟诗一首,立刻被媳妇儿王闰之给制止了。回去以后,苏轼翻箱倒柜,想要找自己以前的诗稿,结果王闰之指了指火盆表示:那些个惹祸的玩意儿,我都给你烧了!

苏轼长叹一声,只能苦笑地摇摇头。如果这些墨宝还在的话,那我们中华文化又得增加多少宝藏呢?只能说,在政治面前,文化就是个弟弟。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